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之家”社會實踐感想

慈善 教育 鴻雁助學 2017-07-17

(作者顧夢涵,本次活動支教老師)

一、對學校的感想

這次去豐鎮市進行科技支教之前,我們想象在比較偏遠的地區,不會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尤其是對科學教育而言。但是到了那裡之後,我們驚訝地發現每個學校裡其實都有較好的教學設施----學校裡有實驗室,有豐富的實驗教具,甚至還有多功能教室,這經我們非常欣慰,因為這說明其實這些學校起碼在物質上都有能力給予孩子們一個很好的教育條件。

那有什麼是這些學校沒有做足的呢?

基本上每個學校最根本的問題是:即使硬件設施都不錯,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因素,年輕教師不願意到比較偏僻的地方工作,而且教師數量已經飽和,但是年齡都偏大,又缺乏與時俱進的培訓機會,所以不會使用這些教學器材。學校有這些教具及多功能媒體,因此沒有進行好好利用,這就是看似條件比較先進的學校裡,學生們實質上並沒有相應先進的教育質量的原因。

二、對孩子的感想

這次支教中,讓我頗為感觸的是家訪活動,以前認為支教就是把先進的知識教給當地孩子就可以了,但是通過這次家訪,我認識到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意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沒有強烈的學習意願,甘心於當前的生活狀態,那麼我們去教,他們也只會左耳進右耳出。最後效果歸零。那麼激發當地孩子的學習意願,又會涉及方方面面的以前只是在新聞裡才聽說的社會問題。比如:當地買賣妻子,導致孩子失去母親;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導致孩子就離失所;留守兒童缺少雙親照顧;這也說明教育並不能單方面被支教志願者改變,而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投入多方面志願者的協調工作,全面改善當地人文環境。

當然,我也看到了積極的,令人鼓舞的現象:在去到第四個學校時,校長講了一句話。校長說有一個孩子上課從來沒有發言過,但這次卻對我們展示的科學活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居然主動上臺參與了。 還有一個孩子,上課時覺得他頗為聰明,但下課後才知道他其實一位智障兒童。

這兩個孩子讓我意識到孩子們是有眾多潛力的,但是有時只是沒有機會被髮掘出來而已。而在我看來,除了上述的外部狀況,就教育本身而言,溝通是最可以發掘出孩子們潛力的渠道。所以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去進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鴻雁之家”社會實踐感想

我認為如果有機會可以在同一間學校待上一整週甚至更長時間是較為理想的,因為這樣子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同學們學習上的真正需求。制定符合當地孩子特點的教學方案。我去過不同國家,地區進行公益教育,發現每個地域由於社會氛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對知識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只有充分地瞭解了當地社會環境,並且有充分時間和孩子們交流,才能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麼,他們缺少的是什麼,並以此更好地幫助到每個孩子。 我其實還有一點比較好奇的是平時學校裡的老師是怎麼給孩子們上課的,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有些擔心我們的教學方法會不會和原校老師的方法有衝突,給孩子們造成困擾。但這些老師的教育方式才是我們最應該重視的,因為支教永遠都是短期的,而只有這些老師才是真正長期教導學生們的。所以比起一味的支教,還是與當地老師進行探討,發現一種持久的,老師們可以應用的,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的教學方法更加重要。換言之,比起簡單的 ‘幫助’,我們更應該做的其實是 ‘交流’ 。這才是這些項目應該針對的。

通過對‘’鴻雁助學‘’公益組織的深入瞭解,我發現活動組織領導者在進行活動策劃時已經做了系統周到的考量,正在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受助同學身心健康發展和知識水平的增長。比如組織夏令營,擴展孩子們的視野,激發積極學習的願望;創建書屋,組織閱讀周,進行科學環保教育;這些像是縱橫交錯,緊緻細密的網,全方位地滿足受助同學們的需求。我相信,鴻雁助學在這麼多熱心人的努力下,一定會越來越有效的發揮作用,讓更多的受助同學受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