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歌聲為何如此嘹亮?彝族“歌王”:我們遇到了好時代

彝族“歌王”奧傑阿格


奧傑阿格

彝族,歌手、曲作者、詞作者、吉他手、音樂製作人,曾是風靡全國的“山鷹組合”成員,被稱為“彝族歌王”。作品有《東山美人》《水西謠》《讓我們回去吧》《要走的阿老表》《帶我到山頂》等。

彝族是一個頗具詩意的民族,其獨具特色的音樂形式,在婉轉動聽的嗓音中,傳承千年,吟唱至今。

上世紀90年代,“山鷹組合”“彝人制造”走紅全國。此後,尤其是近10年來,越來越多的彝族歌手登上了越來越大的舞臺。吉克雋逸、莫西子詩、吉傑……這些來自大涼山的實力派歌手,像是大涼山的索瑪花,開遍全國。

大涼山的歌聲緣何如此嘹亮?2月3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專訪了“彝族歌王”奧傑阿格,希望通過他的視角找到一些答案。


大涼山歌聲為何如此嘹亮?彝族“歌王”:我們遇到了好時代

彝族新生代音樂人與歌手莫西子詩


遇到最好的時代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承,能歌善舞,“會說話就會唱歌”。

上世紀90年代,奧傑阿格與吉克曲布、瓦其依合共同組建了“山鷹組合”,成為了第一批走出大涼山、走紅全國的音樂人,奧傑阿格認為,涼山能走出這麼多優秀的彝族歌手,除了具備天賦上的優勢外,還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牢牢紮根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

“最早,我們只是愛好音樂,感覺音樂能給人充實的力量,就繼續追尋。”奧傑阿格說,到後來,他發現彝族的原創音樂還是一個空白,雖然有一些原創作品,但是品質並不高,於是,他開始在原創方面努力。

“我們遇到了很好的時代。”奧傑阿格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他剛開始涉足音樂時,涼山走出的音樂人屈指可數,感覺非常孤單。但是到了後來,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涼山的開放和發展,當地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是,越來越多的來自大涼山的音樂人,走出了涼山。“以前,曾經感覺涼山之外就是非常遙遠的地方,如今,這種遙遠的感覺,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這麼好的時代,涼山有更多的人出來做音樂了。”在奧傑阿格看來,如今,是彝族音樂發展的美好時代。對於很多走出涼山的音樂人來說,大家接觸到北京、港臺,以及國外的音樂之後,就會進行思考,那些音樂家們是怎麼做的,然後自己學著去嘗試、去創造。

奧傑阿格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開放,涼山的民族音樂還將迎來更大的發展,也將會有更多的優秀歌手,唱出更加動聽的、來自美麗大涼山的聲音。他還建議,民族歌手就要紮根在自己的土壤上,同時海納百川,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創作出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大涼山歌聲為何如此嘹亮?彝族“歌王”:我們遇到了好時代

吉克雋逸是當代商業與彝族音樂結合最成功的典範


令奧傑阿格感到欣喜的是,現在做音樂的年輕人多了起來,比如莫西子詩、吉克雋逸等等,這些新生代的彝族歌手都在努力做原創,讓彝族的音樂、涼山的音樂,越來越廣為人知,傳播得更遠。

直面自己的內心

除了紮根自己的土壤,奧傑阿格認為,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歌手要直面自己的“內心”。

他說,整個彝族音樂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一些不同的階段。最早的音樂存在於民間,包括大小涼山,以及雲南、貴州等地。“第一代歌手,比如曲比阿烏老師是唱民歌的,是正統的那種民歌唱法。”

“從現在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算是第一代自由音樂人、職業音樂人。”奧傑阿格說,他最初開始接觸音樂,是從一把吉他開始的,“我們經常開玩笑講,一把吉他,就改變了我們這一群人,一把吉他,就改變了涼山音樂的現狀。為什麼?因為吉他和原創音樂,是息息相關的。”

“山鷹組合”成立於1993年,“彝人制造”的首張專輯發佈於1997年。奧傑阿格說,作為涼山第一代音樂人,當時“山鷹組合”和“彝人制造”也一直在探索中,“比較辛苦一點,因為沒有可供借鑑的模式。”

“那個時代流行港臺音樂、歐美音樂,我們也很喜歡聽。”奧傑阿格說,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這些音樂,表達不了我們內心的一些“潛意識”的東西。這個“潛意識”是什麼呢?答案是,要思考自己,面對自己的“內心”。

“我們創作音樂,無論你來自哪裡,是哪個民族,在這個時代,其實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很相近的。慢慢你會發現,這些表達內心的音樂,才能夠打動人。”奧傑阿格說,他一直在鼓勵喜歡唱歌的年輕人嘗試下去,去追尋夢想。

追尋夢想,其實也是涼山音樂人才輩出的另一個原因。“夢想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誘惑,感覺豪情萬丈,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奧傑阿格說,10個人、20個人、50個人……我們一起走出去,總會露出那麼幾個有才華的人,然後慢慢累積起來。涼山彝族音樂發展到今天,不是一兩天能達到的,而是20多年的時間日積月累起來的。所以,今天,我們才會看到這麼一大批來自大涼山的歌手。

勇敢發聲不忘根源

發掘了不少彝族好聲音的節目《中國彝歌會》,從2015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幾屆。節目為喜歡音樂的彝族歌手,搭建了一個逐夢平臺,助推涼山歌聲唱響全國。

作為本屆《中國彝歌會》的評委,奧傑阿格說,在這屆《中國彝歌會》上,發現了一些好的苗子。比如“蠻虎樂隊”,還有民謠歌手烏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做音樂的年輕人代表了現在彝族音樂的一個方向。

奧傑阿格極力推薦“蠻虎樂隊”,他們紮根土地,把自己放在這片熱土上來說話,自身力量很足,發出了傳統的聲音。還有烏薩,他是一名“北漂”,唱民謠,他抱著吉他,接受了新一代的表達方式,將個人的小心思唱給大家聽。“其實,不只‘蠻虎樂隊’和烏薩,像他們這樣的整個歌者的群體,都在勇敢地發聲。與此同時,大家也都發現了民族文化的珍貴性。任何民族,根源的東西都是最可貴的。”

目前,奧傑阿格正在致力於彝族音樂發展和文化傳承,前年,他發行了母語原創專輯《歌王的母語》,如遊吟詩人一般的吟唱,備受好評。

在他看來,彝族音樂人,尤其是年輕的音樂人,應當加強精神層面的交流,他並不希望大家都去做一些“口水歌”,比如網絡歌曲,那些東西與音樂沒有關係。希望大家能夠紮根土地,挖掘一些好的東西出來,對整個中華民族,甚至對人類文化的進步,能夠添磚加瓦。同時,他也希望,大家能與外地不同的音樂家加強交流,瞭解外面音樂的發展,學習好的手段和技藝。

“現在很多地方,包括大小涼山、烏蒙山區,都有寶貴的音樂財富。但是,現在很多音樂人不知道這些寶貴的東西在哪裡,強行嫁接,破壞掉了。我們會逐漸老去,音樂要靠一代代傳承,要一大群人一起來做,才能夠做成。”奧傑阿格說。

“這些年,我們就沒有和音樂離開過。”奧傑阿格說,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讓彝族音樂發展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他希望,年輕的彝族音樂人不能只顧傳播,如果不把整個音樂本身做好的話,也沒有什麼價值,彝族的音樂只是一個點,要多感受世界的音樂。“在開放包容的同時,彝族音樂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傳統,根源文化一定要保留,丟了,就回不來了。”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