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2014年)

周山

周山原為露出地表1.5米,方圓幾十米的小低丘。產大理石,幾年前被開採,現為一個面積大不的坑塘。其西側有周山村,村莊也不大,因周姓得名。傳此山為戰國時期墨子所隱居的周狄山,若墨子是隱居在這個周山,除非墨子晚年時老年痴呆了,所以其可信度並不高。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2014年)

周山

周山原為露出地表1.5米,方圓幾十米的小低丘。產大理石,幾年前被開採,現為一個面積大不的坑塘。其西側有周山村,村莊也不大,因周姓得名。傳此山為戰國時期墨子所隱居的周狄山,若墨子是隱居在這個周山,除非墨子晚年時老年痴呆了,所以其可信度並不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2014年)

周山

周山原為露出地表1.5米,方圓幾十米的小低丘。產大理石,幾年前被開採,現為一個面積大不的坑塘。其西側有周山村,村莊也不大,因周姓得名。傳此山為戰國時期墨子所隱居的周狄山,若墨子是隱居在這個周山,除非墨子晚年時老年痴呆了,所以其可信度並不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2014年)

土山

安徽省蕭縣大屯鎮的土山亦屬芒碭山系,位於魚山東北3公里,洪河的東岸。土山原屬永城,1964年永蕭兩縣解決水利糾紛,被劃歸蕭縣。但這並不能改變土山同樣被開挖成坑塘的命運。在土山也發現有漢代墓葬群。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2014年)

周山

周山原為露出地表1.5米,方圓幾十米的小低丘。產大理石,幾年前被開採,現為一個面積大不的坑塘。其西側有周山村,村莊也不大,因周姓得名。傳此山為戰國時期墨子所隱居的周狄山,若墨子是隱居在這個周山,除非墨子晚年時老年痴呆了,所以其可信度並不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2014年)

土山

安徽省蕭縣大屯鎮的土山亦屬芒碭山系,位於魚山東北3公里,洪河的東岸。土山原屬永城,1964年永蕭兩縣解決水利糾紛,被劃歸蕭縣。但這並不能改變土山同樣被開挖成坑塘的命運。在土山也發現有漢代墓葬群。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土山(1966年)

"

上學時曾學過陶淵明一首詩,別的全都能忘,獨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不會忘記。原因無他,那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南山,在家鄉唯一能看到的山,也就是南邊的芒碭山。這些年為生計一直在外漂泊,也常想自己有一天會迴歸家鄉,過上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那般田園生活。

我們碭山縣的縣名就出自於芒碭山,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打響了芒碭山龍興之地的名號。雖然從小就這麼一直眺望著南山,但對我來說,那裡是陌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老人們口中“去南山拉石頭,給你們蓋屋娶媳婦”的戲言。再大一些,就知道了一年一度“山裡集會”,羨慕著大我們幾歲的小孩爬上拉石頭的拖拉機,去芒山趕山裡集會。而我,等到了初中畢業的那年,才第一次去山裡集趕奶奶廟會,真正上了南山。再後來離開家鄉,到了近幾年又去了兩次,還掏錢賣票當上了遊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三

上圖一為芒碭山西漢樑國王陵分佈圖,圖二為圖一所繪區域的1966年衛星圖,圖三為圖一所繪區域的2013年衛星圖。請忽略圖二芒山、僖山上的白線,那是攝像設備出問題造成的。

雖說碭山縣得名於芒碭山,但芒碭山如今並不在碭山縣境內,而是位於南邊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內。關於芒碭山在兩縣的歸屬淵源頗為複雜,亦是眾說紛紜。這些以後再捋,今天是讓大家看看,漢高祖劉邦當年登上的芒碭山,大致是怎樣的雄偉風姿。

早些時候拿到了一些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衛星地圖,黑白影像,美國的間諜偵察衛星所拍。摟草打兔子,竟瞅見了芒碭山,比碭山縣的那組時間還早,拍攝於1966年11月19月,分辨率也要高一些。這麼好的東西,自己一個人欣賞多沒勁,但是要整理出來發佈,我又對芒碭山的所知有限,在網上找了許多天資料,也是不理想。本就想找些芒碭山區各個山頭的介紹,在圖書館檢索系統翻了個遍,竟然會沒有!!早些年,芒碭山的諸多山體被開採的殘缺不全、千瘡百孔;這些年,又修上一些不倫不類、假得可憐的旅遊區。而這些基礎性的地理地名普查都沒有人去做過,一句話,那有啥用喲。山挖沒了,除了留個坑,不會有誰去關心山頭的來歷過往,開採經過。看來在永城廟堂的“老爺”眼裡,只有芒碭山漢墓中的那些寶貝才是文化,大力宣傳那些寶貝才是有文化,並且能收穫豐厚的利益。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圖四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上圖四與圖五分別為1966年與2013年芒碭山區北部山丘的衛星地圖。從圖五可看到,在2013年時,屬於條河鄉的山丘仍在開採。為方便對比,上圖三、圖五的衛星地圖標有山峰名稱,這樣容易觀察山體被開採前後的變化。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參考,那也得繼續,能寫多少是多少吧。1966年時,陶山、馬山、徐山、邵山都還在,保安山、夫子山、芒山也基本完整。現在,一些山頭要麼直接消失,要麼是千瘡百孔,時光荏苒,其宿命既是如此,再怎麼唏噓也回不了過去。還好有了這些圖,讓我們能以空中視角俯瞰芒碭山萬億年來的那種原始風貌。

芒山

芒碭山主峰,海拔156.8米。南麓有陳勝墓、魯雨亭紀念館,山上建有“大漢雄風景區”。在芒山的東部、南部,現在多了不少採石遺留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芒山(2014年)

保安山

保安山產青石(石灰岩),南峰最高,海拔116米,峰頂有奶奶廟,其下為樑孝王陵,北峰為樑孝王后陵。東南有山峰名立山頭,柿園漢墓位於立山頭下。保安山西北側原有一山頭,早已被水泥廠挖成了山塘,現改建為地質公園,此山頭也曾有漢墓出土。兩圖對比來看,保安山被開挖面積近三分之二。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保安山(2014年)

山城集

山城集,芒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北依芒山,南枕保安山,東臨鹼河。秦置碭郡、碭縣,治所均在今山城集,“碭城遺址現存夯筑北城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米,最高處2米”。在山城集東北角古城牆外,魯雨亭故居的北邊,有一小山包,稱小山子,其大部也被挖成了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山城集(2018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

鐵角山位於芒山主峰西南1千米,海拔110.6米,山頂發現兩座古墓葬。張飛寨遺址位於鐵角山東北與芒山銜接的山樑上。在鐵角山四周皆有開挖的採石場。

南山的南面開採出了個挺大的石塘,所幸南山的山頭還在,其下有古墓葬。

夫子山的山名源於夫子崖,傳為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崖下避雨而得名,景點有夫子廟、觀音閣、郭塔等,並發現漢墓葬兩座。夫子山的北部山頭被挖成山塘,主體被東西兩面開採成狹長的山崖,南部也基本上挖夫子崖景點的跟前。

黃土山又名皇姑山,海拔66.4米,有漢墓,山體現存東半部,西半部位置現建有芒山鎮第二中學。

西黃土山或稱窯山,位於窯山集西南,有漢墓兩座,山體基本保留。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2014年)

鐵角山、南山、夫子山、黃土山、西黃土山這五座山的具體位置標註見本文(圖三)。

僖山

僖山或稱戲山,在芒山主峰東南2公里,海拔88.6米,傳西周時期的宋僖公葬於此山而得名“僖山”。僖山產青石(石灰岩),品質好,容易加工成條塊狀,開採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僖山就被闢為了採石場。從衛星影像圖看,1966年的僖山早已是四面懸崖峭壁了。後來的開採又使僖山瘦了一半,而四周又向下挖成了石塘。在僖山山頂,發現大型漢墓2座。今天的僖山已建成為大型的遊樂場所。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僖山(2018年)

磨山

磨山所產白石多用製作石磨、碾盤、磱石、石磙等農耕生活用具。而其山形遠觀如磨盤狀,故名磨山。磨山雖開採較早,但採石總量較少,迄今仍保有山形。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磨山(2018年)

陶山

陶山產青石(石灰岩),今所遺坑塘呈南北條狀。原山上有一測量控制點,開山時逐以此成一石柱聳立在石塘的南半部,成為一景。陶山中部一塊因有王氏祖塋,故而被保留下來。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陶山(2018年)

魚山

魚山又稱虞山,海拔145米,僅次於芒山主峰。景點有白果寺、風擺石、釣魚臺等。魚山產花崗石,俗稱白石頭,較少開採。原因是石質太硬,不易開採,不易加工,所採石塊不規則,品相不好,性價比低。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魚山(2014年)

徐山、邵山

徐山與邵山是一座山,兩個山頭。山名即村名,源於村中居民姓氏,據傳兩姓實為一家,其祖上兄弟五人,其中一人過繼給異姓為嗣。兩山均產花崗石英斑岩,俗稱白土。徐山的大部分已被開挖成山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徐山(西側)、邵山(2014年)

馬山

馬山,因馬姓居住得山名。馬山所產青石(石灰岩)材質與僖山相近,除東南坡上有村民居住外,其餘均已闢為石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馬山(2018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清代黃河水利圖局部(上南下北)

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由碭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閘洩水的洪溝河(今稱洪河),至永城縣境流經魚山東側。故一些上呈御覽的黃河水利圖中也標繪有“虞山、邵山、馬山”。1964年為解決兩縣水利糾紛,洪河成了永城與蕭縣的界河。

王山

王山產石灰岩,品質不好,前幾年開採,主要用來加工石子。王姓村民很早就圍王山三面而居,山在村中。現今的王山已是長約180米、寬約60米的坑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王山(2014年)

周山

周山原為露出地表1.5米,方圓幾十米的小低丘。產大理石,幾年前被開採,現為一個面積大不的坑塘。其西側有周山村,村莊也不大,因周姓得名。傳此山為戰國時期墨子所隱居的周狄山,若墨子是隱居在這個周山,除非墨子晚年時老年痴呆了,所以其可信度並不高。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周山(2014年)

土山

安徽省蕭縣大屯鎮的土山亦屬芒碭山系,位於魚山東北3公里,洪河的東岸。土山原屬永城,1964年永蕭兩縣解決水利糾紛,被劃歸蕭縣。但這並不能改變土山同樣被開挖成坑塘的命運。在土山也發現有漢代墓葬群。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土山(1966年)

50年前衛星影像中芒碭山的原始風貌,美過當今千瘡百孔的旅遊景區

土山(2018年)

由於所能找到的資料有限,我一個“外人”,盡力所為也只能這樣了。這隻算起個引頭,有知道更多的朋友,請在評論中幫忙補充吧。現在想想,一座山可以變成一座坑,那以後呢?會不會哪天來個礦坑整治、復墾還田之類的項目,一切了無蹤跡了,這些山真就成了口中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