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裡的軍工黃埔

大別山 軍事裝備 長江 經濟 雙城草堂 2017-06-06

作者 李雲勝

1964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搞“三線建設”的主張,並且表示:要搞三線工業基地的建設,一二線也要搞點軍事工業。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步槍、衝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

因為安徽“小三線”建設的勃然興起,1974年6月,安徽省國防工業辦公室黨委決定在皖江機械廠(舒城縣曉天鎮)附近建一所大江中學,按照規劃,學校規模為600人,學制三年,設輕武器製造、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工企自動化三個專業。大別山裡的軍工黃埔

從中學到中專,再到高等職業學院,時間上跨越了1974年至2003年,作為我省唯一一所為軍工企業培養人才的學校,說這所學校是軍工系統的“黃埔軍校”確不為過。近40年的時間裡,從這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三線人”。因為軍工的特性,也為這所學校蒙上了一層“神祕”面紗。

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院始建於1974年,1997年更名為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2003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獨立升格為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隸屬於安徽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成為我省軍工系統唯一一所高校。學院是安徽省人才培養工作優秀院校,是全省24所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院校之一,建有中央職業教育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一、

因為是六安人的緣故,我對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無數次經過那座高聳的門樓,但卻並不十分清楚這所學院和其它高校有什麼不同。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德明先生就是這座學院第一屆畢業生,那時只是一座中專,不僅名稱不同,連地址也不在今天的六安市。大別山裡的軍工黃埔

朱德明先生是霍山人,談起當年接到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錄取通知書時,他還是一頭霧水,既不知道學校是教什麼的,也不知道學校就位於距離老家不遠的舒城縣。只曉得很快就要跳出農門,畢業後就是幹部身份,可以吃商品糧了。

那是1978年,文革結束後的第二屆高考,朱德明先生在興奮了幾晚上後,從霍山搭長途汽車到了舒城,再從舒城縣城換乘農班車到了曉天,那裡就是剛剛興建好的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所在地。

二、

說實話,儘管是也是從基層走出來的孩子,但看到偏僻之鄉的簡陋學校,學生們的心裡還是有點失落。

我問朱德明先生,很多人都好奇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名稱的來歷,舒城曉天既不靠湖,更不靠江,著名就起名為“大江”?

朱德明先生笑著說,起初我們也有這樣的困惑,後來班主任為我們釋了疑。 原來舒城曉天當地有個大河公社,而大江機械工業學校是由皖江機械廠創辦的。當初起名字的時候,大家覺得從大河公社和皖江機械廠的名稱上各取一個字,既省事又有紀念意思。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退休教師劉群先生和著名的相聲演員牛群名字同音,所以一下子就記住了。他是學校剛成立是就在那裡任教,見證了學校的成長壯大。

說到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的由來,那是和當年的形勢分不開的。

1964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搞“三線建設”的主張,並且表示:“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不曉得它什麼時候要打仗。要搞三線工業基地的建設,一二線也要搞點軍事工業。各省都要有軍事工業,要自己造步槍、衝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子彈、炸藥。有了這些東西,就放心了。”從此,安徽“小三線”建設勃然興起。

1974年6月,安徽省國防工業辦公室黨委決定在安徽省皖江機械廠(舒城縣曉天鎮)附近建一所大江中學,以解決附近“三線廠”職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在皖江機械廠黨委的領導下,成立了大江中學建校領導小組,由皖江機械廠黨委書記劉啟光任組長,調安徽省淮海機械廠政治處主任李德修任第一副組長兼大江中學籌備處主任。

1977年7月,大江中學教學樓、食堂、學生宿舍樓和職工宿舍樓相繼竣工,共完成校舍建築面積5204平方米,建設投資67.3萬元。大別山裡的軍工黃埔

1978年初,為了進一步解決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中等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國防工業辦公室根據安徽省革命委員會的指示精神,建議把大江中學改辦成一所中等專業學校。

劉群先生就是在那一年從安徽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了剛招了第一屆中專生的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

按照規劃,學校規模為600人,學制三年,設輕武器製造、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工企自動化三個專業。但第一屆學生只招了200人,主要是六安、安慶兩地的生源。

事實上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在舒城曉天沒有呆上幾年,由於學校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辦學中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1979年5月,安徽省國防工業辦公室決定,學校暫停招生,集中力量完成在校生的教學任務。

三、

說到這所安徽國防系統唯一一所高校的歷史,不能不提到另外兩所學校。一所是安徽省國防工業幹部學校,另一所是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省國防工辦分校。

美麗的六安城有兩條河穿城而過,一條是老淠河,另一條是新淠河。

新淠河流經六安五里墩,東邊是一片開闊地,安徽省軍工系統在那裡修建了“五四五庫”,原是打算在發生戰爭的時候,陸路中斷直接從水路運輸戰略物資,實際上一直沒有啟用。

1976年初,為解決安徽省軍工系統幹部教育和培訓問題,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國防工業辦公室向安徽省革命委員會編制辦公室和安徽省革命委員會財政局報告,要求利用原“五四五庫”現有條件成立一所“五七”幹部學校。

不久,“五七”幹部學校正式成立。來自全省軍工系統的學員在校邊學習、邊勞動、邊參加社會調查。五七幹校開辦了兩年,共舉辦輪訓班10期,輪訓幹部800餘人。

1978年12月,安徽省國防工業辦公室下發文件(辦祕字[78]416號),決定將安徽省革委會國防工業辦公室五七幹校更名為安徽省國防工業幹部學校。學校由過去短期輪訓幹部轉向定期培訓企業管理幹部。

1979年6月,首期企業管理培訓班開學。1979年至1981年,開辦企業管理班5期,經濟理論班4期,大專補習班1期,共培訓幹部860多人。

時間轉眼到了1982年3月,經過多方努力,考慮到山區辦學存在諸多困難的實際情況,安徽省國防工業辦公室決定將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和安徽省國防工業幹部學校合併。同年6月,又決定在安徽省國防工業幹部學校設立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省國防工辦分校。

就這樣,三校合併,成立一個黨委,但仍然保留三塊牌子。學校分別設立幹訓部、中專部、電大部三個教學工作部,具體負責幹部培訓、中專教育和電大分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1985年8月,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省國防工辦分校搬遷到合肥。學校功能主要是幹部培訓和中專“兩位一體”辦學。

1986年8月後,安徽國防科技工業系統進行“三線調整”,“三線企業”下放,山區企業逐步向城市搬遷。一批軍工企業“摘帽、銷號”,劃歸地方管理,保留部分有軍品生產任務的企業。失去了培訓生源,幹部培訓班只有停辦。

同時中專辦學因安徽軍工企業的“下放”,也面臨生源困難。

四、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黨政辦主任袁旗先生帶我們在校園裡漫步,初夏的天空像水洗過一般,四周滿是盛開的鮮花,香氣淡淡地鑽入鼻子裡。

這是一座被公園包圍著的校園,東邊是中央公園,西邊是濱河公園,徜徉其間,不陶醉都不行。

從1998年開始,學校陸續實現了三級跳,先是更名為“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再是進入省(部)屬重點中專學校行列,三時申辦建設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開拓生源和就業市場,學校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食堂改擴建、4號和5號職工宿舍樓、1-3號學生公寓、學校西大門、2號教學樓、300米田徑運動場等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21220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這些基礎設施的建成並相繼投入使用,改善了辦學條件。

2003年9月28日,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成立,從此,安徽軍工系統有了自己的高校。大別山裡的軍工黃埔

如今的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已經是一所花園式的高校,學生評教、教師評教、教師評學,推行學生教學信息員信息反饋制度等,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厚德、強能、勵志、篤行”的校訓深入人心,“軍魂育人”不斷得到彰顯,形成了具有“軍工魂”特色的校園文化。2008至201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六安市市直文明單位,2011年,學院榮獲六安市第六屆文明單位和園林式單位稱號;2007年、2009年、2011年學院黨委連續三次被評為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2011年、2012年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黨委一班人連續兩次被中共安徽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黨組評為“四好領導班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