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節照亮大涼山

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地,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近年來,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基於對涼山文化資源的正確認知,提出了“讓火把照亮大涼山”的口號,通過舉辦規模空前的彝族火把節,讓世界認識了涼山。火把節已成為當地展示地方文化資源的窗口、拉動經濟的強力引擎。

涼山州從1994年開始就精心打造彝族火把節,目前已成功舉辦了7屆。除了西昌主會場外,還有昭覺谷克德、普格螺髻山、布拖拖覺鎮等分會場。涼山州遵循傳統舉辦祭祀、文藝體育、社會交往、產品交流等各類活動,以原生態的節日文化形態吸引著八方遊客。

去年,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在昭覺縣谷克德隆重舉行,除迎火儀式等主題活動外,還舉辦了2018中國環四川(昭覺谷克德)國際自行車聯賽、非遺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在西昌的洛古波、大箐鄉、四合鄉3個分會場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火把節狂歡夜。開幕式當晚,逾6萬人參加了谷克德狂歡活動,超過31萬人參加了洛古波、大箐鄉、四合鄉分會場的狂歡夜活動。火把節期間,全州共接待遊客379.32萬人次,同比增長3.67%,其中過夜遊客80.11萬人次、一日遊遊客299.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34億元,同比增長26.88%。

彝族火把節具有豐富的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聚合了彝族銀飾製作技藝、彝族口絃音樂等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朵樂荷歌舞、彝族賽馬習俗等諸多省、州、縣級非遺項目。火把節作為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等文化要素的載體,既包含鬥牛、賽馬、鬥羊等傳統體育賽事,也有彝族口絃音樂、木葉吹奏等傳統娛樂活動,這為旅遊的“差異化體驗”提供了無限可能。

縱觀這幾年火把節舉辦的成績,應該說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火把節已成為文旅融和的重要結合點,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特點在這裡得到呈現。與此同時,由於廣大民眾的踴躍參與,彝族火把節也獲得了嶄新澎湃、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彝族火把節作為一個響亮的民族節慶品牌,在每年為涼山州帶來豐厚旅遊收入的同時,也帶動了一大批貧困群眾的就業增收。

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連續出臺文件,大力推進非遺扶貧,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涼山州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將其作為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先後設立了昭覺縣薇穆嘎扎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布拖縣彝族手工銀飾一條街等9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涼山古夷彝秀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現有繡娘160人,其中56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眾多繡娘“揹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賈佳彝族傳統服飾生產有限公司遍佈全州的200餘名簽約繡娘中也有60餘名貧困群眾,公司目前的固定資產已達2000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