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道教產生的思想淵源

道教 周易 儒家 文化 政治 黃帝 莊子 老子 冷先生講 2019-07-09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儒道思想都從這裡萌發。《周易·觀卦彖辭》有“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的思想認識,對儒道兩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而且,儒家所謂“神道”,是指神妙變化或曰規律而言。然而對於道教來說,它只是一個遠源,直接受《易經》影響並形成學派的是道家。

中國本土道教產生的思想淵源

道家才是道教的近源。雖然後來的道教常以易學相標榜。如《周易參同契》等,確實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理論資養。但不是道教的直接來源,更不是道教的主要經典,只是藉助《易經》闡發自己的思想而已。

兩者存有精神指向上的原則差異。學術理論上的互相激盪滲透,並沒有改變各學派用自己的理解和理論改造原始經典的企圖。其實道教對待道家經典何嘗不是如此。

道家是道教的近親,在學術思想上其淵源尤其相近。但道家與道教名雖相近而實際上相差亦甚遠。最根本的差異在於一為反對禮儀節文的學術派別;一為專事齋醮科儀的宗教派系。

道教的齋醮科儀與儒家的祭祀典禮,儘管在精神實質和具體內容上截然不同,但畢竟在形式上有些近似,而這正是道家所極力反對的。那末,與道家處世原則相反對的道教,又是如何從道家轉化而成為道教的呢?

中國本土道教產生的思想淵源

中國本土道教產生的思想淵源

道家轉化為道教,至少要經過兩個中間環節。第一個中間環節,是黃老之學或黃老之道。道家反對禮儀更不主張預政,提倡無為而治。但道家禍福依伏、奇正相生的辯證觀乃至愚民思想,早為輕視群生、善用陰謀的法家所吸取。

兩者的進一步融合,便產生了兼具道法特點的黃老政術。黃帝首先是政治人物,他在蒼梧昇天成仙的傳說,又使他具有了神祕色彩,黃老道家託始黃帝,為其積極入世預政提供了合法依據,也為其向道教轉化奠定了必然的根基。

而《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的思想,及其“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則成為民間原始道教要求均平政治的綱領及人生追求。

道家轉化為道教的第二個環節,是與神仙家的結縭。《莊子》所講的真人、神人亦即神仙,都是遠離塵囂,遺棄世事的超人。

中國本土道教產生的思想淵源

神仙之道術稱之為方仙道或方術,方術本就是方技之術,包括醫方之術和鍊金術,學者稱方術之士,簡稱方士。先秦時期,燕齊即多方術之士。神仙家而竟入世,於秦時頗盛。

大概只有學仙出世不成,才回到世間,迎合君主長生久視的奢望,以達到自己做人間神仙的目的。道家與神仙家的結合,還往往是個人行為;而黃老學派與神仙家的結合,便成為一種群體性的的行為。

他們或通過齋戒儀式,或利用醫方丹術,將民眾組織起來。不但成為預政的一種勢力,而且已具有明顯的宗教性質。在民間是如此,在藩國幕府也是如此。

中國本土道教產生的思想淵源

道家轉化為道教的另一個契機,是儒家留出的精神空缺。

儒家在繼承整理古代文化的時候,一直貫穿著一條人文主義的路線,從而清除了一些民間信仰中的迷信成分,而只保留了一些寄託情思的儀式。

如對天地祖先表示誠敬、緬懷的祭祀典禮。然而民間基於鬼神崇信而形成的禮俗,仍然強勁地存在,成為道教產生的社會土壤。

道教正是因襲了儒家所拋棄、忽略了的民情風俗,將古代信仰以儀軌的形式,加以繼承、規範、鞏固、傳播、發展,從而成為一種中國式的宗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