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問鼎到底想幹什麼

楚莊王侶,就是那個即位三年,一條政令都懶得發,左手薄鄭姬,右手抱越女,日夜尋歡作樂,還不準官員進諫——違者格殺勿論——的大浪子,在公元前606年,也就是他做楚王的第八年,帶兵勤王。在打敗陸渾戎之後來到周王城郊外閱兵,並向前來犒勞的王孫滿詢問“鼎的大小和輕重”。

這裡所說的“鼎”就是夏鼎,傳說是虞夏興盛之際,由九州長官所進貢的金屬鑄成,上刻九州山川及奇異之物,以一鼎象徵一州,合起來就是九州,也就是天下。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亡傳於商,商亡傳於周。自然是傳國之寶。當時周王室尚在,自然也就在王城。

楚莊王問鼎。從表面上看,是沒有見過那九尊寶鼎——問鼎的“的大小和輕重”,就是不知道大小,不知道輕重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寶物,應該祕不示人,以楚莊王的地位,是應該沒有資格一睹真容的。楚國是周文化邊緣地帶成長起來的諸侯國,雖然名義上為周王室分封,實際上跟秦國的情形差不多,其國家文化跟中原文化還是有較大區別的。特別是在春秋早期和中期,這種諸侯國因為沒有或者缺少以周禮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薰陶,所以也就很可能對周文化的禁忌缺少認識。

但實際上應該是對周王室權威的挑戰。在楚國,當初莊王的祖先熊繹自封楚王就是這種玩法。在楚王看來,實力才是重要的,套用一句現代話就是——有實力才會有地位。從這個角度看,楚莊王問鼎,其實就是對周王室權威性的一次挑戰。其言下之意就是——你周王室還有沒有與那九鼎匹配的控制局勢的能力?

楚莊王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到底想幹什麼?

楚莊王這一次是討伐陸渾戎成功。在尊王攘夷的背景下,他自然會認為自己是有大恩於周王室。在王城郊外閱兵本身就是一種武力的炫耀。這種時候,在他,自然是希望能夠得到周王的禮遇——比如接見,比如冊封什麼地……當初人家齊桓公、晉文公就是那麼玩的;而周王給的面子非常大。甚至要到外地去見那些霸主。他現在覺得自己就是當代的齊桓公晉文公,是當之無愧的諸侯霸主,那周王也應該給自己更高的禮遇。但即使是他帶著自己的軍隊在王城外閱兵——搞這麼大動靜,人家周王也只是派出一個王孫滿這個特別代表來應付。他自然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怠慢。

受到怠慢怎麼辦?

問鼎,以阿岔看,其實應該就是想要得到更高的待遇。因為這種話在一個特使面前不能直說——他不能直接跟人家說,我這次打仗有恩於你們,為什麼都不把我請到你們的王城裡去?。或者,我勞心費力做了這麼大的事兒,你家周王為什麼不出來見我?……這些話應該是他最想說的,但他說不出。同樣都是諸侯盟主,待遇卻不一樣,那自然是被人家看輕了。而在楚莊王,自然會認為那是周王室“驢死了架子不倒”,明明什麼也做不了,卻還要端架子,玩其臭講究。自然從心裡有點看不起周王室的意思。

你鼎有多大?有多重?其實說白了就是——

你周王室還有多大的能力,多大的號召力?要不是咱給你面子,你恐怕什麼都不是。都什麼時候了,都什麼光景了,還端架子,還裝腔作勢!

不滿是肯定的。“楚國只要銷燬刀劍上的尖刃就能鑄成九鼎”其實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訴王孫滿,周王朝已經不是過去的周王朝,楚國也早已今非昔比。這個時候還拿架子,是不自量力,是不識時務。

炫耀也是有的。

但更多應該是感到委屈。因為這個時候,楚莊王還需要周王室這個招牌。他所領導的楚國有能力打敗許多小國,甚至吞併他們;但他清楚,他還沒有能力跟當時的制度框架公開決裂。王室衰微是事實,但至少在尊奉王權上,哪怕僅僅只是名義上的尊奉的格局還沒有打破。在這個時候,誰敢公開跟周王室作對,那弄不好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而楚國,還沒有強大到能夠跟所有諸侯國作對的地步。所以,楚莊王應該還需要周王,周王室。當然,他需要的是周王室對他和他的楚國足夠的重視,他需要在周朝這個體系中更高的地位和權威。這一次他感到失望,感到委屈——付出了卻什麼都沒有得到,自然就會有——

怨氣。

但他最終還是灰溜溜地回去了。因為那個王孫滿對他玩了“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把戲。並沒有迴應他本質的訴求,而是給他了一串在委婉的忠告(具體內容見世紀楚世家-阿岔)。在大家都不想撕破臉面的時候,他自然只能——

灰溜溜地“撤軍回國”。

楚莊王問鼎想幹什麼?想要更高的待遇,想要更多的尊重。但還是碰了一個軟釘子。(2019/4/14阿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