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紅星閃閃耀秦川——陪著兒子學文史篇)

人都是有夢想的,有夢想就總要實現,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那些讓人堅信不疑的指導思想就是信仰。所以,信仰是哲學、信仰是動力、信仰更是執著。於是,信仰就往往在困難中出現;於是,信仰往往就在極為圓滿下出現——圓滿時,信仰在已被驗證情況下得到加強,這是感恩和希冀;困難時,信仰又會把那套驗證千百遍而不爽的理論重新呈現,這時候,信仰是堅持下去的動力源泉。所以,艱辛的絲綢之路中,寺廟是最多的從精神層面給人以希望的建築物,這和“望梅止渴”有一定的相似。於是,絲綢之路旁邊,總有很多“直白的”寺廟,直白到一座山就是一尊佛,裸露在大地——敦煌是這樣、麥積山是這樣、大佛寺也是這樣……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陝西咸陽彬州的大佛寺被人得知是自2014年開始的,那一年大佛寺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這之前,大佛寺的名氣甚至不及彬縣開元寺塔。

大佛寺之所以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這和它的特色關係極大!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歷史上

佛教自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六百年後,也就是唐朝中期發展達到頂峰,而大量建造佛寺的時間卻並不在公元七世紀的唐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建築最集中的建造時期應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大佛寺卻不同,它正式大規模建造於貞觀年間,是盛唐建造的最大石窟寺廟。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這座寺廟是李世民為了紀念在抗擊薛舉薛仁杲的戰鬥(彬州淺水塬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的,故名:應福寺。為什麼要為這些將士花重金修建一座寺廟呢?因為這場戰役太過慘烈了!李世民慘敗,士兵死亡過半!《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唐紀一》記載“舉潛師掩其後,壬子,戰於淺水原,八總管皆敗,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皆沒。世民引兵還長安,舉遂拔高,收唐兵死者為京觀。”薛舉是隋末唐初實際對唐王朝產生巨大威脅的人,也是真正完勝過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建此寺廟,是對自己的檢討也是對未來的自律,從這點上,李世民確實為千古一帝!之後,北宋仁宗為其養母劉太后慶壽時,改名“慶壽寺”。後來,百姓因其佛像高大雄偉,從明景泰年間俗稱大佛寺並沿用至今。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佛的故事

大佛寺因大佛而聞名。此佛有多大?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跌坐於蓮臺。也就是說它比洛陽的盧舍那大佛還要大。此佛是什麼佛?此佛是西方三聖——中間是阿彌陀佛,兩邊是他的兩個助手: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尊菩薩象高15.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瓔珞。大佛的背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分佈著19個飛天,由這些雕像組成的背光有著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是大佛寺的一大特色。背光下部刻著“大唐貞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銘文,由此判斷該石窟創建於公元628年。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明鏡臺是後續建造的保護大佛的建築,下為大佛圖)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大佛寺是貞觀年間全國建造的最大石窟,寺內有446處佛龕,1980餘尊精美造像,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至關中地區的風格及特點,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但令人不解的是,處在絲綢之路的要道,規模宏達,建造又非常的精緻,但在史書上記載卻很少,這至今也是一個迷!但屹立在清涼山下,望著對面涇河水的阿彌陀佛卻一直保存的很好——據記載,阿彌陀佛的形象其實就是李世民自己的形象,這樣有兩個好處:1.以帝王形象立佛(之後的武則天盧舍那和此相同)可有效防止佛像被破壞。2.佛人合一,有天佑的意義。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羅漢洞外部,和其它地方石窟不同,大佛寺石窟都是先鑿出非常幽深的洞,然後在洞壁鑿刻佛像)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大佛窟的兩側,是密密麻麻的其它佛窟,大佛寺的佛窟不同於我國其它地方的佛窟,它是在岩石裡鑿出很深很大的空間,很多佛像都是在這些“洞”裡的,要想看到佛,必須鑽到洞裡,外邊幾乎看到。這裡邊,最令人讚歎的就是“千佛窟”。千佛窟,為中心柱室結構,由3個相連的洞組成,兩邊較深,中間略小。窟中造像有300餘尊,除了較大佛像外,小佛大多是浮雕。四壁各龕內,大多是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造像,主像為彌勒佛造像。龕裡菩薩造像形象特色鮮明,大多袒胸露腹,飄逸飛動,如歌如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社會風氣及佛像雕塑從西域傳入我國時的風格。這種風格,多的是濃濃的西域風格,少的是端莊和宏大。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羅漢洞內部)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羅漢洞內部)

大佛窟西邊大約200米的地方,就是被稱為應福寺的“丈八佛窟”,該窟一共有9孔石窯。造像以丈八佛為主,高7.5米,兩旁侍立菩薩均高5.8米,共有各種造像108尊,風格古樸凝重,與千佛窟及羅漢窟風格不太相同。這裡邊有個丈八佛的故事,相傳丈八佛在甘肅境內,後看大佛香火旺盛名氣極大,有心拜訪比試,結果見到大佛後就被大佛的氣度和胸懷所折服,自此後,永遠追隨大佛,並在大佛旁邊相伴。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千佛洞)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洞窟之間相連的豎梯,膽小,不敢上)

僧房窟

這是大佛寺最大的特色,目前僧房窟還未開放。來到清涼山下,背靠涇河站在312國道上向赤紅的山崖上看,我們會看到崖上部滿了密密麻麻的孔洞,就和馬蜂窩一樣。這些就是僧房窟,這其實是古代僧侶住宿和修行的地方,洞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有的用豎井相連,有的以橫洞相通,還有的在山崖上以棧道相連,整個一座山幾乎被掏空。這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僧房窟,在佛教石窟建築中極為少見!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大佛寺最大特色:僧房窟)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左側整座山,幾乎被挖空,密密麻麻的洞窟都是僧房窟)

意義

這是一座地標性建築物,從絲綢之路來長安的商旅,看到大佛寺時就預示著:長安不遠了。這是一座早期佛像造像的標本庫,它不同於龍門的漢化,也不同於敦煌濃濃的西域味兒,它是西域造像漢化的開始,更是以帝王為造像藍本的開始,這之後,才有武則天的盧舍那、清朝乾隆的羅漢甚至慈禧“老佛爺”的稱呼。這又是絲綢之路上一座精神燈塔,給來來往往的商旅以信心和動力。

關中第一奇觀——彬州大佛寺

長安,古京畿之地,它不光是我國古代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更是一個國家意志及信仰的集中地。長安周邊密密麻麻的寺廟和道觀就是這種信仰和意志的承載物之一。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很多政治及經濟的承載物都在時間中湮滅了,但思想和信仰的承載物——寺廟和道觀卻大多遺留了下來。人總是有夢想的,有了夢想總要實現,可實現的過程又何其艱難,我們需要思想的明燈,需要信仰,而“信仰”兩字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似乎越來越少,我們對於很多哲學的或者神學的東西,可能僅僅剩下了“形而上”的認知和“單純的畏懼”了。看似我們天不怕地不怕,與天鬥與地鬥,可往往還不如古人的結果來的徹底而通透!為什麼?看來,抽空從繁忙的工作中出來,領著孩子們學習學習,到處走走,得到的並不一定比耽誤一天工作而失去的少。而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僅僅是“勢”的積累罷了——“大勢至”便會一帆風順,這可能也正是阿彌陀佛旁邊“大勢至菩薩”名稱的來歷吧(由於佛教忌諱的問題,洞窟內佛像不便拍攝,大佛為網友提供,其它為筆者手機拍攝,水平有限,見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