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悟不透這一個“字”,絕不會成為人生贏家!

一個人,悟不透這一個“字”,絕不會成為人生贏家!

現代社會,人類的生活節奏很快,從早忙到晚,孩子們忙著報班加強學習,年輕人忙著充電,中年人忙著賺錢,老年人忙著開啟新事業。以前孩子們放學便可放下書包,肆意玩耍;年輕人可以在上進之餘,約上四五好友一起暢談理想、人生;中年人可以工作之餘陪陪家人;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但是現在停下腳步成為了一種奢望,讓人們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自在和安寧。

人們現在幸福感越來越低,安全感幾乎沒有,危機感和壓力恰似烏雲壓頂,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而這一切其實只因大家忽略了一個字——

一個人,悟不透這一個“字”,絕不會成為人生贏家!

《大學》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總是習慣於從外界獲取智慧,其實只要搞懂了自己,也便知曉了萬物。舉個例子,人累了知道休息,餓了需要吃飯,因為吃飯和休息是為了恢復體能,繼續再戰,說明“止”是人類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能夠讀懂這個字,人生可以少奮鬥十年,而悟不透這個字,絕對成不了人生贏家。

止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兒女勤勞、自強的品格鑄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那麼這是不是就不要人停下腳步了呢?當然不是這樣,要知道中華陰陽文化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例如積極的防禦策略,就是在防禦中也有進攻。所以在“自強不息”裡面也包含有“息”的成分。

孔子講,“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告訴世人要多留出時間,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的行為。如果天天只是不停的在經歷,但缺少總結和反思,那麼經歷不過是日復一日的簡單重複而已,對人的成長意義不大。

一個人,悟不透這一個“字”,絕不會成為人生贏家!

止欲

《道德經》講,“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在當下這個商品經濟時代,供給的商品琳琅滿目,很大的刺激了人類的慾望。慾望過多,“既得隴復望蜀”,人只有在慾望得到滿足的那一剎那有一絲的美好感覺,大多時間都在追著慾望跑,試問如此人生哪來幸福可言呢?

《道德經》講,“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人的一生,精力非常有限,如果什麼都想要,最後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成、得不到,所以一個人的慾望要適可而止。

諸葛亮在《誡子書》裡告誡後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以前人都有報國之志,現在很多人把賺錢作為了人生理想,變得心浮氣躁,只要能賺錢,甚至無所不用其極,這往往不僅傷害自己,對敗壞了社會風氣。還是孔子講得好,“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一個人,悟不透這一個“字”,絕不會成為人生贏家!

止心

慾望太多,行為雜亂,人不可避免的處在一種“心惶惶而欲何之”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更不可能停下腳步去審視自己,故而人生便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當人不堪重負時,想再“亡羊補牢”,恐怕已經晚了。

《周易》中的“艮卦”講得是“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只有該停止的時候停止,其道路才會光明,而止的根本在哪裡呢?“艮卦”的“象”講,“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見根本就是治心,所人要“虛其心”。

《道德經》講,“致虛極,守靜篤”。身體需要修復,內心需要寧靜,慾望越少越好,只有這樣,身體和生命方能實現良性循環,在“止”中汲取能量,在“止”中接近智慧,讓生命在簡單、質樸中綻放光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