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

文┃倬琰

"

文┃倬琰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七月十五,俗名七月半,官名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華人文化圈裡,這是與鬼魂和祭祀有關的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了。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最終成為了如今的"七月半"節。


┃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中元節本身,至少在戰國就已經存在。最早的記載來自《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裡面說在這一天人們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只是,那時的"中元節"還不是如今的樣子,和"鬼節"的距離還是很大,成型至今是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後,雜糅混合的作用。

"

文┃倬琰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七月十五,俗名七月半,官名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華人文化圈裡,這是與鬼魂和祭祀有關的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了。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最終成為了如今的"七月半"節。


┃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中元節本身,至少在戰國就已經存在。最早的記載來自《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裡面說在這一天人們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只是,那時的"中元節"還不是如今的樣子,和"鬼節"的距離還是很大,成型至今是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後,雜糅混合的作用。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節放燈】

佛教徒會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由於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如果出門就會踩死很多鑽出地面的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所以這一天很特殊。也是在這天佛教徒舉辦"盂蘭盆法會",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盂蘭盆節的日子。

"

文┃倬琰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七月十五,俗名七月半,官名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華人文化圈裡,這是與鬼魂和祭祀有關的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了。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最終成為了如今的"七月半"節。


┃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中元節本身,至少在戰國就已經存在。最早的記載來自《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裡面說在這一天人們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只是,那時的"中元節"還不是如今的樣子,和"鬼節"的距離還是很大,成型至今是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後,雜糅混合的作用。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節放燈】

佛教徒會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由於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如果出門就會踩死很多鑽出地面的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所以這一天很特殊。也是在這天佛教徒舉辦"盂蘭盆法會",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盂蘭盆節的日子。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佛教盂蘭法會】

同時道教裡這天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因而佛、道進行了結合,又和原本的中元節雜糅在了一起。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被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

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祭祀、誦經等"普渡"、"施孤"的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這是這天最終又有了"鬼節"含義的來源,由於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三教之合流讓祭神、祭祖、祭鬼的習俗與信仰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如今的"中元節"。

"

文┃倬琰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七月十五,俗名七月半,官名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華人文化圈裡,這是與鬼魂和祭祀有關的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了。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最終成為了如今的"七月半"節。


┃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中元節本身,至少在戰國就已經存在。最早的記載來自《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裡面說在這一天人們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只是,那時的"中元節"還不是如今的樣子,和"鬼節"的距離還是很大,成型至今是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後,雜糅混合的作用。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節放燈】

佛教徒會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由於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如果出門就會踩死很多鑽出地面的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所以這一天很特殊。也是在這天佛教徒舉辦"盂蘭盆法會",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盂蘭盆節的日子。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佛教盂蘭法會】

同時道教裡這天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因而佛、道進行了結合,又和原本的中元節雜糅在了一起。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被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

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祭祀、誦經等"普渡"、"施孤"的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這是這天最終又有了"鬼節"含義的來源,由於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三教之合流讓祭神、祭祖、祭鬼的習俗與信仰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如今的"中元節"。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臺灣基隆的雞籠中元祭】


┃這天都會做些什麼

這一天在佛教典故中是這樣記載。據《佛說盂蘭盆經》"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發展到後來的意思就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為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

在道教裡的說法,則與被合稱為"三元"的道教全年三次盛會有關。道教認為"三元"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是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是農民慶賀豐收、酬謝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為亡魂赦罪的日子。

"

文┃倬琰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七月十五,俗名七月半,官名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華人文化圈裡,這是與鬼魂和祭祀有關的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了。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最終成為了如今的"七月半"節。


┃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中元節本身,至少在戰國就已經存在。最早的記載來自《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裡面說在這一天人們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只是,那時的"中元節"還不是如今的樣子,和"鬼節"的距離還是很大,成型至今是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後,雜糅混合的作用。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節放燈】

佛教徒會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由於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如果出門就會踩死很多鑽出地面的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所以這一天很特殊。也是在這天佛教徒舉辦"盂蘭盆法會",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盂蘭盆節的日子。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佛教盂蘭法會】

同時道教裡這天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因而佛、道進行了結合,又和原本的中元節雜糅在了一起。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被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

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祭祀、誦經等"普渡"、"施孤"的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這是這天最終又有了"鬼節"含義的來源,由於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三教之合流讓祭神、祭祖、祭鬼的習俗與信仰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如今的"中元節"。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臺灣基隆的雞籠中元祭】


┃這天都會做些什麼

這一天在佛教典故中是這樣記載。據《佛說盂蘭盆經》"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發展到後來的意思就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為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

在道教裡的說法,則與被合稱為"三元"的道教全年三次盛會有關。道教認為"三元"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是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是農民慶賀豐收、酬謝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為亡魂赦罪的日子。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祭祀】

佛家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為所強調的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符合,受到帝王的推崇。最崇佛的南朝梁武帝,最先開始盂蘭盆法會,唐朝以後法會活動更加興盛,變成官民共樂的節日。

道教方面的中元法會,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或是請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或是為先人求取冥福等。

民間的集會以閩、臺地區為興盛,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分,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

"

文┃倬琰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七月十五,俗名七月半,官名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華人文化圈裡,這是與鬼魂和祭祀有關的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了。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最終成為了如今的"七月半"節。


┃這是個什麼樣的日子

中元節本身,至少在戰國就已經存在。最早的記載來自《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裡面說在這一天人們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只是,那時的"中元節"還不是如今的樣子,和"鬼節"的距離還是很大,成型至今是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後,雜糅混合的作用。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節放燈】

佛教徒會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由於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如果出門就會踩死很多鑽出地面的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所以這一天很特殊。也是在這天佛教徒舉辦"盂蘭盆法會",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盂蘭盆節的日子。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佛教盂蘭法會】

同時道教裡這天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因而佛、道進行了結合,又和原本的中元節雜糅在了一起。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被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

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祭祀、誦經等"普渡"、"施孤"的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這是這天最終又有了"鬼節"含義的來源,由於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三教之合流讓祭神、祭祖、祭鬼的習俗與信仰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如今的"中元節"。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臺灣基隆的雞籠中元祭】


┃這天都會做些什麼

這一天在佛教典故中是這樣記載。據《佛說盂蘭盆經》"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發展到後來的意思就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為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

在道教裡的說法,則與被合稱為"三元"的道教全年三次盛會有關。道教認為"三元"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是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是農民慶賀豐收、酬謝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為亡魂赦罪的日子。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中元祭祀】

佛家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為所強調的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符合,受到帝王的推崇。最崇佛的南朝梁武帝,最先開始盂蘭盆法會,唐朝以後法會活動更加興盛,變成官民共樂的節日。

道教方面的中元法會,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或是請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或是為先人求取冥福等。

民間的集會以閩、臺地區為興盛,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分,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

中元與盂蘭盆,這個古老的鬼節是怎麼發展的?

【日本家庭的盂蘭盆節祭品】

盂蘭盆節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有影響。尤以日本最為重視,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後,成為日本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週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