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不顧生命危險搶救他人,河北大名縣張郭村---革命烈士張松青

青春,是美好的。真正的青春,永遠屬於那些為祖國、為四化忘我奮鬥的人們。共青團員、北京部隊某部二連年僅十七歲的戰士張松青把壯麗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人民和國防事業,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為青年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愛春天的一片花境,我更願在一年之際的春天裡做出閃爍的貢獻;我愛我的青春時代,我更願將青春獻給你——偉大的祖國母親。

——摘自張松青日記

一九八一年金秋十月,河北省大名縣萬堤中學的校院裡一片熱烈氣氛。廣播裡播放著雄壯的進行曲,牆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標語:“服兵役保衛祖國是每個青年的神聖義務”、“一人蔘軍、全家光榮”……徵兵工作開始了。學校領導對同學們動員說:“建設強大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需要大批有覺悟有文化的青年。同學們應該響應黨和祖國的召喚,把知識貢獻給國防建設。”正在留校複習準備再次高考的張松青,聽了這一番話,頓時熱血沸騰,再也坐不住了。

張松青入萬堤高中讀書的兩年中,正是我國人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隨著這些變化,他的思想也逐漸成熟了。大名是推行生產責任制的先進單位,他的家鄉北門口公社張郭大隊又是全縣落實生產責任制首先致富的典型。張松青家裡雖然勞力少,日子也一天天紅火起來,遠不是十年動亂時靠國家救濟、鄉親們相助時的樣子了,粗糧換成了細糧,破土房換成了新瓦房。家鄉的巨大變化,使他感受到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政策的偉大,更加激發了他對黨的深情厚誼。他曾在日記裡記述了自己的感受,還曾多次對同學讚頌黨的恩情。這年夏天,張松青畢業回鄉後,在近兩個月時間裡,天天晚上和大隊老支書張喜成一起住在大隊辦公室,他給老支書讀報、念文件,老支書給他講家鄉的革命鬥爭故事,講家鄉的變遷,講三中全會的意義,使他進一步懂得了勝利來之不易,過上了幸福生活決不能忘了黨,忘了國家。那時他就暗暗下了一個決心,就是:聽黨話,跟黨走,全部力量貢獻給黨的事業。為了表達自己的志向,他在加入共青團組織的時候,把原名“培學”改成了象徵高潔堅貞的“松青”。

現在,張松青感到報答黨、報效國家的時刻到了。他連夜趕回大隊,在全村第一個報了名。張松青小學時的陳老師為了考驗他的決心,故意問他:“松青,你學習基礎不錯,年紀又小,繼續留校複習,明年高考很有希望,為啥要當兵?”張松青早已胸有成竹,不加思索就答道:“黨把俺培養成了高中生,俺更要為國家出力,有文化,到部隊同樣用得上。”“松青,俺們張郭生產搞得好,你去當兵,不怕‘三年保國防,丟掉三間房’?”陳老師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三年保國防,丟掉三間房”,這是社會上一部分人流傳的一句話。對這個問題張松青也早已想過,他回答:“俺大隊生產搞得好,一個工值兩三元,靠的是黨的政策好。飲水不忘掘井人,有志青年不能只顧自己發家致富。為了全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應該捨得做出犧牲。”陳老師為自己的學生成熟了而欣慰地笑了。

張松青父母嫌孩子年紀小,開始不大同意他參軍。張松青為了做通他們的工作,就把平日裡父母給他講的苦難家史和教育他的話搬了出來:“娘,你忘了小時候跟著姥姥逃荒要飯的事啦?”“咋會忘呢?”母親脫口而出。“對呀,好了傷疤怎能就忘痛,不保國,哪有家?”終子使父母同意了他的要求。

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張松青終於實現了參軍入伍的願望。在即將告別故鄉,踏上征途的時刻,他心情無比激動,寫下了這樣一篇日記:“今天走上祖國最需要的崗位,一切都感到光榮、感到自豪。我愛春天的一片花境,我更願在一年之際的春天裡做出閃爍的貢獻;我愛我的青春時代,我更願將青春獻給你——偉大的祖國母親。”傾吐了他對黨對祖國的一片衷情,表達了他對未來對前途的信念和決心。

年輕的鷹,向著未來展翅飛翔吧!

生活越艱苦越能磨鍊一個人的意志,經不起困難考驗的人,就會葬身於困難之中,就做不出什麼成就。

一一摘自張松青日記

在古北口長城腳下的軍營裡,張松青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嶄新的生活。可是,戎馬戍邊並不象青年人想象的那樣輕鬆幽雅,富有詩意。頂風冒雪,摸爬滾打,訓練緊張嚴格,鹹菜疙瘩,棒子麵窩窩頭,生活艱苦,一些新戰士思想波動了。有的說:“早知今天,還不如在家複習功課考大學呢!”張松青雖沒吱聲,但心理也只感到發怵。一天吃晚飯,他半拉窩窩頭沒吃完就離開了食堂。晚飯後,班長林敏找他談心。林班長用他自己從大城市入伍後怎樣鍛鍊的體會啟發他,語重心長地說:“戰士這個稱號光榮,就光榮在別人不能吃的苦,我們吃;戰士這個稱號偉大,就偉大在別人不能做出的犧牲,我們能夠做出。”班長的一番話,深深觸動了張松青的思想。他回想起入伍時的那種決心,慚愧了。他對同鄉戰友說:“一遇艱苦就動搖決心,太不值得了,寶刀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要實現理想就得準備吃苦。”

不久,部隊組織新戰士參觀古北口陣亡烈士紀念碑,遊覽萬里長城。在紀念碑前,張松青久久沉思,登上巍峨的古長城,面對祖國的壯麗河山,張松青又萌發了新的決心,情不自禁地吟誦了王昌齡的《從軍行》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在全營新戰士入伍宣誓大會上,張松青作為新戰士代表發言表決心。他揮動拳頭,激動地說:“我們是光榮的人民戰士,肩負著保衛四化、保衛祖國的重任,我們一定要刻苦磨鍊自己,真正使自己成為鋼鐵長城的一塊磚。”

新兵連訓練中,他有股使不完的勁兒,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保衛祖國的全部本領學到手。隊列訓練時,他為了糾正自己背不直的毛病,常常在寒風刺骨的夜晚,悄悄地靠著牆根練立正,投彈訓練,他見縫插針地練臂力,他把揹包帶拴在楊樹上練投擲動作,一摔就是三、四百次。新兵訓練結業考核時,七項課目,他獲得五項優秀、兩項優良,還被評為內務衛生標兵。

新兵連生活結束了,張松青來到了執行國防施工的二連。汽車沿著盤山道,把他們拉到更加偏遠荒涼的山區。在這裡,部隊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狂風颳來,把帳篷掀翻,剛端起的飯碗就凍成了冰渣渣。在新的考驗面前,張松青虛心向老同志學習,以軍區精神文明先進代表為榜樣,忘我工作,發揮共青團員的先鋒突擊隊作用。在工地上,數他年小個兒低,一頂柳條安全帽蓋住了半張臉,怎麼看,也還象個孩子樣,可他是個好強的人,偏偏要與全營出了名的“虎頭將軍”、膀大腰圓的副班長周富貴挑戰。他常常只穿一條短褲,赤身裸臂地出渣、推車。手上磨起一串串血泡,他纏著布條繼續幹。一次,推渣的小車倒過來砸破了他的腳背,血肉粘住了襪子,火辣辣地疼。他咬咬牙,堅持推車。班長見他有點拐,就問他怎麼啦,為了繼續和戰友競賽,他隨即打了個“掩護”說:“鞋裡灌進了沙子,沒事。”一直堅持到上完一個班,整整推了七、八十車。

在大幹七月,“向八一獻禮,為軍旗爭輝”的日子裡,張松青幹勁更足。一次,他患了感冒。為了不讓領導和同志們知道,強打精神,照樣和老戰士摽著幹。後來他感冒未好,又拉起了肚子,一個晚上起來了十多次。可第二天張松青從營部衛生所回來後,又隱瞞了高燒三十九度五的真情,藏起了全休三天的病假條,混進了上工的隊伍裡。班長林敏發現後,給他下了道死命令,才把他“攔截”了下來。可是,部隊剛上山不到半小時,他又汗淋淋地出現在坑道里了。此時,班長林敏火了:“你這個楞頭青,不要命了?”“班長,你不是要人送炸藥嗎?”“那你現在就給我下山。”他向班長身邊湊湊,請求到:“班長,你不常講,寶刀要磨,意志要煉嘛!我又不是紙糊的人,這點小病沒啥要緊的,你就讓我乾點輕活吧。”張松青硬是“賴”在了工地上。不是捏泥球,就是幫助風鑽手扶汽腿,堅持幹了一個班。但他畢竟拖的是有病的身子,收工時,他渾身癱軟,象散了架似的,兩個戰士扶著他才下了山。

張松青就是這樣把理想溶化在行動中,忘我的戰鬥著。施工從三月一日到九月二十一日,一百七十二個出勤日,張松青出了滿勤。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兩次嘉獎,被評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先進個人。

年輕人啊,你可要記住:年輕時代是豐富才華,增長才乾的大好時光,你可莫荒度青春,虛度年華。

——摘自張松青日記

張松青是個有志向的青年,他刻苦學習,渴望自己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在學校,他的勤奮和刻苦是出了名的,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模範”,代表學校參加上級組織的數學競賽,獲得過獎勵。入伍後,他更加珍惜時間,爭分奪秒地學習。因為他深深懂得:珍惜時間,就是珍惜青春。

國防施工繁重、緊張。戰士們幹了一天回來,累得誰都不想動,一倒下來就呼呼睡著了。有時搞突擊,連續幹十多個小時,一點空餘時間也沒有。張松青給自己作了“強性規定”:施工再忙再累,每天也必須學一段、解幾道題。一般不看電影電視,堅持不過星期六、星期天。他在給好友王學德的信中寫道:“現在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每個角落都需要科學知識。”他在給老同學蘇明春的信中寫道:“我每天下班後,除吃飯做些其它勤務工作外,幾乎都在學習功課。”戰友們看到,看山的小窩棚裡,深夜還有他學習的燈光,晚上熄燈後,紅燭下常有他學習的身影;走在路上,他常常思考學習難題,有時撞到樹上劃破了臉,自己才察覺。一個盛夏的中午,同班戰友楊俊嶺午睡醒來,只見張松青趴在炕沿上睡著了,身邊放著溼毛巾,鋼筆尖戮在雪白的床單上。整整一個夏天,戰友們很少看到他睡過午覺,看到的是他的床單上留下了一塊塊藍色墨跡。在短短的幾個月裡,他早已複習了初高中課程的主要內容,留下的學習筆記和演算底稿一大堆。

張松青虛心好學,象海綿吸水一樣從浩瀚的書海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在他的筆記本里,抄錄了數百條成語、格言,內容涉及各個方面。有人說,光這些就夠編一本非常豐富、生動的教材。這些格言,大部分是張松青平時看書時摘抄的。可見他讀了多少書啊。他不僅學文化、學軍事知識、學施工技術,更重視學習政治理論。新戰士沒有發上《毛澤東選集》,他從宣傳股要了一本毛澤東著作戰士選讀本認真學習。黨的十二大向全黨發出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號召,極大地鼓舞了張松青。十二大文件剛發表,他就一遍又一遍的認真學習,摘記要點。一個戰士對他說:“你照連隊的複習提綱背背,迎接考試就

行了,何必費這個牛勁。”張松青回答說:“抄一遍勝過讀十遍,只有全面深刻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九月十九日,在團組織的十二大文件精神抽考中,全連唯一的一百分獲得者就是張松青。

張松青不僅自己刻苦學習,還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幫助戰友一起學習。一次,他聽到兄弟連隊的一個戰友說:“施工太緊了,我學不進去,就喜歡看看畫報上的人頭像。”他連續三次找這個戰友談學習的重要性。他說:“祖國要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改變面貌,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行的。咱們多學一點,在部隊用得著,就是復員回家,科學種田也用得上啊!”在張松青的影響下,這位戰友訂了學習計劃,買了學習書籍,經常向他請教,發奮學習起來了。張松青他還十分關心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同學的學習。在給家裡寫信時,幾乎每次都要抄錄象“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青”、“即慮光陰疾,常懷急迫情”等一、二則學習諺語,

勉勵弟弟妹妹要珍惜光陰。張松青犧牲後,留下的衣物很少,然而卻留下了五十多本政治理論、科學文化書籍和大量的筆記。作為一個新戰士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從這些遺物中,人們看到了張松青踏著時代的步伐,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

青吞應該是團火,去溫暖人民的心;青春應該化作一股激流,為人民的事業流到盡頭。

——張松青誓言

張松青入伍前就是譽滿家鄉的“小雷鋒”,數年如一日照顧八十來歲的烈屬王奶奶,風風雨雨背送下肢殘廢的小同學張海順整整兩年。來到部隊後,建設精神文明的高潮,更激發了張松青的熱情。他對人民滿腔熱忱,對戰友一片深情,在軍營內外留下了數不清的佳話。

七月的一天下午,張松青剛下班回到駐地,一個素不相識的戰友向他問路:“到五連咋走?”原來這個戰友叫馮光興,是從二十里處的二炮連去五連看望受傷的戰友的,走錯路岔到二連來了。張松青一算,到五連還有六、七裡地,小馮不認識路,晚飯前不能按時歸隊。於是,他向班長請了假,熱情地對他說:“我帶你抄近路去。”路過一條大河的時候,張松青搶先跳到水中,對小馮說:“你走了那麼遠的路,挺累的,俺來揹你吧。”硬是把馮光興背過了河。初次見面就這麼熱情,馮光興緊緊握住張松青的手,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七月二十二日傍晚,雨瀝瀝淅淅下個不停。下班剛進屋的張松青聽到房東大嬸嘀咕:“這個倔老頭子,賣菜賣到現在還不回來!”張松青想到,王大叔可能是被雨堵在城裡回不來了,他便抓起一件雨衣,轉身衝進了雨幕。張松青沿著大路趕到五里外的縣城,可此時集市上空無一人。是不是王大叔走小路回去了。張松青疾步趕了回來。一跨進門就問大嬸:“俺大叔回來了吧?”“沒有,天下雨,說不準又是老寒腿發作了!”大嬸隨口回答。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松青顧不得疲勞,叫上同班戰士李景坤,第二次進城去找。這時雨越下越大。他們兵分兩路,終於在一家店鋪的屋簷下找到了正在發愁的王大叔。當他們回到村裡,已經是九點多鐘了。大叔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大嬸連連稱讚說:“還是解放軍處處為人民。”

張松青在短短的一生中,先後五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他人。

還在張松青才十二歲的時候,就跳入四米多深的水塘,搶救了五歲的落水兒童秋利。當聞聲趕來的鄉親們要替小松青換衣時,他即揹著書包,穿著那身溼漉漉衣衫悄悄溜走了。

就是在他犧牲的前五天的一次排險中,當一塊大石順著鍬把朝班長周祝喜砸下的時候,張松青眼疾手快,猛一把將班長拽倒在坑道壁的凹處,用自己的身體護在班長身上。石塊砸斷了鍬把,濺起的碎石崩了他一身。

張松青在多次搶險救人中鍛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思想。他在日記中抄錄了李大釗的一段話:“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地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他常對戰友們說:“一個人總是要死的,用自己的死去換取別人的幸福,最有價值。”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是張松青年輕生命的最後一天,也是他的青春最閃光的一頁。

清晨,張松青和他的戰友們沿著盤山小道,穿過一片松林,登上了南山灣前的山巔。

在黨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全連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施工突擊高潮。他所在的五班,提前兩天完成了開掘交通壕的任務,今天本應休息,但他們主動求戰,來到204號坑道,打響了擴修半掘開式伙房的戰鬥。

這是個沙土石結構的險要工段,塌方多,徵兆少。但五班戰士為早日完成任務,不畏艱險,鬥志昂揚。團長錢明魁來到現場檢查時,特別提醒他們要注意觀察險情。排長劉文華親自排險,進行嚴密組織。

“塌方了!”十點五十分,一直全神貫注觀察險情的安全員程殿根,發現坑口拱頂上突然裂開了一個大口子,立即呼喊,順著這聲呼喊,正在坑口外安全地段出渣的張松青,猛抬頭,只見拱頂斷面上一片沙土石巳失去支撐,朝著他面前的班長周祝喜、戰士王貴營頭頂上砸下來,張松青只要後退一步,就絕對安全,就是原地不動,也不會有危險。可是張松青卻喊了一聲“快!”隨即摔開手中的鐵鍬猛地向前一撲,同時伸出兩手,右手推周祝喜的右腿,左手推王貴營的右腹,用全身的力量,把他倆推出了險區。就在這一瞬間,沙土石從四米高處“轟隆”一聲塌了下來,周祝喜只砸傷左臂,王貴營被理住雙腳,而張松青卻被全部埋住了。

戰友們呼喚著他的各字,迅速把他扒了出來。

吉普車載著我們的英雄急切地向醫院駛去。

醫務人員全力搶救。

可是,終因傷勢過重,張松青同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戰友們守在他的身旁,久久不願離去。他們多麼希望朝夕相處的戰友能夠再醒過來,和大家一起繼續戰鬥啊!

兩次被張松青搶救的班長周祝喜回到宿舍,看到張松青的被包還整整齊齊地迭在一旁,觸景生情,又一次抑制不住內心的巨大悲痛,用手使勁抓住自己的胸膛,撲倒在張松青的被窩上,痛哭失聲:“松青啊,你年輕,比我有作為,還不如我替你去啊!”

房東於大娘得知張松青犧牲的消息,想起他平日裡幫助自己幹這幹那的一件件往事,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多好的孩子啊,給咱幹了那麼多活,可連口水都沒喝過呀”!她邁著顫巍巍的步子,朝靈車通過的橋頭走去,為英雄燒紙祭奠。

噩耗傳到漳水河畔。家鄉張郭人民為失去優秀的兒子無比痛惜,他們做出決定:停止三天娛樂活動,為張松青烈士致哀!

英雄的父母親得知兒子為搶救戰友而犧牲的消息,忍住了巨大的悲痛,說:“孩子做得對,孩子的路子走對了。”他們還把部隊給他們解決暫時困難的三百元錢如數退回,並寫信給部隊領導同志,說:“松青為國犧牲,我們感到難過,更感到光榮。孩子入伍時間很短,對國家貢獻還不大,我們不能給部隊添麻煩……”

英雄的父母親,為你們的兒子驕傲吧!張松青同志把火紅的青春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為新一代青年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人民永遠不會把他忘記,戰友永遠把他懷念。他的光輝形象似高山上的青松一樣,將永遠聳立在人們的心中。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某部黨委給張松青同志追記一等功,批准為“革命烈士”。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北京部隊發佈命令,授於張松青“捨己救人的優秀共青團員”稱號。五月五日中共大名縣委作出向張松青同志學習的決定。團縣委,武裝部、婦聯、總工會、文教局聯合發出向張松青同志學習的倡議。這些命令、決定和倡議,一致號召部隊官兵和全黨全民學習他勇於為共產主義獻身的精神,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轉自縣政協《大名文史資料》第四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