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仙過海人物故事: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代董明墓、侯馬金墓、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墓室共券頂下沿處均磚雕或者繪製八仙。金代董明墓墓頂《八仙圖》上雕刻的八仙磚雕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八仙形象。

這八塊磚雕,形呈三角形,被砌於墓頂的八角藻井上。磚雕頂上有祥雲繚繞,仙鶴展翅飛翔,猶如身居雲霧之中。八仙磚雕皆無題名,不能確認。根據傳說中的裝扮形象和所執之物,這組磚雕被認為是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鍾離權、何仙姑、昌洞賓、張果老七人,還有一位神仙不詳其人。

以正北的鐵柺李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第一人散發束箍,圓眼禿眉,蒜頭鼻樑,面目醜陋,身穿左衽道袍,雙手持杖坐於石上,其蓬頭垢面,手執柺杖,顯然是鐵柺李的形象;第二人頭梳髮髻,身穿道袍,背一布袋,袖手躬身,其面目清秀,儀表端莊,為一俊秀年少的後生,可能是韓湘子;第三人頭挽雙髻,身披蓑衣蓑裙、赤臂跌足,滿面堆笑,頜蓄長鬚,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著個籃子,似為曹國舅;第四人,頭梳雙髻,滿臉鬍鬚,瞪目怒眉,身著左衽道袍,手持一似珊瑚之物,年紀雖老,卻梳著雙髻,似為鍾離權;第五人頭扎雙辮綵帶,身著蓑衣蓑裙,左手持一把斧頭,右臂攜著一隻籃子,手執一支靈芝草,是一個美麗的少女當為何仙姑;第六人頭冠道巾,穿著道袍,身挎道包,面堆笑容,欠身拱手呈作揖狀,不詳其人;第七人頭頂挽髻,身著道袍,揹負笠帽,左手撫弄著長鬚,閉目疾行,道貌岸然,舉止有度,是一個城府較深的老者,疑為呂洞賓;第八人頭戴道冠,身著道袍,容貌蒼老,左手持物,形似漁鼓,似為張果老。
"

八仙過海人物故事: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代董明墓、侯馬金墓、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墓室共券頂下沿處均磚雕或者繪製八仙。金代董明墓墓頂《八仙圖》上雕刻的八仙磚雕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八仙形象。

這八塊磚雕,形呈三角形,被砌於墓頂的八角藻井上。磚雕頂上有祥雲繚繞,仙鶴展翅飛翔,猶如身居雲霧之中。八仙磚雕皆無題名,不能確認。根據傳說中的裝扮形象和所執之物,這組磚雕被認為是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鍾離權、何仙姑、昌洞賓、張果老七人,還有一位神仙不詳其人。

以正北的鐵柺李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第一人散發束箍,圓眼禿眉,蒜頭鼻樑,面目醜陋,身穿左衽道袍,雙手持杖坐於石上,其蓬頭垢面,手執柺杖,顯然是鐵柺李的形象;第二人頭梳髮髻,身穿道袍,背一布袋,袖手躬身,其面目清秀,儀表端莊,為一俊秀年少的後生,可能是韓湘子;第三人頭挽雙髻,身披蓑衣蓑裙、赤臂跌足,滿面堆笑,頜蓄長鬚,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著個籃子,似為曹國舅;第四人,頭梳雙髻,滿臉鬍鬚,瞪目怒眉,身著左衽道袍,手持一似珊瑚之物,年紀雖老,卻梳著雙髻,似為鍾離權;第五人頭扎雙辮綵帶,身著蓑衣蓑裙,左手持一把斧頭,右臂攜著一隻籃子,手執一支靈芝草,是一個美麗的少女當為何仙姑;第六人頭冠道巾,穿著道袍,身挎道包,面堆笑容,欠身拱手呈作揖狀,不詳其人;第七人頭頂挽髻,身著道袍,揹負笠帽,左手撫弄著長鬚,閉目疾行,道貌岸然,舉止有度,是一個城府較深的老者,疑為呂洞賓;第八人頭戴道冠,身著道袍,容貌蒼老,左手持物,形似漁鼓,似為張果老。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八角藻井上也裝飾有八仙磚雕,分別雕於八塊梯形磚上:第一人頭戴巾,身著褒衣,束帶敞胸,橫眉冷眼,身背藥葫蘆,當為鐵柺李;第二人褒衣東帶,肩披樹葉,敝胸凸肚,滿面鬍鬚,橫眉怒目,其頭梳大丫,當為鍾離權;第三人散發束箍,袍服東帶,面目慈祥,儀表端莊,當為曹國舅;第四人袍服束帶,肩披蓑衣,頭梳丫髻,面容清秀,是個年輕男子,當為韓湘子;第五人頭梳髮髻,上身穿著破衫,下穿長褲,腰束帶,兩腿又開,雙手握笛作吹奏狀,當為藍采和;第六人褒衣束帶,肩披搭膊,領下長鬚,面目和善,袖手施禮,其形象與董明墓八仙中第六人相似,人物不詳;第七人頭裹巾,褒衣束帶,衣角飄逸,頻蓄長鬚,背後插扇,袖手回視,似為呂洞賓;第八人身著褒衣東帶,八字鬍鬚,雙手持物作摺疊狀,形似張果老的變形器一一毛驢,當為張果老。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為元大德十年(1306年)墓2,墓室券頂中間勾繪蓮花圖案,象徵藻井,外圍四面均繪製星象圖,東

側為紅色的太陽,內繪"三足鳥",西側繪黃色的月亮,內繪"玉兔搗藥",南側、北側有星宿。券頂下沿繪各持寶物法器的八仙。東側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南側為韓湘子和藍采和,西側為張果老和何仙姑,北側為鐵柺李和曹國舅。八仙四周繪製流雲和仙鶴。

"八仙"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東漢。牟融《理惑論》中稱:"王喬、赤松、八仙之算,神書百七十卷。"此"八仙"泛指列仙,而無具體的實指。

六朝以準南八公為"八仙",指的是準南王劉安的八個門客: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他們是《準南子》的作者。

唐代有"酒中八仙",指的是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他們以好飲酒賦詩成名,自謂"八仙"。民間道家信仰中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八仙",則是明吳元泰《東遊記》中記載的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呂洞賓、鍾離權、何仙姑、鐵柺李、曹國舅八位神仙。這些人物,大約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宋元之際,八仙人物還不統一。例如,元代馬致遠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的八仙,有徐神翁,無何仙姑;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有風僧壽、玄虛子,而無張果老、何仙姑。真正在民間所流行的“八仙",是明代神魔小說《東遊記》出現後オ固定下來的。

"

八仙過海人物故事: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代董明墓、侯馬金墓、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墓室共券頂下沿處均磚雕或者繪製八仙。金代董明墓墓頂《八仙圖》上雕刻的八仙磚雕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八仙形象。

這八塊磚雕,形呈三角形,被砌於墓頂的八角藻井上。磚雕頂上有祥雲繚繞,仙鶴展翅飛翔,猶如身居雲霧之中。八仙磚雕皆無題名,不能確認。根據傳說中的裝扮形象和所執之物,這組磚雕被認為是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鍾離權、何仙姑、昌洞賓、張果老七人,還有一位神仙不詳其人。

以正北的鐵柺李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第一人散發束箍,圓眼禿眉,蒜頭鼻樑,面目醜陋,身穿左衽道袍,雙手持杖坐於石上,其蓬頭垢面,手執柺杖,顯然是鐵柺李的形象;第二人頭梳髮髻,身穿道袍,背一布袋,袖手躬身,其面目清秀,儀表端莊,為一俊秀年少的後生,可能是韓湘子;第三人頭挽雙髻,身披蓑衣蓑裙、赤臂跌足,滿面堆笑,頜蓄長鬚,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著個籃子,似為曹國舅;第四人,頭梳雙髻,滿臉鬍鬚,瞪目怒眉,身著左衽道袍,手持一似珊瑚之物,年紀雖老,卻梳著雙髻,似為鍾離權;第五人頭扎雙辮綵帶,身著蓑衣蓑裙,左手持一把斧頭,右臂攜著一隻籃子,手執一支靈芝草,是一個美麗的少女當為何仙姑;第六人頭冠道巾,穿著道袍,身挎道包,面堆笑容,欠身拱手呈作揖狀,不詳其人;第七人頭頂挽髻,身著道袍,揹負笠帽,左手撫弄著長鬚,閉目疾行,道貌岸然,舉止有度,是一個城府較深的老者,疑為呂洞賓;第八人頭戴道冠,身著道袍,容貌蒼老,左手持物,形似漁鼓,似為張果老。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八角藻井上也裝飾有八仙磚雕,分別雕於八塊梯形磚上:第一人頭戴巾,身著褒衣,束帶敞胸,橫眉冷眼,身背藥葫蘆,當為鐵柺李;第二人褒衣東帶,肩披樹葉,敝胸凸肚,滿面鬍鬚,橫眉怒目,其頭梳大丫,當為鍾離權;第三人散發束箍,袍服東帶,面目慈祥,儀表端莊,當為曹國舅;第四人袍服束帶,肩披蓑衣,頭梳丫髻,面容清秀,是個年輕男子,當為韓湘子;第五人頭梳髮髻,上身穿著破衫,下穿長褲,腰束帶,兩腿又開,雙手握笛作吹奏狀,當為藍采和;第六人褒衣束帶,肩披搭膊,領下長鬚,面目和善,袖手施禮,其形象與董明墓八仙中第六人相似,人物不詳;第七人頭裹巾,褒衣束帶,衣角飄逸,頻蓄長鬚,背後插扇,袖手回視,似為呂洞賓;第八人身著褒衣東帶,八字鬍鬚,雙手持物作摺疊狀,形似張果老的變形器一一毛驢,當為張果老。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為元大德十年(1306年)墓2,墓室券頂中間勾繪蓮花圖案,象徵藻井,外圍四面均繪製星象圖,東

側為紅色的太陽,內繪"三足鳥",西側繪黃色的月亮,內繪"玉兔搗藥",南側、北側有星宿。券頂下沿繪各持寶物法器的八仙。東側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南側為韓湘子和藍采和,西側為張果老和何仙姑,北側為鐵柺李和曹國舅。八仙四周繪製流雲和仙鶴。

"八仙"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東漢。牟融《理惑論》中稱:"王喬、赤松、八仙之算,神書百七十卷。"此"八仙"泛指列仙,而無具體的實指。

六朝以準南八公為"八仙",指的是準南王劉安的八個門客: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他們是《準南子》的作者。

唐代有"酒中八仙",指的是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他們以好飲酒賦詩成名,自謂"八仙"。民間道家信仰中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八仙",則是明吳元泰《東遊記》中記載的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呂洞賓、鍾離權、何仙姑、鐵柺李、曹國舅八位神仙。這些人物,大約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宋元之際,八仙人物還不統一。例如,元代馬致遠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的八仙,有徐神翁,無何仙姑;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有風僧壽、玄虛子,而無張果老、何仙姑。真正在民間所流行的“八仙",是明代神魔小說《東遊記》出現後オ固定下來的。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鐵柺李,又稱李鐵柺、李玄、李凝陽等。他出生於何朝何代,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他曾遇太上老君得道成仙。大致的故事是,李玄原來是一個英俊瀟灑、道骨仙風的青年,一次外出神遊的時侯,其軀體被徒弟誤焚,元神飄蕩,無所依歸,乃附以餓屍還魂,遂為達頭垢面、巨眼跛足、肩背葫蘆、持紫色柺杖的乞丐模樣。據說,他能隨意變化,手中的柺杖噴口水便可變成鐵杖,身背葫蘆中裝的是靈丹妙藥,時常為人治病解危。

鍾離權,姓鍾離,名權,京兆成陽人,據說是東漢鍾離章的兒子,所以,民間俗稱"漢鍾離"。文獻中記載,鍾離權奉命與侵犯邊疆的胡人作戰,獨騎入山迷路,遇東華先生點撥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封為"太極左宮真人"。傳說他"丫頭祖腹,手搖棕扇自若,赤面偉體,龍睛虯髯",曾與宋初的陳摶有過往來,並授呂洞賓金丹大藥之方,在道教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據說他手中的棕扇威力無窮,扇風風熄,扇邪邪死。

呂洞賓是八仙"中傳說最多、名氣最大、也最為神奇的人物。他原來可能是位唐末五代的隱士,由於才行卓異,救世渡人,點化凡俗,不但廣為人們傳頌,還有許多新的神蹟附會到他的身上,致使呂洞賓神仙事蹟歷代均顯,他也成為宋代以後道教神仙的代表人物。

張果老,唐初人,名張果,老是人們對他的尊稱。道經中說他是混沌以來的白蝙蝠,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化而為人,隱於中條山,往來於汾晉間,長生不老。常倒騎著一頭白色驢子,休息的時候,就把驢子疊成一張紙,裝在箱子裡,用時,將紙取出來,用水一噴,又變成驢子。文獻中開始有他的記載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位老人,自詡已有幾百歲。唐太宗、唐高宗在位之時,就曾因他神術和長壽下詔招他晉京,不就。唐玄宗時徵他為銀青光祿大夫,道號通玄先生,精通法術。

"

八仙過海人物故事: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代董明墓、侯馬金墓、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墓室共券頂下沿處均磚雕或者繪製八仙。金代董明墓墓頂《八仙圖》上雕刻的八仙磚雕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八仙形象。

這八塊磚雕,形呈三角形,被砌於墓頂的八角藻井上。磚雕頂上有祥雲繚繞,仙鶴展翅飛翔,猶如身居雲霧之中。八仙磚雕皆無題名,不能確認。根據傳說中的裝扮形象和所執之物,這組磚雕被認為是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鍾離權、何仙姑、昌洞賓、張果老七人,還有一位神仙不詳其人。

以正北的鐵柺李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第一人散發束箍,圓眼禿眉,蒜頭鼻樑,面目醜陋,身穿左衽道袍,雙手持杖坐於石上,其蓬頭垢面,手執柺杖,顯然是鐵柺李的形象;第二人頭梳髮髻,身穿道袍,背一布袋,袖手躬身,其面目清秀,儀表端莊,為一俊秀年少的後生,可能是韓湘子;第三人頭挽雙髻,身披蓑衣蓑裙、赤臂跌足,滿面堆笑,頜蓄長鬚,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著個籃子,似為曹國舅;第四人,頭梳雙髻,滿臉鬍鬚,瞪目怒眉,身著左衽道袍,手持一似珊瑚之物,年紀雖老,卻梳著雙髻,似為鍾離權;第五人頭扎雙辮綵帶,身著蓑衣蓑裙,左手持一把斧頭,右臂攜著一隻籃子,手執一支靈芝草,是一個美麗的少女當為何仙姑;第六人頭冠道巾,穿著道袍,身挎道包,面堆笑容,欠身拱手呈作揖狀,不詳其人;第七人頭頂挽髻,身著道袍,揹負笠帽,左手撫弄著長鬚,閉目疾行,道貌岸然,舉止有度,是一個城府較深的老者,疑為呂洞賓;第八人頭戴道冠,身著道袍,容貌蒼老,左手持物,形似漁鼓,似為張果老。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八角藻井上也裝飾有八仙磚雕,分別雕於八塊梯形磚上:第一人頭戴巾,身著褒衣,束帶敞胸,橫眉冷眼,身背藥葫蘆,當為鐵柺李;第二人褒衣東帶,肩披樹葉,敝胸凸肚,滿面鬍鬚,橫眉怒目,其頭梳大丫,當為鍾離權;第三人散發束箍,袍服東帶,面目慈祥,儀表端莊,當為曹國舅;第四人袍服束帶,肩披蓑衣,頭梳丫髻,面容清秀,是個年輕男子,當為韓湘子;第五人頭梳髮髻,上身穿著破衫,下穿長褲,腰束帶,兩腿又開,雙手握笛作吹奏狀,當為藍采和;第六人褒衣束帶,肩披搭膊,領下長鬚,面目和善,袖手施禮,其形象與董明墓八仙中第六人相似,人物不詳;第七人頭裹巾,褒衣束帶,衣角飄逸,頻蓄長鬚,背後插扇,袖手回視,似為呂洞賓;第八人身著褒衣東帶,八字鬍鬚,雙手持物作摺疊狀,形似張果老的變形器一一毛驢,當為張果老。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為元大德十年(1306年)墓2,墓室券頂中間勾繪蓮花圖案,象徵藻井,外圍四面均繪製星象圖,東

側為紅色的太陽,內繪"三足鳥",西側繪黃色的月亮,內繪"玉兔搗藥",南側、北側有星宿。券頂下沿繪各持寶物法器的八仙。東側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南側為韓湘子和藍采和,西側為張果老和何仙姑,北側為鐵柺李和曹國舅。八仙四周繪製流雲和仙鶴。

"八仙"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東漢。牟融《理惑論》中稱:"王喬、赤松、八仙之算,神書百七十卷。"此"八仙"泛指列仙,而無具體的實指。

六朝以準南八公為"八仙",指的是準南王劉安的八個門客: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他們是《準南子》的作者。

唐代有"酒中八仙",指的是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他們以好飲酒賦詩成名,自謂"八仙"。民間道家信仰中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八仙",則是明吳元泰《東遊記》中記載的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呂洞賓、鍾離權、何仙姑、鐵柺李、曹國舅八位神仙。這些人物,大約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宋元之際,八仙人物還不統一。例如,元代馬致遠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的八仙,有徐神翁,無何仙姑;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有風僧壽、玄虛子,而無張果老、何仙姑。真正在民間所流行的“八仙",是明代神魔小說《東遊記》出現後オ固定下來的。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鐵柺李,又稱李鐵柺、李玄、李凝陽等。他出生於何朝何代,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他曾遇太上老君得道成仙。大致的故事是,李玄原來是一個英俊瀟灑、道骨仙風的青年,一次外出神遊的時侯,其軀體被徒弟誤焚,元神飄蕩,無所依歸,乃附以餓屍還魂,遂為達頭垢面、巨眼跛足、肩背葫蘆、持紫色柺杖的乞丐模樣。據說,他能隨意變化,手中的柺杖噴口水便可變成鐵杖,身背葫蘆中裝的是靈丹妙藥,時常為人治病解危。

鍾離權,姓鍾離,名權,京兆成陽人,據說是東漢鍾離章的兒子,所以,民間俗稱"漢鍾離"。文獻中記載,鍾離權奉命與侵犯邊疆的胡人作戰,獨騎入山迷路,遇東華先生點撥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封為"太極左宮真人"。傳說他"丫頭祖腹,手搖棕扇自若,赤面偉體,龍睛虯髯",曾與宋初的陳摶有過往來,並授呂洞賓金丹大藥之方,在道教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據說他手中的棕扇威力無窮,扇風風熄,扇邪邪死。

呂洞賓是八仙"中傳說最多、名氣最大、也最為神奇的人物。他原來可能是位唐末五代的隱士,由於才行卓異,救世渡人,點化凡俗,不但廣為人們傳頌,還有許多新的神蹟附會到他的身上,致使呂洞賓神仙事蹟歷代均顯,他也成為宋代以後道教神仙的代表人物。

張果老,唐初人,名張果,老是人們對他的尊稱。道經中說他是混沌以來的白蝙蝠,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化而為人,隱於中條山,往來於汾晉間,長生不老。常倒騎著一頭白色驢子,休息的時候,就把驢子疊成一張紙,裝在箱子裡,用時,將紙取出來,用水一噴,又變成驢子。文獻中開始有他的記載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位老人,自詡已有幾百歲。唐太宗、唐高宗在位之時,就曾因他神術和長壽下詔招他晉京,不就。唐玄宗時徵他為銀青光祿大夫,道號通玄先生,精通法術。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藻井八仙裝飾

韓湘子,本名韓湘,相傳是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孫。《西陽雜俎》中言其有異術,能致牡丹花開,花上有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預言韓愈諫迎佛骨被貶的事情。大約在南宋時期,被列入八仙,遂成為道教信仰的眾神之一。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關於何仙姑的神話傳說,始見於北宋。據傳她是宋仁宗時永州女子,年少學仙,遇仙人賜桃,食之不飢,洞知人事休咎,能逆知人禍福,士大夫好奇者多出入其門,以問休咎。

藍采和,不知何許人。據最早記其事的《續仙傳》中稱,他是一個徉狂玩世,混跡江湖,乞素散錢遊方道士。通常手持大拍板,一邊乞討一邊歌唱,勸人出塵離世,超脫成仙,但也有人說笛子是他的隨身寶物,暗八仙中的笛子就代表著他。

曹國舅,宋朝人,名曹倩。據傳他為北宋丞相曹彬之子,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故稱國舅。據說此人"不喜富貴,志慕清虛",常野服葛巾,隱遁山岩,後被呂洞賓度化,引入仙班。他可作為宋代官僚貴胄們富貴之餘,以清靜自保也可成仙的代表。

八仙,是宋元明清時期民間信仰中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道教神仙團體。這八位神仙,集男女老幼、貧賤富貴、文莊粗野等社會各色人物於一體,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他們各具法術,變化萬端,更多的體現出普通老百姓樸素的理想與追求,很受大眾的歡迎,尤其是他們神通廣大,屢屢幻化其形,遊走人間,佈道施政,懲惡揚善的生動形象,甚為人們喜聞樂見。

金元以來,這八位言行詼諧、仲裁人間事端者的形象和故事出現在小說、戲曲、繪畫作品中,並作為瓷器、建築的裝飾題材而廣為流傳,特別是出自元人筆下的《八仙慶壽》、《八仙過海》戲曲的流傳,更使得他們名聲大噪,家喻戶曉。

誠如徐蘋芳所言,"宋元以後,由於中國社會階層結構之變化,導致中國宗教上的世俗化。世俗化的社會基礎是信徒平民化,世俗化的結果是崇拜對象的多元化和宗教儀式上的社會通俗化"。對八仙的尊崇,正是道教世俗化的一種表現

"

八仙過海人物故事: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代董明墓、侯馬金墓、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墓室共券頂下沿處均磚雕或者繪製八仙。金代董明墓墓頂《八仙圖》上雕刻的八仙磚雕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八仙形象。

這八塊磚雕,形呈三角形,被砌於墓頂的八角藻井上。磚雕頂上有祥雲繚繞,仙鶴展翅飛翔,猶如身居雲霧之中。八仙磚雕皆無題名,不能確認。根據傳說中的裝扮形象和所執之物,這組磚雕被認為是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鍾離權、何仙姑、昌洞賓、張果老七人,還有一位神仙不詳其人。

以正北的鐵柺李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第一人散發束箍,圓眼禿眉,蒜頭鼻樑,面目醜陋,身穿左衽道袍,雙手持杖坐於石上,其蓬頭垢面,手執柺杖,顯然是鐵柺李的形象;第二人頭梳髮髻,身穿道袍,背一布袋,袖手躬身,其面目清秀,儀表端莊,為一俊秀年少的後生,可能是韓湘子;第三人頭挽雙髻,身披蓑衣蓑裙、赤臂跌足,滿面堆笑,頜蓄長鬚,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者,其右臂挎著個籃子,似為曹國舅;第四人,頭梳雙髻,滿臉鬍鬚,瞪目怒眉,身著左衽道袍,手持一似珊瑚之物,年紀雖老,卻梳著雙髻,似為鍾離權;第五人頭扎雙辮綵帶,身著蓑衣蓑裙,左手持一把斧頭,右臂攜著一隻籃子,手執一支靈芝草,是一個美麗的少女當為何仙姑;第六人頭冠道巾,穿著道袍,身挎道包,面堆笑容,欠身拱手呈作揖狀,不詳其人;第七人頭頂挽髻,身著道袍,揹負笠帽,左手撫弄著長鬚,閉目疾行,道貌岸然,舉止有度,是一個城府較深的老者,疑為呂洞賓;第八人頭戴道冠,身著道袍,容貌蒼老,左手持物,形似漁鼓,似為張果老。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八角藻井上也裝飾有八仙磚雕,分別雕於八塊梯形磚上:第一人頭戴巾,身著褒衣,束帶敞胸,橫眉冷眼,身背藥葫蘆,當為鐵柺李;第二人褒衣東帶,肩披樹葉,敝胸凸肚,滿面鬍鬚,橫眉怒目,其頭梳大丫,當為鍾離權;第三人散發束箍,袍服東帶,面目慈祥,儀表端莊,當為曹國舅;第四人袍服束帶,肩披蓑衣,頭梳丫髻,面容清秀,是個年輕男子,當為韓湘子;第五人頭梳髮髻,上身穿著破衫,下穿長褲,腰束帶,兩腿又開,雙手握笛作吹奏狀,當為藍采和;第六人褒衣束帶,肩披搭膊,領下長鬚,面目和善,袖手施禮,其形象與董明墓八仙中第六人相似,人物不詳;第七人頭裹巾,褒衣束帶,衣角飄逸,頻蓄長鬚,背後插扇,袖手回視,似為呂洞賓;第八人身著褒衣東帶,八字鬍鬚,雙手持物作摺疊狀,形似張果老的變形器一一毛驢,當為張果老。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一號元墓為元大德十年(1306年)墓2,墓室券頂中間勾繪蓮花圖案,象徵藻井,外圍四面均繪製星象圖,東

側為紅色的太陽,內繪"三足鳥",西側繪黃色的月亮,內繪"玉兔搗藥",南側、北側有星宿。券頂下沿繪各持寶物法器的八仙。東側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南側為韓湘子和藍采和,西側為張果老和何仙姑,北側為鐵柺李和曹國舅。八仙四周繪製流雲和仙鶴。

"八仙"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東漢。牟融《理惑論》中稱:"王喬、赤松、八仙之算,神書百七十卷。"此"八仙"泛指列仙,而無具體的實指。

六朝以準南八公為"八仙",指的是準南王劉安的八個門客: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他們是《準南子》的作者。

唐代有"酒中八仙",指的是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他們以好飲酒賦詩成名,自謂"八仙"。民間道家信仰中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八仙",則是明吳元泰《東遊記》中記載的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呂洞賓、鍾離權、何仙姑、鐵柺李、曹國舅八位神仙。這些人物,大約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宋元之際,八仙人物還不統一。例如,元代馬致遠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的八仙,有徐神翁,無何仙姑;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有風僧壽、玄虛子,而無張果老、何仙姑。真正在民間所流行的“八仙",是明代神魔小說《東遊記》出現後オ固定下來的。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屯留縣康莊村元墓券頂八仙圖

鐵柺李,又稱李鐵柺、李玄、李凝陽等。他出生於何朝何代,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他曾遇太上老君得道成仙。大致的故事是,李玄原來是一個英俊瀟灑、道骨仙風的青年,一次外出神遊的時侯,其軀體被徒弟誤焚,元神飄蕩,無所依歸,乃附以餓屍還魂,遂為達頭垢面、巨眼跛足、肩背葫蘆、持紫色柺杖的乞丐模樣。據說,他能隨意變化,手中的柺杖噴口水便可變成鐵杖,身背葫蘆中裝的是靈丹妙藥,時常為人治病解危。

鍾離權,姓鍾離,名權,京兆成陽人,據說是東漢鍾離章的兒子,所以,民間俗稱"漢鍾離"。文獻中記載,鍾離權奉命與侵犯邊疆的胡人作戰,獨騎入山迷路,遇東華先生點撥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封為"太極左宮真人"。傳說他"丫頭祖腹,手搖棕扇自若,赤面偉體,龍睛虯髯",曾與宋初的陳摶有過往來,並授呂洞賓金丹大藥之方,在道教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據說他手中的棕扇威力無窮,扇風風熄,扇邪邪死。

呂洞賓是八仙"中傳說最多、名氣最大、也最為神奇的人物。他原來可能是位唐末五代的隱士,由於才行卓異,救世渡人,點化凡俗,不但廣為人們傳頌,還有許多新的神蹟附會到他的身上,致使呂洞賓神仙事蹟歷代均顯,他也成為宋代以後道教神仙的代表人物。

張果老,唐初人,名張果,老是人們對他的尊稱。道經中說他是混沌以來的白蝙蝠,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化而為人,隱於中條山,往來於汾晉間,長生不老。常倒騎著一頭白色驢子,休息的時候,就把驢子疊成一張紙,裝在箱子裡,用時,將紙取出來,用水一噴,又變成驢子。文獻中開始有他的記載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位老人,自詡已有幾百歲。唐太宗、唐高宗在位之時,就曾因他神術和長壽下詔招他晉京,不就。唐玄宗時徵他為銀青光祿大夫,道號通玄先生,精通法術。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藻井八仙裝飾

韓湘子,本名韓湘,相傳是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孫。《西陽雜俎》中言其有異術,能致牡丹花開,花上有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預言韓愈諫迎佛骨被貶的事情。大約在南宋時期,被列入八仙,遂成為道教信仰的眾神之一。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關於何仙姑的神話傳說,始見於北宋。據傳她是宋仁宗時永州女子,年少學仙,遇仙人賜桃,食之不飢,洞知人事休咎,能逆知人禍福,士大夫好奇者多出入其門,以問休咎。

藍采和,不知何許人。據最早記其事的《續仙傳》中稱,他是一個徉狂玩世,混跡江湖,乞素散錢遊方道士。通常手持大拍板,一邊乞討一邊歌唱,勸人出塵離世,超脫成仙,但也有人說笛子是他的隨身寶物,暗八仙中的笛子就代表著他。

曹國舅,宋朝人,名曹倩。據傳他為北宋丞相曹彬之子,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故稱國舅。據說此人"不喜富貴,志慕清虛",常野服葛巾,隱遁山岩,後被呂洞賓度化,引入仙班。他可作為宋代官僚貴胄們富貴之餘,以清靜自保也可成仙的代表。

八仙,是宋元明清時期民間信仰中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道教神仙團體。這八位神仙,集男女老幼、貧賤富貴、文莊粗野等社會各色人物於一體,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他們各具法術,變化萬端,更多的體現出普通老百姓樸素的理想與追求,很受大眾的歡迎,尤其是他們神通廣大,屢屢幻化其形,遊走人間,佈道施政,懲惡揚善的生動形象,甚為人們喜聞樂見。

金元以來,這八位言行詼諧、仲裁人間事端者的形象和故事出現在小說、戲曲、繪畫作品中,並作為瓷器、建築的裝飾題材而廣為流傳,特別是出自元人筆下的《八仙慶壽》、《八仙過海》戲曲的流傳,更使得他們名聲大噪,家喻戶曉。

誠如徐蘋芳所言,"宋元以後,由於中國社會階層結構之變化,導致中國宗教上的世俗化。世俗化的社會基礎是信徒平民化,世俗化的結果是崇拜對象的多元化和宗教儀式上的社會通俗化"。對八仙的尊崇,正是道教世俗化的一種表現

“八仙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上位的?淺論道教的世俗化

山西侯馬金墓墓頂藻井八仙裝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