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大涼山到內蒙古大興安嶺 彝族小夥用12年時光鑄精兵

中新網呼倫貝爾5月20日電 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四川大涼山到內蒙古大興安嶺 彝族小夥用12年時光鑄精兵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我這輩子註定跟大山有緣。”20日,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的布約小兵笑著說道。

從四川大涼山到內蒙古大興安嶺 彝族小夥用12年時光鑄精兵

圖為布約小兵在書寫板報。 張林虎 攝

彝族小夥布約小兵來自四川大涼山,在家排行老五,是兄妹中最小的。“父親當過民兵,對部隊很嚮往,就給我起了這麼一個名字。”布約小兵說。

2007年年底,一心想走出大山見見世面的布約小兵選擇了當兵入伍。“18年來,我從來沒出過大山,上學軍訓的時候看見教官身著軍裝英姿颯爽,覺得特別帥。”

布約小兵坦言,當時他不知道內蒙古在那裡,也不清楚當兵意味著什麼,但作為當時村裡唯一一個當兵的,他只是覺得能走出大山就好。

然而,經歷了火車、汽車幾天輾轉顛簸後,到達駐地的布約小兵突然發現自己是從一座大山來到了另一座大山。

“只記得一路上全是大山和大樹,根本看不到人煙。”

從四川大涼山到內蒙古大興安嶺 彝族小夥用12年時光鑄精兵

圖為布約小兵整理內務。 張林虎 攝

奇乾中隊地處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腹地,每年冬季長達9個月,有4個月大雪封山,因為不通長電、不通郵、不通互聯網,離著最近的莫爾道嘎鎮也有150公里,被稱為“林海孤島” 。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布約小兵笑著說:“奇乾這地方連當逃兵的機會都不給你,想跑跑不了,想給家裡打個電話,手機連信號都沒有。”

語言成為布約小兵融入奇乾最大的障礙。“當時我不會說普通話,別人在一起有說有笑,我跟大家交流都費勁,就瘋狂的訓練。”

瞭解布約小兵的情況後,中隊戰友們一邊教他說普通話,鼓勵他多跟大家交流,同時給他買字帖讓他練字。一年後,他不僅成為班裡的訓練尖子,還成了營區小畫家,營區裡板報等工作都由他負責。

來到奇乾後,布約小兵參加打火數十場,每次都是不一樣的感受。“我們打火時,從來不給家裡打電話,怕他們擔心,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危險也無處不在。”

從四川大涼山到內蒙古大興安嶺 彝族小夥用12年時光鑄精兵

圖為布約小兵展示手工藝品。 張林虎 攝

如今,12年過去了,布約小兵成為了中隊42名指戰員中在奇乾呆的年頭最長的一個,從“小兵”變成了老兵。

12年來,布約小兵從未回家過彝族年,每年春節也都在奇乾堅守。

2016年,他和相戀4年的女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覺得對家裡虧欠太多,現在探親回家,兒子都不認識我,一看見我就哭。”

在布約小兵看來,在家裡他是最小的,一直被寵著、慣著。來到這裡,他學會了自立,學會了堅持,懂得了承擔責任。

布約是彝語,漢語意為“精”,布約小兵用熱血青春在這裡堅守12年,守護著這片綠色,數不清多少次鏖戰火場,讓他成為了原始林區守護神,也成為了真正的精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