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身為東宮太后,慈安也曾掌握著紫禁城之巔的權力,站立在清王朝歷史轉折點上,為何在45歲那一年會一夜暴斃,離奇死亡?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咸豐的皇后,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滿洲鑲黃旗人。其在咸豐繼位之前就已進宮侍奉,1851年清文宗咸豐元年,咸豐登基稱帝,咸豐二年立為貞嬪,後晉為貴妃,然後策為皇后,時年僅16歲。後咸豐駕崩與慈禧共扶新帝繼位,兩人共同垂簾聽政,形成東宮西宮兩宮鼎立局面。於清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戍時,猝死於鍾粹宮,年僅45歲。

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病死說

太后慈安之死,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慈安太后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徐徹的《慈禧太后大傳》最能代表,隋麗娟在說《慈禧》中也表示,慈安是正常死亡的。那麼,慈安真的是生病而亡嗎?

病死之說在《翁同龢日記》中也確有所記載:

“初十,慈安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夜眠不安,子初忽聞呼門。蘇拉李明枯,王定祥送信,雲聞東聖上賓”。

而後翁同龢在午夜子時,被傳召於宮中,並於丑時正三刻入乾清門,同時也見到慈安死前的五處藥方,日記中是這樣寫的:

“到奏事處,則昨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膽星,藥方按雲類風癇甚重。”

這裡寫到慈安太后病情類似於中風,眾所周知,天麻的功效是治偏正頭痛、消風化痰、治中風手足不遂,而膽星是治療流口水,手足痙攣、改善哮喘呼吸急促的良藥。由此看來,慈安十之八九就是中風了,且《翁同龢日記》也有關於同治二年以及同治八年的記載:

“初九日,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躬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進菜葭子等,故功課大減,未作論,今補之。”

可見,十幾年前,慈安就已有兩次中風的病例了。但是,即便慈安太后有過兩次病史,以及死後所公示的五處藥方,都不能有充足的證據明確表示慈安皇太后是因病而死,藥方有很多存疑處,而且,按照《清稗類鈔》所記,左宗棠聽聞慈安身亡,驚悲之也是痛聲說道:

“昨日對時,上邊(慈安)清朗密,何嘗是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而《清稗類鈔》也有所記,慈安身感不適,御醫為其診治,診斷為“危機不需服藥”,後聞慈安暴斃,大戚曰:

“天地間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

觀此言論,當是為慈安的病情大感驚奇。

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自殺說

由此判斷慈安病死雖有依可循,但也只是翁同龢一人記載,有很多是來自於宮廷傳聞,仍存在較大的爭議,不可貿然斷定。還有傳聞說慈安被逼自殺,到底是真是假呢?

據《清稗類鈔》所記慈安有段時間獨視朝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以致慈安惱怒異常,遂“吞鼻菸壺自盡”。

但《清稗類鈔》是描寫當時朝野遺聞的野史書籍,可信度也不是很高。引用史學家謝國楨先生話來講“野史筆記不是在大量的史料基礎之上形成的記載,不具有權威性。”並且憑藉當時慈安的立場、地位以及性格是不會使她貿然做出自殺的選擇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代,連剪髮都被視為不孝,那麼自殺更尤為甚了!

況且慈安生性嫻靜謙讓又身居太后鳳位,出身貴族,自身所具備修養與家教,又怎會使她輕易斷送自己的性命呢?所以此傳聞的真實性是有待商榷,況且該種說法也不是史學家們所廣泛認可的。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主。東西宮太后垂簾聽政,權力之爭鯨波鼉浪,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又在上演著怎樣的明爭暗鬥?慈禧暗害慈安是虛是實?

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毒殺說

關於慈禧害死慈安的傳聞一共有三種:

一說法是慈安素日喜食一些小吃食,一日裡慈禧派人給慈安送去吃食,慈安太后午憩剛醒,見到送來的吃食芳香四溢,不顧禮制,拈來就吃,中毒而亡;另一種出自《清末權貴李蓮英》一書,書中記到慈安是喝了一碗毒湯死的;還有一種便是據《清朝野史大觀》所載,慈安因慈禧命太醫院用於其病狀不對症的錯藥害死的。

那麼這些事是否屬實是真還是假呢?事實上這些記載也並非是無依可循空穴來風,慈安和慈禧之間的矛盾確實已激化到了不可調節的地步。慈禧一個權傾朝野隻身誤國的女人,可謂之為一個歷史典型人物。而對於慈禧掌權的起點-——登太后之位,慈安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咸豐十一年,辛酉政變,時逢兩極鼎立王權之爭上演的水深火熱,一方是慈禧和恭親王奕訢,一方為顧命八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以及焦佑瀛,十一月,慈禧等人先發制人發動政變,而此時慈安作為正宮皇后,無論如何,地位是不容小覷的,那麼,她的加入無疑是推動慈禧觸碰皇權核心一記重擊,由此也拉開了東西兩宮垂簾聽政共主天下的局面,最終促使慈禧走上權力的巔峰。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權欲傾心的慈禧又怎會甘心與他人平起平坐,於是,隨著慈禧同慈安兩人矛盾愈發激烈,她一定會有所行動,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濤洶湧。

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兩宮矛盾

慈安慈禧矛盾重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是李蓮英之前慈禧的心腹大太監,巧慈安慈禧矛盾重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安德海之死,安德海是李蓮英之前慈禧的心腹大太監,巧舌如簧,機敏狡巧,非常伶俐,最是能哄得慈禧太后開心。不僅如此,安德海還具有兩項拿手的巧藝,一是他擁有著嫻熟的按摩手法,每逢慈禧稍有不適,安德海在她腰上背上一陣捏捏打打便能使慈禧頓感舒適,而另一項技巧,則是他很會梳妝打扮,慈禧素日裡對自己的滿頭青絲十分愛惜,並以此為傲,但平常宮女為她梳髮上妝時,總讓她感到疼痛不適,可偏偏這安德海卻是細心的可人兒,不僅能每次變著花樣的為慈禧梳妝,讓她看起來愈發年輕美貌,而且還能讓慈禧感到舒適不頭疼,於是,這安德海就得到了慈禧的寵愛。

果然男人有權就任性,即便他還不算是個完整男人!隨著慈禧對他的寵愛不斷增加,他愈發跋扈、恃寵而驕,連朝中大臣都怕他,皇上也要讓他三分,就連恭親王奕也曾吃過他的虧。甚至還違反清朝祖制,以尋制龍袍為由頭出了京去,一路上魚肉百姓,囂張刁蠻,居然攜帶婦女,並且還想成親,後來因過於張揚被德州知州趙新上報于山東巡撫丁寶楨,這安德海果真是不作就不會死啊!丁寶楨早就對其不滿,上報恭親王奕與慈安太后,慈安當即大怒示意將其立地正法,還抄了他的家,慈禧也因此失去了自己心腹大太監,不可能不為此結怨。

另一個原因則體現在慈禧最在乎的禮制問題,有日,兩宮太后依照祖制去東陵祭拜,古時陵墓是非常講究的,皇家陵墓更可謂是依山傍水風水寶地,一路上風景宜人,於是慈禧情難自禁便忘乎所以,竟在慈安太后祭拜的時候跟著她一同向前走去,慈安見狀冷臉嚴肅道:“先帝在時,都是帝后同祭,嬪妃是不能入列的,你且在後面等著,待我祭拜完,你方可能來”。聽罷,慈禧大感慍怒,說道;“你我同為太后,還分什麼先後?”慈安說:“我比你先入宮為皇后,這也是禮制,你怎麼就不懂事了。”慈禧聽後怒氣中燒,卻又不能在群臣面前失了自己的威嚴,只能強忍著,待回到宮中去便一病不起,後來遍集天下名醫醫治,終於尋來了一名叫薛寶田的神醫,最終被診斷為鬱勞成疾、心脾受損。

而後,此事過去沒多久,慈安便暴斃而死。

後來一次慈禧同光緒去皇陵禮祭拜,不想按規定祭拜,還生氣的把禮節單扔到地上,讓禮部重新制定。可見慈禧是有多在乎禮制問題,有多記仇,難怪她恨慘了慈安。 除此之外,慈禧最恨的便是載淳和光緒喜歡慈安甚於自己,慈安謙讓慈禧,同她一起撫育同治幼帝,並對同治無微不至照顧有佳,慈安曾對慈禧說:

“吾倆寡婦撫一孤子,設不幸奸人乘機造作語言,居間撥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

由此可見,慈安是一個以大局為重嫻熟有禮的人。於是,每次放學,載淳都願意去慈安那裡呆一會兒,最後才極不情願的回慈禧那裡,女人的嫉妒便由此生成。

更讓慈禧惱火的事就是,同治帝(載淳)在立後的時候竟然和東太后一條心,慈禧看中了年紀尚小、閱歷淺薄、易受操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而慈安選中的是出身貴族、知書達理、溫柔嫻慧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由此不難看出,慈禧明顯是為了私慾,而慈安則是真正的出於愛護同治,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同治才在慈安的鼓勵下選擇了阿魯特氏。

為此慈安慈禧兩人矛盾也愈發不可調節,並且慈禧是個十分記仇的女人,報復心理極重,因為兒子死前常常同她對抗,同治死後慈禧便遲遲不肯為他立嗣,並且逼迫處境尷尬的阿魯特氏吞金自殺。當然這都是後話 ,我們且看光緒對慈安慈禧兩人的態度又各是如何。

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光緒是慈禧的外甥,同治死後慈禧扶持光緒為儲君,在《德齡公主回憶錄》裡曾記到慈安和慈禧的教育方式很不同,這也加深兩人的矛盾:

“有時候她(慈禧)會對慈安說‘姐姐,這樣東西不可以給他吃,吃了會生病’,慈安則答道‘你要餓壞他了,妹妹’。‘我沒有餓壞他!’當慈禧這麼一說,表面上這件事就算解決了,但慈安卻會將光緒帶到一邊去,將他所要吃的東西儘量給他吃,結果光緒立刻會生病。”

“慈禧有時候會說‘他不可以同小太監玩耍,他們都是一群混蛋,免的他們把他教壞了!’慈安表面上對慈禧是同意的,然而過了一些時候,她將這件事思維了一下,仍舊把光緒交給太監們,以便他可以與他們玩個痛快”。

因此光緒對慈安很是親近,而對於慈禧卻表現得非常疏離,而且慈安還大力支持光緒進行洋務運動,嚴重威脅到了慈禧和一些舊官僚的利益。

據《慈禧外記》一書中記載還有兩件事關於慈安和慈禧。一件事是因為榮祿,清光緒六年,榮祿與同治留下的一個妃子偷情被人告發 ,慈禧不得已將其革職,榮祿是慈禧的心腹還曾是她的心儀對象,他一遭罷免,彷彿斷了慈禧左膀右臂,後來慈禧得知榮祿之事是“東邊的人”告發的,自然遷怒慈安。

另一件事則是,光緒七年,三月初,慈安為李蓮英的事和慈禧大吵了一架,只因為李蓮英恃寵而驕飛揚跋扈,只聽慈禧一人差遣,一日裡,慈安乘轎攆路過某殿,只見李蓮英在同一小太監摔跤,見慈安的經過置若罔聞,繼續與小太監戲耍並不請安,很是囂張,慈安見狀,大怒:“二百年祖訓安在?竟敗於豎子之手……”立即前往慈禧住處,訓了慈禧一頓,慈禧很是不服氣,兩人矛盾也因此再次加深。

由此看來,慈安和慈禧兩人果真是貌合神離,矛盾重重,慈安性格超脫,不善心機,殊不知此時已然危機四伏。慈禧一生狡詐,視權如命,素有專橫殘暴之稱,在同治十四歲時,慈禧試圖專政皇權,以同治頑劣不堪朽木難雕為由阻止他親政,而到了光緒十四歲時又是閉口不提。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她連對自己的親兒子都是如此,更何況是慈安呢!

事實上對於慈禧害死慈安一說,是大家普遍比較認同的推論,雖然學者徐徹的《慈禧太后大傳》中列舉了很多例子,認為慈禧是沒有必要害死慈安的,但那也僅是他一家所言,不能否認她們兩人矛盾重重,而慈安之死,慈禧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此之前,雖然兩人共同垂簾聽政,但慈安身為曾經的皇后,權力是遠遠大於慈禧的。《清朝全史》上也記載過慈安雖不喜政事,但是善於用人,陟罰臧否,賞罰分明,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顯然其尊貴程度遠高於慈禧。

東宮慈安太后離奇暴斃,是病發突然、被逼自殺,還是慈禧謀害?

結語

慈安死後,隱忍二十年的慈禧便一人獨掌大權,可謂是一手遮天,奕訢也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蹶不振,朝堂之上再無人能同慈禧對抗,以至於她後來成為一手控權的“女皇”,幹出了許多讓後人謾罵、不齒的事蹟來。

雖然僅憑這些推理,不足以斷定,但不可否認,慈禧擁有最大嫌疑。

慈禧對慈安的死顯然是非常開心的,草草辦了喪禮,王臣與太監宮女們也只是服喪27天就脫下了喪服,如若哪個臣子想要繼續為其穿喪服,不是遭到訓斥就是慘遭貶謫。

有人嘆到,“國母之喪如此,誠亙古未有也”。

慈禧的掌權大夢,由此開始。

參考文獻:《翁同龢日記》《清稗類鈔》《清末權貴李蓮英》《慈禧外記》《德齡公主回憶錄》《清朝全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