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本文共3270字,閱讀時間約10min

適合傳閱給周圍所有即將或正在養育孩子的人看


「窮養兒,富養女」源於中國的古訓,自古就有: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 的說法。

從小富養的女孩,長大了不貪小利,氣質非凡;而男孩從小應該「挫折教育」,培養堅強意志,因為未來要承擔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這樣的說法乍一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剖析發現:如今「男女不平等」現象遲遲得不到緩解,這樣的教育理念脫不開干係。

你是否覺得:

男孩比女孩聰明?

男孩比女孩更淘氣?

女孩比男孩更乖?

女孩更喜歡粉色?

你是否想過:

如果生了男孩,該如何養育?

生了女孩,又該如何養育?

甚至還買了《如何教育男孩》這類的書籍?

或許你並不認為這樣想有什麼問題,但是其實「性別區分教育」正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即便是#METOO#等女權運動開展,《摔跤吧爸爸》等電影的宣揚,「男女平等」這條路仍然漫長。

因此今天想跟大家討論下,教育到底應不應該分男女?

「窮養兒富養女」在說什麼?

古人云:男兒要有堅定的意志,女兒應知書達理。這無疑已經給男女定了性。

男人未來是承擔責任,要做大事的,所以要在小時候多經歷挫折;而女人未來只需要照顧好家庭、知書達理,成為丈夫的“臉面”,「富養」就是為了讓女人能嫁得更好,這樣才能生活得更好。

於是,男人成為了「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人」「能改變自己與改變世界的英雄」,女人就變成「依附於別人的人」「別人口中的好命的人」。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這樣的教育觀已經抹殺了無數應該有所作為女性的能力,對於女性來說是極其不利的。而一味的「窮養」也並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如今網上有很多對於「窮養兒富養女」的解讀,指出這句話的誤區,認為「窮養富養」不是指的物質上貧富,而應該窮養物質、富養精神,並指出了「男孩養志氣,女孩養氣質」的觀點。仔細想想,男孩不需要氣質嗎?還是女孩不需要志氣呢?

在研究大腦的資料數據中,科學家證明:男孩和女孩在頭腦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天生的原因影響到男孩和女孩的想法、行為。

而從小的「區別教育」,很難不造成男女價值觀、人生觀的不統一,從而造成世代對男女的刻板印象,陷入男女不平等的死循環。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或許你還是不肯承認自己是這樣的教育理念,那麼還有幾個例子,看看你有沒有這麼做過?

  • 當一個小男孩推搡了一個小女孩,你有沒有第一反應是:她是女孩兒,你應該照顧女孩,be a gentleman?
  • 當一個3歲左右的男孩在公共場合哭時,你有沒有覺得:他是個男子漢,不應該哭,不要像個女孩一樣;當你的女兒跌倒,你卻親親抱抱。
  • 當你給你的兒子報名了足球、冰球課,而給女兒報名了舞蹈、鋼琴課時。
  • 當你本能的叫男孩去抬桌子,而沒有要求女孩一起幫忙時…

當你做這些時,你的潛意識已經認為:女生天生不如男生,女生沒有男生有競爭力,女生無法適應社會的優勝劣汰… 那麼「潛意識」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她們的認知,以及行為。

偽女權 正在盛行

原本我也以為自己是名副其實的「男女平等」擁護者,然而現實讓我開始重新反省自己對這件事的觀念。

近兩年,在一線城市中,女孩又成了家家戶戶的寵兒。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會選擇給男孩準備房產、車子… 生了男孩的家庭就變成「建設銀行」,而生了女孩的家庭變成了「招商銀行」,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男孩兒的家庭理所應當出房子。

前一陣兒我在跟我的閨蜜聊天說到二胎的時候,我竟然擔心自己生的是男孩,而一聊天兒,周圍大多數家長也認為:生個女兒就是塊“金磚”,只要「富養」著就行了,這樣未來她的眼光不會太低,生活也就不會太差;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而如果家裡有兩個男孩兒,未來家裡負擔就重了,不僅要買兩套房娶媳婦,還要能承擔起養家的重任。而如果女孩脫離了賺錢養家的義務,那麼就要在別的地方讓婚姻平衡。誰都聽說過「吃人嘴短,人在屋簷下」的道理。

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身邊物質的女孩兒越來越多」。從小的區別對待,讓女孩天生認為自己比男孩柔弱、應該被疼愛,而男孩天生就會覺得自己比女孩更聰明、更應該堅強、不應該暴露軟弱。

而這樣的教育理念並非只有中國存在。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Dr Javid Abdelmoneim在BBC Nuture (英國的教育研究視頻)開設了No More Boys and Girls 欄目,在他的指導下,一所小學300名7歲左右的學生,進行了性別中立的教育研究。結果非常驚人。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他們都是出生在2008年左右的英國本地孩子,按說是接受了先進科學的現代教育理念,然而當主持人分別問他們對於男孩女孩的看法時:

一個女孩說:我認為,女孩應該是穿裙子、塗口紅的,女孩更可愛;在女孩長大後,有了孩子,男孩就應該去賺錢。

而男孩們說:男孩比女孩更聰明,更勇敢,力量更大;能力更強,能保護女孩,可以做更困難的工作...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接著,為了驗證他們對自己的真實想法,Dr Javid Abdelmoneim給男孩和女孩做了幾個關於性別的測試。

測試中,他們讓孩子們勾選對「男生女生」特點的關鍵詞。而結果是,女生大多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而且不夠自信;在描述自己時,相比女生男生更多地選擇了Anger(惱怒生氣),女生則選擇更多的是ugly/pretty/lipstic...這些關於外貌的詞彙。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50%的男孩認為自己「最棒」10%女孩認為自己「最棒」

這些肉眼可見的「區別」並非天生帶來的(前面說過大腦科學家否定了男女大腦的區別),那麼更多的是後天教育帶來的「潛意識」。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而這種意識帶給孩子們的負面影響是:男生會認為自己天生的敏感、軟弱是錯誤的表現,這會讓他們更易產生抑鬱、挫敗的心理;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比女孩更聰明、力量更大,也會造成對女性的錯誤的認知與歧視。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我們見到很多男生都相對「過於自信」,而女性卻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

同時,這些意識也間接影響了孩子們的興趣取向,以及職業規劃。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Javid決定用「Gender Neutral」(中性)的方式來對待所有孩子,從而削弱他們對自己及對性別的錯誤認識。

#1 改變對男女孩的稱呼

那麼首先,就需要改變造成他們這種意識的「人為因素」——每天和他們在一起的老師(當然還有家長)。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Mr. Andre(孩子們的老師)對孩子們非常瞭解,也很耐心。然而他一般稱呼女孩xxx love,而男孩則是mate。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當老師叫了女生love,則要貼哭臉

當問到女孩是否可以叫她們mate/fellow的時候,女孩的反應是可以的,而當問到男孩是否可以稱呼他們sweetie時,所有男孩都是抗拒,並且感覺被羞辱的。

這種現象告訴我們,如果想實現「男女平等」,稱呼需要改變,因為只有當你被稱為「不如自己」的人群時才會抗拒、牴觸。

#2 告訴孩子們職業不分性別

Javid詢問了孩子們關於:男生和女生分別應該做什麼職業?

男生和女生都統一的認為:造型師、美甲設計師、舞蹈家這些行業是女生的職業,而船長、工程師都應該是男生的職業。

為了衝破這樣的思維,Javid為孩子們帶來了女工程師為女孩們講解汽車的構造,讓男化妝師、男舞蹈家帶領男孩們化妝、跳舞。

在很多領域,我們都發現那些有關研究發現、科學技術的行業中,如工程師、機械師、外科醫生,女性從業者所佔比例低於20%。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認知神經科學教師Dr.Rippon稱,大腦的開發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

大腦每個區域掌管著不同的任務,男孩們從小被認為更喜歡動手,因此在培訓的時候會著重培養。

給女生買毛絨玩具、講童話故事、芭比娃娃,而給男生買電動汽車、積木、講天文物理...

更重要的是,Dr.Rippon展示了一名經過訓練的女孩的大腦,發現訓練後的女孩和男孩相比不相上下。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3 不要以為女孩就天生愛娃娃

大多數的成人會認為,女孩會喜歡洋娃娃,男生喜歡汽車、機器人... 然而喜好真的是由性別天生決定的嗎?

Javid再次做了測試。

他邀請了2個可愛的1歲寶寶,將男孩打扮成女孩的樣子,給女孩穿上男孩的衣服。然後請來了兩位幼教,讓她們分別帶孩子玩耍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他其實是個男孩

遊戲墊上鋪滿了毛絨玩具、汽車、機器人.. 測試的結果是,帶著“女寶寶”的老師首先選擇用毛絨玩具與孩子玩耍;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她其實是個女孩

另一位帶著“男寶寶”的老師卻繞過了毛絨玩具,直接將孩子抱上了汽車,顯然真的女寶寶並沒有表現出對毛絨玩具的興趣。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在測試中,我們發現:並非女孩天生喜歡毛絨玩具,更多的是成人幫她們做的選擇。換言之,是成人幫她們塑造了她們的大腦。

遠古時代男女都是需要外出打獵的,慢慢的由於繁衍後代的需求,由於女性有繁衍哺乳的能力,女性逐漸成為了在家養育照顧的角色。而外出這一行為經過一代代基因遺傳演變,塑造出了與在家勞作的女性不太相同的大腦結構。

這才是導致:男人與女人差別的症因。

#4 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一樣有力氣


女孩天生就比男孩力量小嗎?

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一直都是這樣以為的。因為從小到大,大家都會讓男生去搬東西,所有人都告訴我們:男生力量更大。

而力量大,在我們童年時期就等於「能力更強」,可以保護自己/保護別人,這樣的潛意識伴隨男孩和女孩成長,顯然男孩對自己更有自信,而女孩則認為自己需要保護。

=力量決定情緒,從而決定認知。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根據數據統計,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女性會沮喪、傷心,而大多男性的情緒是生氣、具侵犯性。2018年英國監獄數據統計,男性犯罪率遠高於女性。因為他們從小被告知:不能軟弱、不能哭,要堅強...

然而另一項數據顯示:男性的平均工資遠高於女性。世界百大企業的老闆大多都是男性。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由於女性具備繁衍後代的屬性,奠定了男性外出,從而掌握大多數的生產資料。「優勝劣汰」永遠都是叢林準則,無法拿到資源(收入)的一方,便隨時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如果想改變女性的命運,我們就要改變這種具有「性別意識」的教育理念。

勇敢,不應只是男孩的任務;

責任,也不應只由男孩來承擔;

開闊的眼界,大家都應該努力獲得;

優雅的氣質,每個人都值得學習。

讓女孩像男孩一樣成長,不要再告訴她們:“你們是女孩”!要告訴她們:“你們也可以!”

因為不論男女,當我們脫離家庭的保護,走向社會,能保護我們自己的只有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如何能夠有尊嚴的、自信的獲得生活來源,這並不分性別。

References

BBC系列教育片 《我們如何改變男孩和女孩對自己的看法?|無性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窮養兒 富養女?」這正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擁有先進思想的媽媽都關注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