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道教為我國現存的三大宗教之一,對於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本文通過探討道教和傳統服飾的關係入手,對道教吉祥圖案和道教色彩在傳統服飾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並由此得出,道教文化是傳統服飾圖案發展的支撐點所在,道教文化研究和服飾研究缺一不可。

服飾排在“衣食住行”的第一位,可見我們的老祖宗就意識到以衣蔽體是人類文明區別於動物的鮮明標誌,它承載了不同民族、不同朝代的歷史文化。圖案作為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族和歷史的鏡子,千姿百態,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服飾圖案文化。服飾圖案研究與文化研究相輔相成,二者相互滲透,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對於我國傳統服飾圖案的演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宗教體系按照起源可分為外源性宗教和內源性宗教,這其中道教可謂是最為正宗的華夏文明的載體。先秦時期,中原地區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農耕文明的發達,促使周圍各族文化向其匯聚,經過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首先形成了道教的原型——儒道的文化模式。以漢朝為代表的眾位皇家統治者們把其奉為正統文化,以至於後來傳入我國的佛教和伊斯蘭教在傳播過程中都會受到本土道教的影響,通過對道教的追根溯源,發現道教是所有宗教信仰中對我國傳統服飾文化影響最為深刻的,以下將從道教的吉祥圖案和道教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

道教與傳統服飾的關係

陰陽、八卦可謂是道教最具代表性的靈魂標誌,它是中華民族祖先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的凝鍊,代表了我國先民對於世界萬物的生成的領悟,同時在道教的不斷髮展過程中吸收和結合了許多民間智慧和其他宗教信仰的精華,因此是我國宗教集大成者。

大多數人認為道教是神祕的,有些人甚至認為道教有著超自然的能力,這都是現代人對於道教的誤解。而在傳統服飾領域,道教與服飾圖案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服飾圖案演變史就是道教發展史的真實寫照。以道教最為盛行的漢代為例,上到皇家內院下到平民百姓,陰陽五行和仙道思想風靡一時,皇帝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求長生不老之術。陰陽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道教最具象徵意義的主體部分。出土的漢代文物中,較具有代表性的圖案是鳳紋,龍鳳是中國的圖騰,這一時期的鳳紋中頭、頸、背、胸、爪分別代表了五行,意義深刻,是漢代祖先寓圖喻義的代表性圖案,被廣泛的認可,成為人們寄託信仰和希望的工具。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漢代鳳紋圖

2

道教吉祥圖案對傳統服飾的影響

龍鳳紋樣是五千年華夏文明裡形成的中華審美模式下的必然產物,它是貫穿於中華文化始終的中和智慧的產物,其基礎同樣是儒道所建立的陰陽五行和中庸之道,集多種智慧於一身經多年錘鍊形成,為此,我們認定促使龍鳳紋樣形成的正是積澱了華夏文化的道教觀念。龍鳳,本是不存在的事物,而道家思想正是這種利用“中和”思想將看似矛盾或者對立的因素相互融合滲透,使之形成新的事物,於是融合了“鹿角、駝頭、蛇軀、鷹爪”既能騰雲又能入水的龍的圖案誕生了,它並不是一個神靈鬼怪,而是一個栩栩如生、生機勃勃的新形象。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爾雅·翼》中將龍的形象表述為: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屢、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看似平常的動物,組合在一起卻具有了王者之氣,成為了歷代帝王的專有標誌,在皇帝及其家族的服飾、日常用品中多次出現。

早在新時期時代,龍的圖樣就作為氏族圖騰,成為保佑早期氏族部落的神靈標誌。縱觀服飾紋樣演變的歷史,龍紋形象一直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離開過歷史進程,經過發展變化,廣泛應用於建築、染織、日用品等領域。在服飾紋樣中,龍紋充分體現了其氣勢磅破的精神內涵,與雲紋和其他獸紋配合在一起運用,體現了皇帝及其家族的專屬特權。而如今,龍紋飛下神壇,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吉祥圖案,在國際上也更加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鳳紋的產生和發展與龍紋相似的,不同的是,鳳紋在早期作為氏族圖騰出現的時候並不是許多動物的組合體,而是某一鳥類的實物摹本。漢代瓦當上著名的四神紋,又稱四靈紋,包含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中朱雀即鳳紋。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據史料記載,“鳳具五行,……風頭上青,故曰載仁也,……風頸白,故曰綏義也……鳳背為赤,曰負禮也,……鳳胸黑,故曰白智也,……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充分說明了鳳紋也與龍紋一樣,其形象也是道教五行思想的反映。

在唐末宋初,關於鳳紋的說法:“雞頭、蛇頸、燕頒、龜背、魚尾,五彩色”也在色彩方面對於其體現的五行思想進行了很好的補充說明。鳳紋在服飾上的應用主要集中體現在古代帝王的妃嬪中,例如皇后的服飾被稱為鳳袍和鳳冠,在形式和色彩上都是應用了鳳紋圖樣,這是因為鳳紋本身體現的雌性特徵,而龍紋更多的體現的是雄性特徵,二者結合在一起使用時,又形成了“龍鳳呈祥”的圖案,也成為人們寄予愛情永恆的圖樣。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3

道教五行色對傳統服飾的影響

傳統服飾的圖案由圖樣和色彩兩部分綜合構成,二者缺一不可,色彩也同樣具有符號的寓意。色彩的圖案往往少了生機,想象黑白色調的龍紋還能那麼栩栩如生嗎?通過改變色彩是改變設計的最為快捷的手段和方法早已被現代的設計師們所利用。作為道教思想核心的五行同樣也可以用色彩來表達和傳遞,縱觀我國傳統服飾圖案演變史,五行一直作為主要支點貫穿其中。

應用五行色彩最早可以追溯至新時期時代晚期,《尚書·黃櫻》中這樣寫道:“以五彩章施於五色,作服”說明這一時期先民們就在五行思想的支配下用染過色的織物製作衣服。 具體來說,五行色彩體系即我們目前所採用的色立體中的“青、紅、皁、白、黃”,皁即黑,其中青代表木、紅代表火、皁代表水、白代表金、黃代表土,這五種顏色被稱為正色。

龍紋被看做是帝王專屬,同樣黃色也被認為是最尊貴的顏色,只有在皇帝的服飾上才能運用,按照等級也可以將黃色分為多個層次。其他四中顏色青紅皁白分別又可代表四個方位:東南西北,又可代表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道教的五色體系從秦漢時期就開始支配中國的服飾色彩應用制度,這一點在少數民族服飾中尤為明顯。

中國古代往往將少數民族,尤其是那些驍勇善戰而又地理位置上又接壤中原的少數民族成為“蠻夷”,在《晉書.四夷》中記載:“人皆課露徒跌,以黑為美”,黑即是道教五行中水的代表,這一少數民族的服飾大都以黑色作為襯底,用色彩豔麗的綵線進行刺繡圖案,用畫布拼接圖案。彝族無論男女老少仍然保留著服裝都以黑色為主的傳統,黑色所體現出的莊重和深沉以及那樣一份神祕色彩,讓這個以黑為美的民族成為擁有自己獨特服飾特色的古老民族。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從以上對道教吉祥圖案和色彩和傳統服飾的研究中,無論是中原地區的傳統服飾還是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道教文化無一不滲透其中,道教模式自服飾及服裝配件中反覆的應用著,尤其是本土民族和大部分民族都能從道教文化和道教藝術中得到借鑑,我們也從各民族的服飾中發現其深層次的道教文化內核。

由此可見,道家文化為代表的華夏五年年文明在歷史長河中不斷髮展壯大,不斷自身完善,成為影響民族精神和物質雙方面的文化基石。從道教對傳統服飾的影響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祖先所堅守的華夏文明史值得我們深挖和發揚的,正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多樣性,才造就了文化和藝術的多樣性。從新石器時期所形成的儒道文化對於傳統服飾圖案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整個華夏服飾圖案文化的靈魂。

論道教文化對傳統服飾圖案的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