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大清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慈禧對其很依賴,權力之大無人超越

要是將清代十二帝做一個排名的話,咸豐皇帝的名次一定很靠後,他在位的十一年間國事糜爛、內憂外患,甚至連國都也是第一次在他手上喪失。儘管後來掌權的慈禧太后也被八國聯軍趕出了京城,但以能力、權術而言,咸豐皇帝遠遠不及他的老婆高明。

此人是大清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慈禧對其很依賴,權力之大無人超越

尤其是在對待漢臣這個問題上,慈禧與時俱進看得更加透徹。以曾國藩為例,咸豐在世時處處受到鉗制,既想讓他鎮壓太平軍,又不想給他過大的權力,連個督撫之位也不捨得給他。這種重滿抑漢的做法給清廷帶來了極大的消極作用,也讓曾國藩在七八年時間中得不到施展之地。

咸豐去世後,辛酉政變爆發,最高權力落入慈禧之手。曾國藩也水漲船高,繼咸豐十年授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寧國軍務、徽州軍務之後,又被慈禧授予奉命督辦四省軍務,並在上諭中一再強調:“江浙等軍務,朕唯曾國藩是賴。”

從咸豐壓制曾國藩到慈禧依賴曾國藩,這一前一後,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難怪曾國藩自己都有點誠惶誠恐。他在給湖廣總督官文的信中如此說:“接十月十八日諭旨,令弟兼辦浙江軍務,有節制四省字樣。位太高,權太重,才太短,時太艱,皇悚之至……”

此人是大清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慈禧對其很依賴,權力之大無人超越

慈禧授予曾國藩種種軍政大權的同時,在用人、籌餉等方面也為曾國藩大開方便之門。咸豐十年以前,這種情況對於曾國藩來說是很難想象的,當時他連舉薦屬下都很難獲得批准。比如,咸豐九年時,他舉薦李鴻章主持籌建淮陽水師,保奏其補授兩淮鹽運使而不被獲准,要知道,當時的李鴻章已經有了按察使的頭銜。其後,曾國藩又保舉了湘軍一些人,皆未獲準。

可到了慈禧時代,曾國藩大批舉薦部將、屬吏與幕僚,少則三五名,多則八九名,但每次都被獲准。有時舉薦的人因為違背成例,只要曾國藩重新加以修改,再次上奏,朝廷都給予批准。

還不僅僅如此,尤其讓人眼紅的是,朝廷對曾國藩所屬的四省巡撫、布政使,乃至相鄰的閩浙總督的去留、任命,都要徵求他的意見。咸豐十一年,朝廷詢問他江蘇巡撫薛煥、浙江巡撫王有齡是否能勝任,結果都被曾國藩給否決了,並舉薦李鴻章、左宗棠為江蘇、浙江巡撫。

此人是大清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慈禧對其很依賴,權力之大無人超越

十二月,安徽巡撫出缺,朝廷又下旨讓曾國藩舉薦人選,並說“不必拘定資格,秉公保薦一二員,候旨簡放。”同治元年,又令曾國藩詳加訪察,如果閩浙總督不能勝任,另舉薦合適人選。

這樣的恩遇,大概自清立國後從未發生過,一個兩江總督居然可以左右數省督撫的人選,曾國藩為第一人。不過,曾國藩畢竟宦海沉浮多年,深知君臣之別,認為這有侵奪皇權之嫌所以上奏朝廷表達了自己的態度,說:“封疆將帥乃朝廷舉措之大權,如臣愚陋,豈敢幹預。”

客觀地說,當時的大清需要曾國藩、仰仗曾國藩,但他作為一個封疆大吏,朝廷授予他的權力,已經超過自身。因此,曾國藩要主動上奏朝廷,希望保全自己的名聲,也為將來留下退路。

此人是大清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慈禧對其很依賴,權力之大無人超越

在籌餉方面,慈禧也給予了曾國藩大力支持。同治元年曾國藩奏請徵集廣東厘金以濟江蘇、浙江之餉,此舉受到兩廣總督勞崇光的堅決反對,其實勞崇光和曾國藩既是老鄉,還頗有交情。但朝廷卻立刻罷免了勞崇光,讓曾國藩的同年晏端接替了兩廣。

這件事應該說勞崇光沒錯,都是總督,你曾國藩憑什麼要越權侵奪廣東的厘金,要是在平常這算是僭越。可是朝廷卻力挺曾國藩,其原因就是要依仗他的湘軍鎮壓太平軍,而曾國藩要是沒有廣東厘金的支持,恐怕最終也難以完成收復南京的大功。

除了對曾國藩極力拉攏外,慈禧對湘軍集團的骨幹也很大方。繼胡林翼之後,劉長佑、嚴樹森、毛鴻賓、李續賓、張運蘭、彭玉麟、、左宗棠、沈葆楨、劉坤一、李鴻章等湘軍將領不是被任命為巡撫,就是任命為布政使、按察使,湘軍集團之勢大盛。

正是在慈禧的大力支持下,曾國藩以兩江為基地,勢力不斷膨脹,仗打到哪裡,湘軍的勢力就擴展到哪裡,最後,南至兩廣、雲、貴、川,北至直隸、山東,東至蘇、浙、閩,西至陝、甘都有湘軍的勢力。

此人是大清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慈禧對其很依賴,權力之大無人超越

從咸豐帝和慈禧對待曾國藩的態度來看,顯然慈禧要高明得多,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很難想象曾國藩能最終剿滅太平天國,大清能高枕無憂。至於慈禧的手段,在戰後又有更加高深的玩法,她支持淮軍打擊湘軍,讓曾、左、李三人鼎足而立,相對完善地保持了皇權的集中,顯然,慈禧這個女人確實不簡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