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眾所周知,奇襲烏巢是官渡之戰的重要轉折點,也被認為是導致袁紹戰敗的直接原因。而作為袁紹方在烏巢的主將,淳于瓊也一戰成名,烏巢酒徒之名至今依然是如雷貫耳,只不過不是什麼好名聲而已。

但歷史真的如我們瞭解的這樣嗎?今天我就翻開史書,為大家詳細解讀一個不一樣的烏巢之戰,和一個可能顛覆大家認識的烏巢酒徒。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在文章開始之初,首先要講解一個小知識,淳于瓊並不姓淳,而是複姓淳于,名瓊,字仲簡。淳于姓有兩個來源,一個源自炎帝后裔姜姓,周武王時期封為公爵,並以封地為氏,稱為淳于公。春秋初年,淳于國被臨近的杞國所滅,也就是杞人憂天的那個杞國,公室及國民後裔便以淳于為姓。

而杞國國君為大禹後裔姒姓,在滅掉淳于國後,遷都於此,於是後世便將春秋之後的杞國稱為淳于國。後來杞國被楚國所滅,部分國人也以淳于為姓。

淳于姓當時主要聚居在齊郡(今山東臨淄一代),因此齊國曆史上曾有名人淳于髡、淳于越。後來隨著人口的遷徙,部分淳于族人遷移到河內郡(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而淳于瓊則是出身於漢末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的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一帶)。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作為歷史上的失敗方,袁紹麾下文臣武將如顏良、文丑、田豐、沮授、審配等均沒有被立傳。而身為烏巢之敗的最大責任人,淳于瓊更是隻能出現在他人傳記的隻言片語之中。所以我們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經歷,其歷史上最早的出場是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這時候他已經是西園八校尉之一。《資治通鑑》記載:

漢靈帝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

這八校尉可不簡單,是漢靈帝為了制衡外戚何進而專門設立,直接聽命於皇帝的軍事組織,有點類似於後來明朝的錦衣衛。可想而知,西園軍中上至將領,下至普通的士兵,自然全部都是精銳。雖然淳于瓊只是添陪最末,擔任右校尉,但看看八校尉其他的成員,便很難相信他是後世口中的“酒囊飯袋”。

不過還沒等到表現的機會,189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繼位。蹇碩欲除掉何進,卻反被殺,西園軍被何進接管,由中軍校尉袁紹統領。但不久後,何進也被宦官所殺,袁紹又率軍殺盡宦官。緊隨其後,董卓入京,西園軍不敵久經戰場的西涼鐵騎,曹操、袁紹等人外逃。於是,西園軍在成立僅僅一年後便土崩瓦解。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等到淳于瓊在歷史上再次出現,已是公元195年了,併成為了袁紹麾下的大將。前面曾經說過,淳于瓊是潁川郡人,而當初在袁紹控制冀州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深受信任的一個政治團體,就是由潁川人組成的潁川派,其主要人員包括荀諶、郭圖、辛評等人。

有資歷,曾和袁紹是同事,都是西園八校尉一員;又有盟友,潁川派作為靠山,淳于瓊很快在袁紹軍中佔據一席之地。

在195年冬,淳于瓊和郭圖一起,勸阻了袁紹準備迎接漢獻帝的計劃,打擊了沮授的地位。後又在199年,由郭圖進讒言,兩人一起瓜分了原屬於沮授的兵權,但因為官渡之戰的發生,而沒有真正落實。詳情可以看之前關於袁紹集團內鬥的相關文章。

199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率十餘萬精兵南下攻許都。當時曹操命臧霸率精兵出琅琊進攻袁紹的青州,阻斷其和徐州之間的道路,避免了袁紹從東部襲擊許都的可能。又命于禁守延津,東郡太守劉延守白馬,而曹操自己則帶領主力進據黎陽。

面對這種形式,《三國志·魏武紀》載: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

為解白馬之圍,曹操打算親自率兵救援,但荀攸認為袁紹人多,因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分散敵軍。於是,曹操依荀攸之計,先假裝引主力至延津,準備渡河攻擊袁紹後方。果然袁紹中計,分兵至延津,而曹操則趁機率輕騎從背後突擊白馬的顏良軍。猝不及防下,袁軍大亂,主將顏良也在萬軍之中被關羽刺死斬首。

已至延津南的袁紹,馬上派文丑、劉備追擊曹操。結果又中了荀攸的餌敵之計,因爭搶曹軍丟棄的物資而大亂,被曹操騎兵反擊,主將文丑死於亂軍之中。

接二連三的失敗,尤其是兩員大將被殺,使得袁軍的銳氣大搓。如果遇到一般的將領,很可能會乘勝進攻,但曹操在這時候卻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甚至可以說知道導致了奇襲烏巢的發生。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面對初戰大勝,曹操果斷放棄了所有的防線,全軍退守許都咽喉——官渡。這一意想不到的舉動,卻產生了巨大的戰略影響。

首先曹操軍力少於袁紹(可參看之前雙方兵力分析的文章),作為守方,如果要全面防守黃河沿岸,勢必導致兵力進一步分散,進而有被袁紹個個擊破的可能。

其次,曹操原駐地黎陽處於冀州地界,遠離許都,漫長的補給線,令糧草不足的曹軍雪上加霜。退守官渡後,地勢互換,曹操的補給問題,反而變成了袁紹的補給問題。如果沒有這條,奇襲烏巢將失去發生的先決條件。

再次,作為曾經的同僚,曹操深知袁紹性格。面對初戰受挫的恥辱,袁紹必定會惱羞成怒,只會緊盯著曹操不放,拒絕任何分兵作戰的建議,尋找絕一死戰的機會。

果然,如曹操預料的一般,袁紹親率十餘萬大軍,屯於陽武,並拒絕了沮授持久戰的建議,對官渡發起猛烈的進攻。於是十幾萬大軍,就被曹操死死的困在了官渡一地。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各顯神通的對峙了半年時間後,逐前提到的第二個問題終於出現了。便是戰線過長,袁紹要定期從冀州運糧到前線。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奇怪了,袁紹的糧食不是都囤積在烏巢嗎?

錯了,烏巢並不是袁軍的屯糧地。具體原因隨後將逐漸分析,但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你為統帥,會把糧草都放到四十里外嗎?不僅要三天兩頭的跑那麼遠去運糧,還要分兵防守,每天提心吊膽的。

公元200年,九月,曹軍偵測到了一個情報。《資治通鑑·卷六十三》載:

紹運谷車數千乘至官渡。荀攸言於操曰:"紹運車旦暮至,其將韓猛銳而輕敵。擊,可破也!"操曰:"誰可使者?"攸曰:"徐晃可。"乃遣偏將軍河東徐晃與史渙邀擊猛,破走之,燒其輜重。

這之中其實隱藏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便是袁紹營中糧草可能也不多了!

所以曹操當機立斷的派徐晃輕騎突襲袁紹的運糧草,打敗袁將韓猛,將數千車糧草輜重盡數焚燬。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冬,十月,紹復遣車運谷,使其將淳于瓊等將兵萬餘人送人,宿紹營北四十里。

若是平時,這幾千車糧草被劫,對於財大氣粗的袁紹來說只是小事,但是現在正在戰事之中,將士前面拼命,回來如果還要餓肚子那可是大事。於是袁紹馬上安排了第二批運糧隊,更為了萬無一失,命淳于瓊領兵萬餘,前往接應。所以曹操奇襲烏巢時,袁軍的兵力應該是一萬人加運輸隊原有的兵力,以及大量的民夫。

由此看來,袁軍糧草的確不多了,所以沮授對此還不放心,

沮授說紹:"可遣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絕曹操之鈔。"紹不從。(《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因為這次的運糧不同以往,估計是為了做長期戰鬥的準備,也防止經常運輸導致被劫的機率增加,袁紹一次性運輸了萬餘車。更派淳于瓊率領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將率兵萬人護衛。

只是,對於上萬車的輜重來說,萬餘人顯得有點杯水車薪。所以沮授建議袁紹派蔣奇另領一軍,一則在淳于瓊外圍作為警戒,二則作為犄角支援。但是,袁紹此時對沮授的信任已經大降,又自覺已經萬無一失,便沒有采納。(詳細可參考內鬥篇,沮授如何被排擠)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另外,大家有沒有留意“宿紹營北四十里。”中宿這個字?說明淳于瓊當天率領運輸隊到達烏巢,並只是在當地屯住休息。

還有之前我為什麼說烏巢不是袁軍的屯糧地?因為有一句話叫“人數過萬,無邊無際”,如果是十幾萬人的糧倉,那麼規模必定很大,防守的兵力、運糧民夫絕不少於數萬。那麼每天進出的人員車輛,川流不息,人聲鼎沸的,光是所起的煙塵,在好幾裡外就能清楚的被偵查到。

所以如果僅離大本營四十里外的烏巢,真的是袁紹的屯糧地,不出幾日就會被曹軍偵查到。也只有這種臨時的駐地,或者不知道什麼時候來糧隊的休息站,才不會被人偵察到,或特別關注。

但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烏巢在防守上的硬件措施是不夠的,估計也只是比野外紮營稍微好一點。

這也是為什麼沮授如此的謹慎,雖然被曹軍發現並襲擊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可惜不好的事,即便概率再下,也總是會發生的,所以這次墨菲定律再次立功了。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恰在此時審配以犯法為由拘捕了許攸的家人,導致其叛逃曹操,並把這個重大情報帶給了曹操。(參見袁紹內鬥篇)

《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輜重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若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

許攸一句話,實則透露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情報。一是袁紹上萬輛的輜重糧草今晚會在故市、烏巢過夜,且防備鬆懈。二是,袁紹營中的存糧已經不足三天使用,只要這次糧草再被劫,將無法第三次從冀州運糧,其軍必定潰散。

因此《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營,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軍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

這裡需要介紹一個名詞,叫做“營嘯”。因為古代很多普通士兵營養不足,患有夜盲症,再加上戰場的心理高壓,一旦發生騷亂,恐懼就會向病毒一樣迅速擴散,士兵變得如同喪屍般不分敵我的自相殘殺。營嘯是一切新手將領的噩夢,即使到近現代的戰爭中也時有發生。

而前面我們也提到了,這是一隻運輸部隊,除了淳于瓊的萬餘人外,還有大量的普通民夫,在遇到夜襲火攻之後,遠無法像受過訓練的士兵那樣恢復震驚,於是“營中驚亂”,反而成為了麻煩。

所以作為統帥的淳于瓊,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做出了兩個選擇:一是保持固守,二是向袁紹求援。這個決定本身並沒有錯誤,但是淳于瓊“低估”了袁紹,袁紹也低估了曹操。

在接到曹操奇襲烏巢的消息後,袁紹沒想普通人一樣急著救援,卻是想要做一筆大生意,趁曹操親率精兵外出的機會,攻破曹操本營,讓他無家可歸。

紹聞操擊瓊,謂其子譚曰:"就操破瓊,吾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

於是袁紹只派少量輕騎援助淳于瓊,而派張郃、高覽率重兵攻打曹操本營。但他低估了曹操,曹操既然親率大本營中的半數精兵攻打淳于瓊,又怎麼會沒有萬全的準備,於是張郃等人久攻不下。

而另一邊,天已經開始矇矇亮,淳于瓊等人見曹操兵力並不多;二是估計著袁紹的援軍快到了。《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會明,瓊等望見操兵少,出陳門外,操急擊之,瓊退保營,操遂攻之。

但是剛交手就發現,曹操這隻軍隊的戰鬥力實在不一般,於是淳于瓊趕緊退回營中繼續防守。而這時候,袁紹的援軍的確也快到了,當左右把敵情告知曹操,請求分兵阻擋時。曹操卻怒道:“賊兵在背後了,再告訴我!”

於是眾將士在曹操破釜沉舟的決心帶領下,殊死而戰,終於打破營寨,殺士卒千餘人,並將他們和淳于瓊的鼻子都割下,與牛、馬的舌頭一起送回給袁紹。

當曹操再次見到自己這位老朋友的時候,已經物是人非,看著那張沒有鼻子的臉問道:“你知道為何落得這個下場嗎?”淳于瓊答道:“勝負天定,還有什麼好問的!”

開始曹操想留為己用,並不想殺了淳于瓊,但是許攸卻說:“以後他照鏡子,永遠不會忘記今天的恥辱!”於是曹操才殺了淳于瓊。

《三國志·魏武紀》:

時有夜得仲簡,將以詣麾下,公謂曰:"何為如是?"仲簡曰:"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公意欲不殺。許攸曰:"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乃殺之。

官渡鏖戰:酒徒or背鍋?正史解讀一個你不知道的淳于瓊和烏巢之戰

因為烏巢被劫,糧草輜重全部被毀,而張郃、高覽也因此率軍歸降曹操。知道自己快要餓肚子的袁軍不戰自潰,袁紹和長子袁譚在八百騎兵的護送下,渡河逃跑,當發覺時早已追趕不上。而被袁紹丟下的數萬袁軍,只能盡數投降,並被曹操全部坑殺。官渡之戰,十一萬袁紹大軍,前後被殺七八萬之眾。

縱觀整個官渡之戰,奇襲烏巢看起來像是一次機緣巧合的意外,是許攸送給曹操的一場大勝。但實際上,袁紹卻是從一開始就一步步落入曹操的戰略圈套,曹操想要獲勝只需要一個機會,沒有烏巢,也許還會有白巢、黃巢。

而淳于瓊在烏巢之戰中的表現,其實並沒有錯誤,即使稱不上名將,但也有超過一般將領的水平,實在稱不上“庸將”。最後寧死不屈,英勇就義,也算得上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卻在千百年後,為整個官渡之戰背鍋,實在是可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