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慈善 楊受成 英皇集團 三字經 公益時報 2017-04-30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獎項

終身成就獎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現場

楊受成表示:在我的慈善路上,我特別關注老人,他們已經走到社會的盡頭,沒有明天,很少人關注這個板塊。所以我們一直以來都重點去幫助內地三無五保的群體,好好照顧他們的需要。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越來越多人做善事,公益的路才能越走越遠。

檔案

香港企業家、慈善家,英皇集團主席,先後成立三個慈善基金,分別為“新報慈善基金”、“英皇慈善基金”及“楊受成慈善基金”,推動香港及國內教育、醫療、文化、社區、環保、扶貧、扶幼及扶老等工作。近年來,楊受成有規劃性地在大陸構建慈善養老事業,希望為中國所面臨的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提供更專業的參考模式和解決方案。

語錄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慈善不只是在幫助他人,亦同時是在讓自己快樂,繼而達到人性本善的最高境界。”

英皇集團中心位於車水馬龍的香港灣仔軒尼詩道288號。2017年4月6日的這一天與平常的日子並無任何不同,來往人群在軒尼詩道上摩肩接踵。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1943年出生的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也曾是為名利來往的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這是凡人能夠向上奮進的動力,但必須取之有道。”楊受成不顧世人驚駭,直言人性。

數十年商海沉浮,楊受成憑“爭氣”一念,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位添香港百億富豪之列;更憑仁愛之心,成為華人界著名慈善家,多次獲頒“中國慈善排行榜年度中國十大慈善家”稱號和“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獎。

楊受成在位於英皇集團中心最頂層29層的辦公室裡,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為商業繼續開疆擴土,更為慈善馬不停蹄。

左手託著商業,右手託著慈善,74歲的楊受成覺得這樣的人生別樣滿足。

一往無前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我的人生並不一帆風順,多年來家人和我一起,見證我失意時接受別人幫助,得意時幫助別人,施受循環,是很自然的事。”楊受成黑西服、白襯衣,沉穩儒雅地告訴《公益時報》他數十年傾心慈善的原因。

楊受成頂層辦公室的視野極佳,極目望去,落地窗外,群巒吐翠;傍山而建的高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接天入地。此時,層層陰雲遮住太陽,山雨欲來風滿樓。一隻黑色大鳥於高空展翅盤旋,俯瞰叢林山峰,洶湧人潮,不懼風雨,大有高呼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之勢。如這隻大鳥般,即使處於風暴中心,人生低谷時,楊受成從來一往無前,不曾退縮。

1993年,這所象徵楊受成生意更上一層樓的金碧輝煌的英皇集團中心大樓,舉行平頂儀式。當時,楊受成回顧過往感慨萬千。出生於香港上海街唐樓一家破舊鐘錶店的楊受成,不甘於像父親那樣蹲守一隅,清苦生活,小小少年便不懼風雨,在商海廝殺,隨著香港經濟的起伏而在商海里幾經跌宕。

1983年,楊受成欠下匯豐銀行3.2億港幣鉅債,身上除了一副眼鏡,一無所有。他失去勞斯萊斯、私人遊艇、信用卡。要知道,楊受成在1969年,年方26歲時,家財已經超過千萬,意氣風發。

身為家族長子的楊受成不畏從頭再來,短短兩年,便還上鉅債,並繼續在商業領域馳騁。最終,“像一條小魚游出彌敦道的大河,繼而向維多利亞港進發,最終鯉躍龍門闖出香港”,走向世界,開拓出英皇集團今天的商業帝國。

英皇的商業帝國版圖現如今囊括金融證券、房地產、鐘錶珠寶、傳媒、娛樂、酒店、傢俱零售、飲食八個行業。除香港外,其產業還佈局於內地及海外。

“做慈善讓我學懂感恩,透過參與慈善活動,讓我更瞭解世界上的人和事,眼見別人的不幸才發覺自己其實有多幸福,自此時刻懷反省之心,提醒自己凡事知足、珍惜所有。”做慈善讓楊受成在商界用更從容之心態去拼搏。

楊受成精力旺盛,曾說此生絕不退休,退休之日,就是人生最後一天。在接受《公益時報》採訪後的第二天,楊受成就又乘私人飛機去視察英皇在海外的商業和慈善事務。

施恩不要回報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2008年5月汶川地震,楊受成及成龍迅速捐款1000萬元支援救災,獲時任民政部副部長劉光和頒發捐款證書

楊受成“爭氣”為名利,更胸懷天下,散千金以利眾生。與英皇集團商業帝國同樣壯大的,是由楊受成傾力打造的慈善帝國。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當天,成龍電話告急,楊受成馬上答應捐款500萬元,同時勸成龍也捐出同等數目。最後兩人合共捐出1000萬元。

內心是怎麼理解慈善?楊受成告訴《公益時報》:《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慈善不只是在幫助他人,亦同時是在讓自己快樂,繼而達到人性本善的最高境界。中國人的傳統價值是“為善最樂”,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亦感同身受,助人助己。楊受成言語誠懇。

從1976年楊受成在香港創立“南九龍獅子會”開始,他已投身香港諸多慈善活動,身體力行,出錢出力。自1997年起,楊受成先後成立兩個慈善基金,分別為“楊受成慈善基金”及“英皇慈善基金”,在不同範疇資助慈善,致力救災扶危,護老濟貧,協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近十年,楊受成著重發力於敬老善終的慈善事業,尤其為大陸的養老事業添上色彩濃重的一筆。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楊受成(中國·昌黎)關愛老年中心

“中國人一般對死亡有所忌諱,同時,老人和臨終病者已近生命盡頭,沒有明天,對外來助力未能回報,使善終服務備受忽視”。這是楊受成斥巨資鎖定老人善終領域的原因。另外,楊受成對《公益時報》承認,他視為人生指明燈陳伯的離世,也是讓他關注養老領域的一個重要誘因。陳伯曾對楊受成說:“你是上天派到人間來行善的人。你有錢,命中註定,可以接濟許多人。令你身邊有困難的朋友都能得益。”

2003年陳伯在成都病重,重情義的楊受成花重金從北京召來國際醫療專機送陳伯返港治療,但在香港養和醫院支撐七八個月後,陳伯還是逝去。楊受成痛苦之餘反覆思索,包機回港讓陳伯備受折騰到底是對還是錯?在成都讓陳伯安然離去是不是更好?

化悲痛為力量,楊受成向更多貧病中絕望的老人伸出援手,讓他們在寧靜慈和的環境中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楊受成為老人們提供“身心兼顧”的慈善服務,包括出資協助政府建老人福利院,照顧老人身體所需;贊助無國界社工在湖北項目派駐專業社工撫慰老人心靈。在香港,楊受成亦經常鼓勵同事參加老人探訪活動。

迄今楊受成已於內地與香港資助興建多家長者服務中心,計有“楊受成慈善基金保定老年公寓”、“楊受成慈善基金(順平)老年服務中心”、“楊受成慈善基金(雄州)老年服務中心”、“楊受成(中國·順平)關愛老年中心”以及“楊受成(中國·昌黎)關愛老年中心”,以上均位於河北省;另有兩家位於廣西尚在興建之中,包括“楊受成(中國·永福)關愛老年中心”及“楊受成(中國·扶綏)關愛老年中心”;連同較早年已經投入的項目,包括香港“東華三院楊成紀念長期護理院”及“湖北慈善香港英皇關愛老人護養中心”,楊博士名下現共有九家長者服務中心。另有河北“楊受成慈善基金保定兒童福利院”。

至於無國界社工在湖北的臨終輔導服務,由於項目創新,打破傳統忌諱,推行以來先後獲頒年民政部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提名獎及湖北省愛心慈善獎。楊受成並一直擔任無國界社工永遠榮譽會長至今。

逝者無言,楊受成用大愛溫暖了將去老人的心。施恩不要回報,這才是楊受成理解的真正的慈善。

1986年,楊受成將商業版圖擴至大陸。楊受成見證了中國大陸發展的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楊受成明白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發展的日益成熟,單純捐款已無法取得在中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時的成效,現在的中國更需要的是成熟解決社會某個社會問題的方案。所以楊受成有規劃性地在大陸構建慈善養老事業,希望為中國所面臨的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提供更專業的參考模式和解決方案。

香港精英精神

英皇集團一資深員工揭示了“軍心穩定”的祕密:老闆楊受成有鮮明價值觀,是勤勞而有遠見的老闆。他的思考和決策,無一不為集團,也就是各層員工的利益著想,也以讓社會人群得到最大好處為歸宿。“這一套核心價值觀,集團上下都清楚看得到。”楊受成的勤勞自勉,樂善好施,已經內煉為英皇集團的一種社會責任精神,楊受成是英皇集團的的精神圖騰。

楊受成跌宕起伏的財富史和散千金做慈善的慈善史,也是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慈善文化七十年變遷的縮影。港人的胼手砥足,吃苦勤勞,敢為天下先,港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敬重,以慈善為傲的精神,在楊受成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英國殖民時至今,香港實行低稅制。1949年大陸解放,約100萬人入港。1960年代大躍進,又約100萬人入港。英國無力為這些人提供財政支持,便給香港富商們在新界提供土地,幫助蓋廠房,鼓勵他們僱傭來自大陸的廉價勞動力,生產玩具、塑料花,然後由港府幫助出口至西方。很多富商因此發財,華人首富李嘉誠的發家亦與此相關。

這些富商們也拿出部分財富做慈善,以感激港府支持。為鼓勵富商們繼續慈善,英國皇室授予這些人爵位,以迎合華人光宗耀祖的儒家思想。從此香港慈善文化便蔚然成風,富人紛紛慷慨解囊助力慈善。

比如,李嘉誠慈善為懷,成立李嘉誠慈善基金,助人無數。除了李嘉誠,斥巨資做慈善的香港商界人士比比皆是,邵逸夫、李兆基、何鴻燊、霍英東等這些在華人財富界如雷貫耳,他們無一不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傾心傾力投入慈善。這些在戰前出生的先輩商業精英既是戰爭時期出生的楊受成商業上的合作伙伴,更是楊受成效仿的慈善榜樣,楊受成亦以結交成功的慈善人士為傲。

對於自己在慈善領域的付出,楊受成低調謙遜地告訴《公益時報》:談不上是貢獻,僅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以內,發揮個人能力去貢獻辛勤的上一輩們,為他們送上溫情而已。“一直以來,我都不忘反饋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希望可以幫助建立一個更和諧、充滿關愛的社會。”楊受成透露,以後他的時間和資源將平均一半一半地分配在經營商業與慈善兩方面。

真實的自己

楊受成心裡很清楚,由於英皇集團的娛樂和電影業務比較受大眾注目,所以外界普遍對他的印象都集中在五光十色的娛樂事業方面。但楊受成更希望的是外界能夠更瞭解在鎂光燈下真實、全面的自己。“從多方面更瞭解我的為人,譬如在參與慈善、對待朋友、珍惜家人等方面。”

父母在世時,楊受成是楊氏大家族長子,有1個父親、4個母親、5個弟弟、10個妹妹、2個兒子、3個女兒……直系親屬60多人。儘管家庭成員眾多,但每隔一段時間,他便組織家族成員聚會,兌現自己在父親臨終時許下的團結家族的諾言。楊受成是楊氏家族核心。

在楊受成做慈善的耳濡目染下,其子女都投入慈善。談及兒女善行,楊受成的自豪顯於眉目間,對於子女的善行更是徐徐道來:大女兒楊諾思為人溫柔賢淑、心思細膩,主理鐘錶珠寶業務,一直贊助不少跟女性及兒童權益有關的志願團體。二女兒楊玳詩樂於挑戰、勇於冒險,故喜歡寓慈善於群體活動,與同事一起發起義賣,藉此可跟人互相瞭解的同時,亦可為志願團體籌款。小兒子楊政龍因年紀比較輕,喜歡推陳出新,發展新思維,他深明時下青少年的心態及所面對難題,故特別關心青年事務,加入不少內地與香港的青年團體義務效力。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讓老有所養是楊受成慈善帝國的重心所在

縱有財富萬億,金錢又能用掉多少。難求盡如人意,只要無愧於心。楊受成認為自己“視慈善為一盤生意般認真打理,將旗下每項慈善活動均好好經營。”每年年初,集團都會將固定的捐贈額打入“英皇慈善基金”及“楊受成慈善基金”,同時,英皇集團設有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無償執行管理每個慈善項目。而讓老無所依的老人們都能安享晚年,是楊受成慈善帝國的重心所在。

佇立在軒尼詩道288號英皇集團中心29層辦公室的窗戶前,看著窗外萬物在光陰裡靜止,楊受成回首大半生商海拼搏的戎馬歲月,幾分唏噓,幾分滿足。都說少不更事時的純真最是值得珍惜,慶幸的是,經歷過滄海桑田後,自己能投入慈善的疆域,用一顆赤子之心,對朗朗日月。

“我力求對社會有貢獻,對家人有貢獻,對朋友有貢獻。做到這三樣,今生無怨。”楊受成告訴《公益時報》,亦是對自己說。(王會賢)

楊受成:讓老有所養

感謝您對公益時報的關注,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回覆「轉載」取得授權。

文| 王會賢

來源| 公益時報

責任編輯| 於俊如

微信編輯| 吳麗萍

官網: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時報

長按識別二維碼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