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在這陰陽相濟、自然縱橫的山水交匯處,秦嶺與黃河奇蹟般地形成了中國自然地理和歷史文化的座標系。從這裡,極目西望,綿延八百里,上下五千年,是最早被稱為天府的關中平原。在關中平原的最東部,就是素有“三省通衢”“三輔重鎮”之稱的古同州、新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一)

背踞渭北高原,東瀕黃河天險,扼南山、鎖關隘,黃河、洛河與渭河三水交匯,平川、沙洲和臺原相間;自古以來,大荔就是兵家爭雄的戰略重地和天下糧倉。這裡有全國最上等的土地,歷史文獻《禹貢》描述它“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早在二十萬年前,就有勤勞智慧的先民在這片沃土上刀耕火種,繁衍生息。

悠悠歲月,歷經滄桑。春秋時代的古同阝國,擋不住縱馬奔馳的大荔戎族,而堅固的大荔王城卻在戰國強秦的橫掃中灰飛煙滅。王朝變換,地名頻迭,追憶兵戈爭鋒的煙塵,驕奢折戟沉沙,壯士飲馬黃河,歷史的乾坤多少次在這裡隨風扭轉。若要叩問這塊土地的記憶,簡單的只有兩個字—同州。稱呼了一千多年,還是那麼親切,還是那樣鍾情。

三水繞大荔,水是大荔的靈魂。黃河拍岸,洛渭附匯,漫漫黃土浸淫著萬千年的文明,朵朵浪花把龍馬的傳說講述,“河出圖,洛出書”,這裡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祭祀水神的地方。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豐收的希望,君王天子、黎民百姓,歲歲秋祭,對黃河無比虔誠的敬畏,包含著古人無奈的折服,也寄託著憧憬美好的祈願;九曲黃河,就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更像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龍。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龍行同州,帶來了風調雨順的好光景;矗立在黃河西岸的金龍高塔,護佑著一方平安,與之遙相呼應的“豐圖義倉”,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糧倉之一,這座青磚砌成的“天下第一倉”,今天依然擔負著儲糧的功用。

也許是因了水的靈性,賦予了大荔人不屈不撓只爭朝夕的龍馬精神。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大荔人因地制宜,用最原始的工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鐵鐮山上挖土開洞,引洛灌溉。龍首渠,創造了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奇蹟,這段穿越渭北商顏山的井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人工地下水渠。祖祖輩輩為了夢想前赴後繼地抗爭,終於取得了旱澇豐收的基本保證。如今,洛惠渠和抽黃灌溉工程,縱橫延伸,交織成網,澆灌著美麗大荔萬頃良田,滋養著聞名全國的農業基地。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二)

俗語說:關中無閒草。如果到了沙苑地區,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東西40公里,南北15公里,在洛渭相擁之下,這平原上的綠洲,更像是鑲嵌在關中東府的一顆明珠。

自然恩賜的水墨沙苑,一年四季詩情畫意。春暖時節,洛岸桃紅,走進沙苑深處,“無人柳自春,草渚鴛鴦暖”,置身清淺如鏡的蓮池水塘,生拍驚醒了一泓繾綣的碧水,不經意中竟帶走了滿袖的清香。“沙苑臨清渭,泉香草豐潔。”黃花吐蕊棗林芬芳的季節,徜徉其間,看蝶舞蜂忙,寵辱皆忘,讓身心迴歸田園,好不愜意;日暮西斜的時候,隨牧童晚歸,從裊裊炊煙中聞聽犬吠蛙鳴,品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秋的沙苑,隔水相望,彷彿就能看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都說相思苦難醫,要知道在沙苑真的可以找到忘憂草(萱草),或許還能聽到長樂公主和蒺藜子的悽美傳說。沙苑,昔日的皇家牧場,秋收冬藏,“豐草青青寒不死”,正是細狗攆兔的大好時光;廝殺在漫天飛揚的沙丘,刺破蒼穹的吶喊此起彼伏,彷彿又回到了刀光劍影的沙苑之戰,追逐與逃亡,轉瞬之間把歷史改寫。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也許是對同州的記憶太多太深,以至於很難用一個特有的符號來描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如果非要用一個字來表示的話,那麼“奓”(tuo)字應該是非常合適的。

奓在大荔是大的意思,這個字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先秦時期。今天雖然在現代漢語裡已找不到它最初的讀音和意思,但祖祖輩輩執著的大荔人一直喜歡和使用這個與眾不同的字。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大荔人都是高喉大嗓,激動的時候還喜歡唱段秦腔,四野裡男人們聲如洪鐘,放大嗓門一陣嘶吼,滿臉通紅脖子粗脹,熱血頓時洶湧澎湃起來,全然不顧唱詞和臺相,盡情演繹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驚天地、泣鬼神,是一種痛快淋漓的宣洩。大荔人的嗓音就像威風鑼鼓一般常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聽到這鄉音土韻,猶如看到了復活的秦兵馬俑。

大荔人大度、熱情、爽快,古道熱腸。大街小巷,水盆羊肉是隨處可見,簡單的一碗飯食非要用大海碗盛滿,他鄉的客人可莫要嫌碗大,老早裡用的還是盆呢。湯清肉香,就著大顆的蒜瓣,吃一頓管一天啊。逢上有紅白喜事,親戚們還要蒸奓饃,大的饃饃得用上好幾斤麵粉,雖然體型碩大,但絲毫不遜婦女們的巧手,一個禮饃就是一件藝術品。在大荔,情濃酒烈,朋友之間高興的時候有時可以幹拈。酒酣耳熱之時,情之所至,放浪形骸,往往要換大杯,高聲起拳,一醉方休。

要說奓,還是大荔人的心奓。想當年,為了支援國家三門峽水庫工程建設,20多萬同州人舍小家顧大家,背井離鄉、舉家外遷,在異地他鄉與惡劣的自然環境相抗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勤勞的雙手建設新的家園。到後來大規模移民返鄉,他們牙關一咬,向著故鄉又開始了漫長的大遷徙,在中國移民史上寫下了悲壯濃重的一筆。這用金錢難以估量的損失,在胸襟博大的移民眼裡一笑而過,無怨無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小民看大荔:印象大荔

生於斯長於斯,不管是離鄉的遊子還是家園的守護者,只要雙腳踏在這熟悉的泥土上,便有了詩人一樣的情愫: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塊土地愛得深沉。”

(作者:王小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