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養成記:佛系育兒祕籍,教育專家揭示養育優秀孩子的祕方

聰明孩子養成記:佛系育兒祕籍,教育專家揭示養育優秀孩子的祕方

網紅:papi醬

生兒育女,天經地義。

現在90後的媽媽,挑起了歷史的大旗,成了新物種,既要身材苗條,如林志玲一般青春永駐;又要賺錢養娃,好似papi醬一般老練精幹,人氣沖天。

在眾多育兒經中,“佛系”育兒頗受歡迎,為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來龍去脈,發現其中的精髓,古為今用嘛!

一、佛系育兒之目標:自由發展,保持原創,有陳佩斯背書!

也許是因為壓抑太久,被應試教育折磨得不堪回首。

很多新物種爸爸媽媽下決心,讓自己的娃自由自在地發展,不打罵、不設限、想幹啥就幹啥。小寶貝需要嘗試做一個決策家,不必要每次都聽爸媽的話。

對於這樣的育兒經,似乎有名人背書。

如,喜劇演員陳佩斯。他曾告訴兒子:

你考100分我回來揍你,60分就夠了。

一到週末,陳小二就帶著兒子—陳大愚外出遊玩,花大筆大筆時間陪伴孩子。

很多佛系育兒的爸媽相信,孩子需要自由空間生長,大人不必打擾。孩子就是孩子嘛。

這樣的話似曾聽過,好耳熟呀。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他就曾這樣講過。也許因為老來得子,李天一得到格外恩寵,不過現實卻是讓雙江爸爸心如刀絞。

為什麼?請看……

聰明孩子養成記:佛系育兒祕籍,教育專家揭示養育優秀孩子的祕方

喜劇演員:陳佩斯

二、“佛系”養育的鼻祖:一位失去母愛的男孩

“佛系”養育的真正核心,是自然教養法,也就是按照孩子的天性來教育。最早提出這個理論的是法國思想家盧梭

300多年前,一個小男孩剛出生,他的母親因為難產過世了。原本需要母愛的時候,這個男孩卻無法享受母懷裡的愛撫。

這個男孩就是盧梭。

孩子需要母親,這是天然賦予。然後對於他,這種天然需要被剝奪了,於是盧梭在餘生格外強調自然教養。

這個男孩喜歡農田情趣、曠野空氣、鄉間景色,感受天地合一的美感。

長大後,這位小夥子看到法國巴黎上層社會的矯揉造作、虛偽詭詐、口蜜腹劍等醜陋罪惡之後,他寧願去田野生活,也不願意活在扭曲的大都市。

盧梭依據生活體驗,提出“高貴野蠻人”的說法,即:

文明社會的人遠離善良的人性。相反,原始土著的人民最能保持赤子之心。

兒童的天性最天真。

由此,盧梭對兒童教育格外上心,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兒童教育,因為他們的天性最真實。

不過,這位自然養育的鼻祖,對於溺愛孩子,有著獨特的見解,讓家長受益匪淺。

這是什麼呢?請看……

聰明孩子養成記:佛系育兒祕籍,教育專家揭示養育優秀孩子的祕方

法國思想家兼教育家:盧梭

三、“佛系”養育的精華,不可不看!

雖為思想家,盧梭的見解非常接地氣。即便是今天的我們,看了之後還能汲取豐富的營養。如:

1、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盼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分秒必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結果孩子壓力沉重無比。時間錯用,不如那段時間一無事事來得妥當。

2、揠苗助長

大人盼望孩子趕快長大,卻不知這種欲速不達,揠苗助長的措施,大大違反了自然,效果適得其反。

3、小學小笨,中學中笨、大學大笨

教育如果失策,孩子未入學還絕頂聰明,入學之後反而笨了。結果越念越笨。小學小笨,中學中笨,大學大笨。

4、學習動機,對於成功不可或缺

學習之有成就,強烈動機不可或缺。家長逼迫的結果,是動機漸形消失。短時間也許有效,但那是假象。人生好比馬拉松,即便輸在起跑線上,日後奮發圖強,則可以扭轉乾坤,迎頭趕上。

看到上面“佛系”養育鼻祖的真知灼見,的確有讓人耳目一新之感。

同時,盧梭對於溺愛孩子,卻持批評態度,他說

教育應按照兒童的天然需要養育,不可多也不可少。許多父母溺愛孩子,結果孩子極端任性撒野,成為頤指氣使的小暴君,這是大人寵壞了兒童的天性。

既然“佛系”養育的鼻祖都不同意寵愛孩子,那麼父母該如何平衡呢?請看……

聰明孩子養成記:佛系育兒祕籍,教育專家揭示養育優秀孩子的祕方

小皇帝

四、“佛系”養育之祕籍,真傳!

對於養育平衡的智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總面試官,也是兒童成長力專家蔣佩蓉女士,她曾提出一種合宜的模式,可供家長參考。

另外補充一下,蔣佩蓉媽媽育有三個男孩,現已長大成才。她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富有實踐經驗。曾為摩托羅拉中國、信必優、美國商會培養商務禮儀,並屢次受邀北大、清華等高校演講。她獨到的國際視野,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

蔣佩蓉媽媽提到“漏斗模式”,她解釋道:

開始給孩子比較少的自由,在他顯示出負責的行為,證明他值得信任後,再給他增加自由度,這樣的教育方法操作起來更容易。

聰明孩子養成記:佛系育兒祕籍,教育專家揭示養育優秀孩子的祕方

漏斗模式的教育模型

對於蔣佩蓉媽媽的說法,20世紀享譽全球的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也這樣說:

孩子不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必須經由家長、老師引導。自由絕非生來即有。

哦,原來這樣……

五、抓住要點

探悉了“佛系”育兒的來龍去脈,我們看到了全貌:孩子需要按照天性來教導,更需要用愛來滋潤,但絕不能“溺愛”,任由他們發展。這還真應驗了古訓:子不教父之過。

父母的責任不可忽視呀!

歡迎關注:甲骨遊學,青雲計劃獲獎者,優秀教育領域創作者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

(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視頻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

(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如果您有何高見,請留言交流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