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涼山:彝族娃娃跟著“AI老師”學普通話

中新社涼山5月21日電 題:四川大涼山:彝族娃娃跟著“AI老師”學普通話

作者 王鵬

“那比(彝語),鼻子。”“鼻子!”“鳥麼(彝語),眉毛。”“眉毛!”五月中旬,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姐把哪打村幼教點內,一群五六歲的彝族娃娃坐在電腦前,正跟著“AI老師”學說普通話,琅琅的跟讀聲在村子裡迴盪。

這位電腦裡的“AI老師”,是涼山州彝族娃娃們學習普通話的“良師益友”。2018年5月,為了解決涼山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學前兒童普通話普及程度低的問題,中國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當地啟動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工作,2724個村級幼教點內的11.28萬名幼兒學起了普通話。

“我們在昭覺縣調研時發現,由於學前教育師資力量短缺、老師流動性大,一些老師的發音也並不標準,普通話教學面臨很大困難。”“AI老師智慧教育”團隊負責人劉碩告訴記者,為更高效幫助孩子們學習普通話,該團隊研發出了彝漢雙語的“AI老師智慧教育系統”。

記者在姐把哪打村幼教點內看到,該系統融合了大量當地常用詞彙,包括稱謂、動物、植物、彝族美食、彝族服飾、禮貌用語等,將常用詞彙以“圖片+彝漢雙語發音”的模式進行展示,簡潔易懂,一目瞭然。

該團隊技術負責人彭守業告訴記者,針對昭覺縣的實際需求,“我們為當地孩子量身定製了智能系統,深度融合了語音識別、語音測評等技術,不僅能實時對發音進行智能評測和糾正,還能提供拼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的教學。”

“洗手,請跟讀。”“洗手。”幼教點內,5歲的吉能小飛在老師羅英的引導下,正跟隨“AI老師”練習發音。對著麥克風發音後,電腦畫面中出現了一隻小猴子,立刻給出了評分——“95分,繼續加油哦!”吉能小飛盯著小猴子,開心地笑了起來。

“AI老師的教學更有趣味性,能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普通話。”羅英說,“AI老師”的普通話發音更標準,彝漢雙語保證了孩子們快速接受,也能迅速給孩子們反饋。

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學前學普工作組辦公室主任黃靜告訴記者,“AI老師”項目只是涼山州“學前學習普通話”行動中“科技助力”的一部分,目前涼山州“學前學普”信息管理平臺和“學前學普”手機APP已建成並上線試運行。

“每位幼教點老師的手機中,都安裝了手機APP。”黃靜說,目前該系統針對涼山州幼兒基礎信息的錄入工作已基本完成,老師能利用信息管理平臺進行出勤打卡、管理班級、收發信息,並可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和APP進行網上學習和在線培訓。(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