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別山概況

大別山 長江 淮河 漢明帝 地理 旭東讀史 2018-12-02

大別山(Ta-pieh Mountains)座落於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東西綿延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 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對民國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漢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這也是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地理前提。大別山區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 2018年4月17日,黃岡大別山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

中國大別山概況

大別山[1]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凡第一次聽到這個山名的人都覺得這名字太與眾不同了,為什麼叫大別山呢? 追根溯源,大別山名稱來源於我國第一部地理著作《尚書·禹貢》,《禹貢》中兩次提及大別(大別山),如:導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譯文:開通嶓冢山到達荊山。開通內方山到達大別山)......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 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譯文: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成為漢水;又向東流,成為滄浪水;經過三澨水,到達大別山,向南流進長江。)另外,大別山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文化淵源,大別山脈連綿數百里,是中國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山南麓的水流入長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別山南北的氣候環境截然不同,植物也差異也很大。相傳西漢漢武帝祭祀古南嶽天柱山時經過大別山,當他登上了大別山主峰後,觀賞了南北二側的景色不禁感嘆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之大果別於他山也!”隨行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7)記錄之,於是大別山由此名聲大振。大別山主峰為什麼叫白馬尖呢?相傳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漢明帝劉莊為銘記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到中國傳播佛教,在黃河流域的洛陽興建了白馬寺,為了在長江淮河流域也宏揚佛法,又命名長江淮河分嶺的大別山主峰為白馬尖,此後就有了“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一說。

1947年夏天,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大別山區位獨特,位於華東地區,靠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與湖北重鎮武漢,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