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

仁宗嘉慶鑄幣

嘉慶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執政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顯現出來。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的政策,致使清朝的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大潮,導致了以後中國受外國勢力欺凌的命運。

"

仁宗嘉慶鑄幣

嘉慶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執政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顯現出來。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的政策,致使清朝的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大潮,導致了以後中國受外國勢力欺凌的命運。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據《故宮清錢譜》記載,"按乾隆六十年高宗歸政,是年戶部奏準,乾隆、嘉慶年號錢各半分鑄,各直省衛藏照此一律辦理。嘉慶元年太上皇帝諭,改為乾隆成、嘉慶八成。六年,戶部奏準全鑄嘉慶錢"。

據此可知嘉慶元年(1796年)清廷開始鑄嘉慶通寶錢。嘉慶通寶錢直徑2.1~2.7釐米,重2~4.5克,面文楷書,對讀,背滿文紀局,共有19個錢局,計有寶泉,寶源、寶川(原東川局,嘉慶四年改為此名)、寶直、寶晉、寶蘇、寶昌、寶福、寶浙、寶武、寶南、寶陝、寶廣、寶桂、寶雲、寶現、寶貴、寶臺和新疆地區的阿克蘇局。其中寶陝、寶晉等局鑄幣量不多。

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並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最初所鑄嘉慶通寶錢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楷體,背文為滿文局名。在嘉慶後期,由於政府開支加大,官爐偷工減料,各地方錢局所鑄制錢質量下降,造成有的文字不清,錢重減輕,錢體減小,錢質低劣等等,民間把這種制錢稱為"局私錢"。

以至到嘉慶末年,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下旨允許缺銅的錢局自行停鑄,如要繼續鼓鑄,必須足重一錢二分,否則罪其省府。因此各省紛紛停鑄。市面上的銅錢有所減少,使得物價也跟著下跌。

嘉慶通寶有一套吉語錢,背文於穿左用草書,穿右用楷書,分有"福"、"壽"、"康"、"寧"、"桂"等字,也有的穿右為滿文"寶"字。錢徑、重量、材質、鑄造工藝與一般嘉慶通寶錢相同,將這些字連讀能組成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可以參與流通。

"

仁宗嘉慶鑄幣

嘉慶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執政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顯現出來。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的政策,致使清朝的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大潮,導致了以後中國受外國勢力欺凌的命運。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據《故宮清錢譜》記載,"按乾隆六十年高宗歸政,是年戶部奏準,乾隆、嘉慶年號錢各半分鑄,各直省衛藏照此一律辦理。嘉慶元年太上皇帝諭,改為乾隆成、嘉慶八成。六年,戶部奏準全鑄嘉慶錢"。

據此可知嘉慶元年(1796年)清廷開始鑄嘉慶通寶錢。嘉慶通寶錢直徑2.1~2.7釐米,重2~4.5克,面文楷書,對讀,背滿文紀局,共有19個錢局,計有寶泉,寶源、寶川(原東川局,嘉慶四年改為此名)、寶直、寶晉、寶蘇、寶昌、寶福、寶浙、寶武、寶南、寶陝、寶廣、寶桂、寶雲、寶現、寶貴、寶臺和新疆地區的阿克蘇局。其中寶陝、寶晉等局鑄幣量不多。

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並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最初所鑄嘉慶通寶錢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楷體,背文為滿文局名。在嘉慶後期,由於政府開支加大,官爐偷工減料,各地方錢局所鑄制錢質量下降,造成有的文字不清,錢重減輕,錢體減小,錢質低劣等等,民間把這種制錢稱為"局私錢"。

以至到嘉慶末年,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下旨允許缺銅的錢局自行停鑄,如要繼續鼓鑄,必須足重一錢二分,否則罪其省府。因此各省紛紛停鑄。市面上的銅錢有所減少,使得物價也跟著下跌。

嘉慶通寶有一套吉語錢,背文於穿左用草書,穿右用楷書,分有"福"、"壽"、"康"、"寧"、"桂"等字,也有的穿右為滿文"寶"字。錢徑、重量、材質、鑄造工藝與一般嘉慶通寶錢相同,將這些字連讀能組成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可以參與流通。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宣宗道光鑄幣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積貧積弱,鴉片氾濫,官員們不思政務,萎靡不振,苟且偷安,武備不興,軍隊戰鬥力削弱,英國等列強虎視眈眈,覬覦擴大的中國市場。道光帝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禁止鴉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他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社會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國經濟開始由18世紀的長期經濟增長,轉變為19世紀中期以後的經濟衰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至此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1821年,宣宗即位,改元"道光",鑄造道光通寶錢,錢制沿襲乾隆、嘉慶。

這時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因為鴉片的非法輸入增多,造成我國白銀大量外流這種情況使得國內紋銀日漸稀少,幾近耗竭。中國的白銀外流至退在1817年即已開始,其後的十幾年間,由於鴉片走私的猖獗,政府在對外貿易中已經感到大量白銀外流所帶來的困境,其數額從1826~1827年的300餘萬兩、1830~1831年的500餘萬兩,一直上升到1833~1834年的接近1000萬兩,這種局面對清晚期社會的經濟生活影響嚴重。
"

仁宗嘉慶鑄幣

嘉慶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執政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顯現出來。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的政策,致使清朝的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大潮,導致了以後中國受外國勢力欺凌的命運。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據《故宮清錢譜》記載,"按乾隆六十年高宗歸政,是年戶部奏準,乾隆、嘉慶年號錢各半分鑄,各直省衛藏照此一律辦理。嘉慶元年太上皇帝諭,改為乾隆成、嘉慶八成。六年,戶部奏準全鑄嘉慶錢"。

據此可知嘉慶元年(1796年)清廷開始鑄嘉慶通寶錢。嘉慶通寶錢直徑2.1~2.7釐米,重2~4.5克,面文楷書,對讀,背滿文紀局,共有19個錢局,計有寶泉,寶源、寶川(原東川局,嘉慶四年改為此名)、寶直、寶晉、寶蘇、寶昌、寶福、寶浙、寶武、寶南、寶陝、寶廣、寶桂、寶雲、寶現、寶貴、寶臺和新疆地區的阿克蘇局。其中寶陝、寶晉等局鑄幣量不多。

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並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最初所鑄嘉慶通寶錢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楷體,背文為滿文局名。在嘉慶後期,由於政府開支加大,官爐偷工減料,各地方錢局所鑄制錢質量下降,造成有的文字不清,錢重減輕,錢體減小,錢質低劣等等,民間把這種制錢稱為"局私錢"。

以至到嘉慶末年,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下旨允許缺銅的錢局自行停鑄,如要繼續鼓鑄,必須足重一錢二分,否則罪其省府。因此各省紛紛停鑄。市面上的銅錢有所減少,使得物價也跟著下跌。

嘉慶通寶有一套吉語錢,背文於穿左用草書,穿右用楷書,分有"福"、"壽"、"康"、"寧"、"桂"等字,也有的穿右為滿文"寶"字。錢徑、重量、材質、鑄造工藝與一般嘉慶通寶錢相同,將這些字連讀能組成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可以參與流通。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宣宗道光鑄幣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積貧積弱,鴉片氾濫,官員們不思政務,萎靡不振,苟且偷安,武備不興,軍隊戰鬥力削弱,英國等列強虎視眈眈,覬覦擴大的中國市場。道光帝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禁止鴉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他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社會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國經濟開始由18世紀的長期經濟增長,轉變為19世紀中期以後的經濟衰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至此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1821年,宣宗即位,改元"道光",鑄造道光通寶錢,錢制沿襲乾隆、嘉慶。

這時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因為鴉片的非法輸入增多,造成我國白銀大量外流這種情況使得國內紋銀日漸稀少,幾近耗竭。中國的白銀外流至退在1817年即已開始,其後的十幾年間,由於鴉片走私的猖獗,政府在對外貿易中已經感到大量白銀外流所帶來的困境,其數額從1826~1827年的300餘萬兩、1830~1831年的500餘萬兩,一直上升到1833~1834年的接近1000萬兩,這種局面對清晚期社會的經濟生活影響嚴重。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隨著銀價日復一日的持續上漲,以往幹錢兌白銀一兩的比價已難以繼續維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御史劉良駒奏稱:"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幾及兩千文,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ニ三百文不等。"銀貴錢賤,一方面各省鑄錢局鑄錢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另一方面導致銅錢的購買力下降,影響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此種背景下,銅錢開始減重。西南各省錢局鑄造每枚道光通寶錢重量由一錢兩分減重至七八分,民間私鑄的銅錢更是減輕到三四分。一些交通不便而銅料極度匱乏的省份紛紛上奏暫停鑄造,先有福建在道光四年以銀貴錢賤為名,奏明暫行停鑄,後陝西、貴州、直隸等省份亦陸續奏停。

道光通寶錢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對讀;背滿文紀局名,主要有寶泉寶源、寶直、寶蘇、寶南、寶昌、寶武、寶川、寶浙、寶福、寶普、寶陝、寶廣、寶桂、寶雲、寶東、寶黔,以及新疆地區的伊型、阿克蘇、庫車、寶新等四局,其中以寶南局鑄量最少。道光錢一般錢徑2.2~2.4釐米,重2.5~3.6克。鑄造初期,制錢重量大小比較符合標準,中後期逐漸開始減重。

道光通寶錢在製作上與前幾朝相比,較為粗糙,除工、戶兩部寶源、寶泉局鑄幣形制稍規整外,各省所鑄錢幣質地大都很粗劣,又因當時私鑄劣錢充斥社會因而錢幣大小不ー,輕重懸殊。新疆各局在這一時期開始鼓鑄折五、折十錢,這是清代虛值大錢的濫觴。

"

仁宗嘉慶鑄幣

嘉慶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嘉慶本人碌碌無為,執政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顯現出來。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的政策,致使清朝的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大潮,導致了以後中國受外國勢力欺凌的命運。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據《故宮清錢譜》記載,"按乾隆六十年高宗歸政,是年戶部奏準,乾隆、嘉慶年號錢各半分鑄,各直省衛藏照此一律辦理。嘉慶元年太上皇帝諭,改為乾隆成、嘉慶八成。六年,戶部奏準全鑄嘉慶錢"。

據此可知嘉慶元年(1796年)清廷開始鑄嘉慶通寶錢。嘉慶通寶錢直徑2.1~2.7釐米,重2~4.5克,面文楷書,對讀,背滿文紀局,共有19個錢局,計有寶泉,寶源、寶川(原東川局,嘉慶四年改為此名)、寶直、寶晉、寶蘇、寶昌、寶福、寶浙、寶武、寶南、寶陝、寶廣、寶桂、寶雲、寶現、寶貴、寶臺和新疆地區的阿克蘇局。其中寶陝、寶晉等局鑄幣量不多。

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並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最初所鑄嘉慶通寶錢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楷體,背文為滿文局名。在嘉慶後期,由於政府開支加大,官爐偷工減料,各地方錢局所鑄制錢質量下降,造成有的文字不清,錢重減輕,錢體減小,錢質低劣等等,民間把這種制錢稱為"局私錢"。

以至到嘉慶末年,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下旨允許缺銅的錢局自行停鑄,如要繼續鼓鑄,必須足重一錢二分,否則罪其省府。因此各省紛紛停鑄。市面上的銅錢有所減少,使得物價也跟著下跌。

嘉慶通寶有一套吉語錢,背文於穿左用草書,穿右用楷書,分有"福"、"壽"、"康"、"寧"、"桂"等字,也有的穿右為滿文"寶"字。錢徑、重量、材質、鑄造工藝與一般嘉慶通寶錢相同,將這些字連讀能組成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可以參與流通。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宣宗道光鑄幣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積貧積弱,鴉片氾濫,官員們不思政務,萎靡不振,苟且偷安,武備不興,軍隊戰鬥力削弱,英國等列強虎視眈眈,覬覦擴大的中國市場。道光帝為挽救清朝頹勢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禁止鴉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他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社會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國經濟開始由18世紀的長期經濟增長,轉變為19世紀中期以後的經濟衰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至此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1821年,宣宗即位,改元"道光",鑄造道光通寶錢,錢制沿襲乾隆、嘉慶。

這時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因為鴉片的非法輸入增多,造成我國白銀大量外流這種情況使得國內紋銀日漸稀少,幾近耗竭。中國的白銀外流至退在1817年即已開始,其後的十幾年間,由於鴉片走私的猖獗,政府在對外貿易中已經感到大量白銀外流所帶來的困境,其數額從1826~1827年的300餘萬兩、1830~1831年的500餘萬兩,一直上升到1833~1834年的接近1000萬兩,這種局面對清晚期社會的經濟生活影響嚴重。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隨著銀價日復一日的持續上漲,以往幹錢兌白銀一兩的比價已難以繼續維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御史劉良駒奏稱:"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幾及兩千文,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ニ三百文不等。"銀貴錢賤,一方面各省鑄錢局鑄錢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另一方面導致銅錢的購買力下降,影響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此種背景下,銅錢開始減重。西南各省錢局鑄造每枚道光通寶錢重量由一錢兩分減重至七八分,民間私鑄的銅錢更是減輕到三四分。一些交通不便而銅料極度匱乏的省份紛紛上奏暫停鑄造,先有福建在道光四年以銀貴錢賤為名,奏明暫行停鑄,後陝西、貴州、直隸等省份亦陸續奏停。

道光通寶錢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對讀;背滿文紀局名,主要有寶泉寶源、寶直、寶蘇、寶南、寶昌、寶武、寶川、寶浙、寶福、寶普、寶陝、寶廣、寶桂、寶雲、寶東、寶黔,以及新疆地區的伊型、阿克蘇、庫車、寶新等四局,其中以寶南局鑄量最少。道光錢一般錢徑2.2~2.4釐米,重2.5~3.6克。鑄造初期,制錢重量大小比較符合標準,中後期逐漸開始減重。

道光通寶錢在製作上與前幾朝相比,較為粗糙,除工、戶兩部寶源、寶泉局鑄幣形制稍規整外,各省所鑄錢幣質地大都很粗劣,又因當時私鑄劣錢充斥社會因而錢幣大小不ー,輕重懸殊。新疆各局在這一時期開始鼓鑄折五、折十錢,這是清代虛值大錢的濫觴。

“嘉慶無為,道光無銀“——史話嘉慶,道光二帝鑄幣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