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關於達·芬奇,我之前說過,他能說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他本人太神祕,後世對他的揣度和想象遠遠多於現存的一手資料。真假難辨啊,一不小心就掉進溝裡。

很多人都說,達·芬奇的性取向甚至比蒙娜麗莎嘴角那抹神祕的微笑還要難於理解。而說到《蒙娜麗莎》,就不得不順理成章的聯繫到達·芬奇的其他作品,然後從中抽絲剝繭你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通常達·芬奇的作品標題會和宗教有關,但內容跟“神”卻經常沒一毛錢關係...

如果你去盧浮宮看達·芬奇,除了《蒙娜麗莎》,還有幾幅重要的作品也是一定要去欣賞的,比如,

《巖窟聖母》,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聖母子與聖安妮》,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施洗者聖約翰》,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後面兩幅是他的後期作品。乍一看來,都是宗教題材,但其實都是達·芬奇在借宗教的名義表達他自己。宗教只是個藉口。

舉個栗子。就好像上學的時候,老師留作業,讓我們寫心中的孫悟空。結果我就寫了同桌,他叫傻蛋,因為這哥們太活寶了。(這個比喻似乎比較蹩腳……)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又也許,孫悟空和同桌都是藉口……

宗教何以成為達·芬奇的藉口?再強調一下,什麼是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復興的是古希臘藝術,將“神”賦予人性。但你看當時的作品,即便再有人性,話題還是神,還是宗教,比如梵蒂岡西斯廷,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宗教色彩濃郁。

達·芬奇早年作品《最後的晚餐》也沒有擺脫宗教的影子,但到中年尤其是晚年,達·芬奇完全把“神”放一邊了,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儘管作品標題還和宗教有關,內容往往跟神沒一毛錢關係。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請手指向上滑動兩屏,回去看看《施洗者聖約翰》,這是達·芬奇晚年的作品。聖約翰留了一頭長長的麻花辮,左手捂著胸口,右手指向天空,看起來特別曖昧,充滿了情慾感,好像色眯眯地看著畫外的人……

但《聖經》中約翰形象完全不是這樣。約翰的職業是給人施洗,天天過苦行僧的生活,吃蝗蟲啊蜂蜜啊,住就在野地裡,後來因為偉大的傳教事業,被猶太王希律砍了頭,所以,是一個純爺們,大英雄。

看看別人畫的聖約翰,基本都是糙老爺們兒,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中世紀版畫上的聖約翰。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提香畫的聖約翰。

達·芬奇,喜歡標題黨的藝術家

莎樂美手中滴血的……聖約翰。這幅圖也在盧浮宮,作者貝爾納迪諾·倫尼。

只有達·芬奇畫的這個約翰,看起來像是在約漢……

說白了,達·芬奇只是借一個宗教符號,來表達自己對人的本質、對性的理解,順便嘲諷了宗教。從作品標題上藏點小心思做文章,這一點,達·芬奇還是有幾分機智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