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泥鰍高效立體種養技術:一邊種慈姑一邊養泥鰍,生態種養,產值更高

慈姑原產中國,又稱茨菰、慈菰,古名藉姑、河鳧茈、白地慄等。慈姑為藥食同源蔬菜,球莖可煮食、炒食和制澱粉,亦可入藥,廣泛分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是南方地區冬春季供應淡季的重要水生蔬菜。近年來江蘇省慈姑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僅揚州市寶應縣每年栽培面積就達到4.5萬畝以上。

泥鰍又名鰍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量較大。

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泥鰍、慈姑的整個生長過程均只需淺水位這一共性,將兩者種養結合,開展了水生蔬菜套養泥鰍技術研究,總結出一套慈姑—泥鰍高效生態種養模式

夏季慈姑可為泥鰍生長提供庇護,泥鰍喜食水中細菌、小型寄生蟲,其糞便可作為慈姑的優質肥料,利於根系生長。該模式增加了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率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且種養過程中減少了化學農藥和肥料的使用,提高了產品質量,應用前景廣闊

慈姑—泥鰍高效立體種養技術:一邊種慈姑一邊養泥鰍,生態種養,產值更高

1、產地環境要求

選擇無汙染、排灌方便、以黏質土壤為宜的田塊,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田塊取水方便,水質清新、無汙染,有充足水源。

2、種養前田間工程準備

田塊修整

深翻田塊20釐米,同時每畝施生物有機肥250~300千克作基肥。

為方便田間操作,一般單塊田面積小於一畝為宜。田塊內挖成“田”字形或“井”字形的鰍溝,溝寬40釐米,深50釐米。結合田塊高低情況和取水方便,對角設置進水口和排水口,進水口高於地面20~30釐米,排水口設在田塊最低處,在灌水後正常水平面相平處設置溢水口。

進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均用30目以上的密鐵絲網或尼龍網包裹,防止泥鰍逃逸。

進水口和排水口處各挖5平方米左右的鰍窩,深80釐米,並與鰍溝相通,鰍溝與鰍窩佔田塊總面積的6%~8%為宜,保證底部有15~20釐米深的淤泥層。

加固田埂

在田塊修整的同時加固四周田埂,使其高於正常水平面40~50釐米,寬度不小於30釐米。埂內側襯1層30目尼龍網或硬質塑料薄膜等防逃設施,其下端埋入土中30釐米,上端覆蓋在埂面上並壓土夯實,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養殖過程中泥鰍出逃,還能提高田埂的牢固程度。

設置圍護欄

在田埂外側,每隔1.0~1.5米用竹片或木樁固定,以塑料板、塑料膜或尼龍網等材料建成圍護欄,欄高50~60釐米。

施肥注水

泥鰍放養前10~15天,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加水溶化攪拌均勻,趁熱全田潑灑進行消毒,消毒後5~7天注入新水。

慈姑—泥鰍高效立體種養技術:一邊種慈姑一邊養泥鰍,生態種養,產值更高

3、泥鰍放養

品種選擇

選擇體長4~6釐米(每千克約300尾)、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品質好的黃板鰍、灰泥鰍等品種。

放養時間和密度

4月中下旬放養泥鰍,每畝1.5萬~2.0萬尾。放養前用3%~5%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消毒,或用市售的漁用藥物消毒。

泥鰍飼養管理

飼料要求

動物性飼料如魚粉、骨粉、蛆蟲、蚌肉等;植物性飼料如穀物、米糠、豆粕、麩皮等。

投喂量

飼餵量決定著泥鰍的產量和成本,飼餵量少泥鰍生長慢,飼餵量多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和水質汙染。因此應堅持“四看”(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色、看攝食活動)、“四定”(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喂方法。

四看

  • 夏季水溫高時日投喂量可適當增加,18~28℃時食慾最高,應加大投喂量至3~4次
  • 晴天多投,陰雨天少投
  • 水溫低於5℃或高於30℃時應停喂或少喂,水溫高於30℃時要加深水位降溫
  • 水色以黃綠色為好,泥鰍有露頭現象時需進行換水處理,及時注入新水。

四定

  • 定時,9:00和16:00
  • 定位,鰍窩處固定地點各投喂1次
  • 定質,保證投喂的飼料衛生、安全,無變質、無黴變
  • 定量,每日投喂量為泥鰍總質量的3%~5%,以1~2小時內吃完為宜。

水質管理

在泥鰍養殖過程中應10~15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量為田塊中水量的1/5~1/4,要保持水質新鮮,有15~20釐米的透明度。

每月田溝內潑灑1次生石灰水溶液進行消毒,生石灰15~20千克/畝/米,夏季高溫時應增加水位10~20釐米。

日常管理

經常檢查田埂及進水口和排水口處的防逃設施;檢查泥鰍生長和水質情況,及時調整餵食、消毒、換水等。

病害防治

  • 車輪蟲病 主要是寄生蟲導致的病害,發病時泥鰍常出現急促不安、浮於水面或在水面打轉、食慾減退等現象。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可用硫酸銅0.5克+硫酸亞鐵合劑0.2克,或90%敵百蟲晶體0.5~0.7克全池灑潑。

  • 水黴病 真菌性病害,泥鰍發病處長有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狀物。

防治方法:可用400毫克/升的小蘇打與食鹽配製成的混合液全池潑灑。

  • 爛鰭病 泥鰍發病部位發炎、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紅腐爛,嚴重時魚鰭脫落。

防治方法:可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0.5毫克/升的聚維酮碘全池潑灑。

4、慈姑種植

慈姑—泥鰍高效立體種養技術:一邊種慈姑一邊養泥鰍,生態種養,產值更高

品種選擇

選擇高產、抗病、市場需求量大,如揚慈412、寶應紫圓、蘇州黃等當地暢銷品種。

育苗

一般選擇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設施內進行慈姑無土育苗。

選用市售的育苗基質,選擇長54釐米、寬28釐米、高5釐米的育苗盤,也可以用水稻育秧盤。基質浸溼至“手捏成團、落地即散”(含水量60%)的標準,裝滿育苗盤後用木條或長尺刮平。

慈姑頂芽用清水洗淨後隨即放入濃度為15%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1小時,取出後再用自來水沖洗乾淨,晾至表面乾燥。慈姑芽頂尖朝上垂直插於基質內,扦插深度1釐米左右,頂芽間距2.5釐米左右,一般每盤扦插200~250個頂芽

設施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30℃,夜間溫度不低於10℃;扦插後7d(天)內基質溼度保持在60%以上,當葉鞘張開、抽出真葉後加大水分供應量。

頂芽底部有鬚根長出後進行追肥,每盤隨水追施三元複合肥(N-P-K為15-15-15,下同)3~5克,間隔10~15天后再追施1次。

定植

6月中旬,當慈姑幼苗具有4~5片葉、苗高25~30釐米時即可定植。定植時每穴栽1株,株距40~50釐米,行距50~60釐米。

慈姑—泥鰍高效立體種養技術:一邊種慈姑一邊養泥鰍,生態種養,產值更高

大田管理

肥料管理

慈姑需肥量大,追肥分3次進行,第1次在定植後15天左右有新葉長出時進行,每畝施尿素15千克或碳酸氫銨30千克

第2次在8月中下旬進行,每畝施尿素10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15~20千克

第3次在9月中下旬、慈姑球莖開始膨大時進行,每畝施三元複合肥25千克。

水分管理

定植後15天內保持5釐米左右的淺水層;定植後30天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至10~15釐米;8月中下旬以後保持8~10釐米的水層;9~10月球莖膨大時,降低水位至3~5釐米。

病蟲害防治

慈姑病害主要有黑粉病、斑紋病和葉柄基腐病。防治方法:可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4次。

慈姑蟲害主要為鑽心蟲,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嚴格按照各類農藥的限定濃度和用量使用,噴藥時先加深水位,藥物儘量噴施在慈姑葉面上,用藥後及時換水

5、收穫

泥鰍捕撈

9月下旬後可以採用捕大放小的方式分期、分批上市。

慈姑採收

慈姑地上部開始枯黃後採收,採收期可從11月持續到翌年3月慈姑萌發前。

(作者:張永吉,蘇 芃,張 瑛,張雲虹,陳 剛,陳以博,周如美 張永泰,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董興華,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蔬菜園區管理辦公室;嚴桂林,興化市大鄒鎮農業服務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