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春秋戰國 吳起 商鞅 李悝 史詩雜談 2017-04-07

世人多知有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其實另有一人,他的變法要比他們都要早,那就是戰國初期的李悝(kuī)在魏國主持的變法,史稱"李悝變法"。

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正是因為有他在魏國實施的變法,才使魏國富國強兵,成為戰國初期的諸侯強國。作為戰國諸侯中第一個變法者的魏國,經變法後其國勢在戰國初期達到高峰,魏國雄霸天下,稱雄於各諸侯長達五十年。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當時對其他各諸侯國的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戰國各諸侯國轟轟烈烈的變法浪潮。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李悝變法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變法,不僅揭開了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序幕,也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確立的標誌。

一塊兒先來認識一下此次變法的主持者李悝(kuī)與推動者魏文侯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李悝

(前455—前395年)戰國時期魏國人,河南濮陽人。中國戰國時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之相,主持變法。著有代表作品:《法經》《李子》,主張:不法古,不循今(法家反對保守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被史稱為"法家始祖"。

後世之司馬遷,曾評:"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 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魏國為什麼要變?

李悝生活在戰國初期,由於新建立的封建政權,面對著奴隸主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為鞏固和發展經濟,打擊奴隸主貴族的復辟勢力,確保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戰國初期各個國家紛紛掀起變法運動。

當時的魏國內憂外患:外部各諸侯之間征戰日烈,軍事壓力日益增大;在地理位置上也處於劣勢,魏國東為齊國,西是秦國,南是楚國,北是趙國,處於腹地,夾在中間腹背受敵。內部經濟上,魏本身就是晉國中相對落後的地區,在富庶程度上,魏不如韓,在軍力強悍程度上,魏不如趙。為增強魏國實力,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變法圖強。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其變法主要主張

1:政治: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

廢除奴隸制時代的世襲制度,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名言。根據能力選拔官吏,取消舊貴族原本享受的世襲俸祿,用來招募賢才。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腐朽落後的世襲制度的挑戰。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2經濟:實行"盡地力"、"平糴法",重農主義。

廢除傳統的井田制,採取"盡地力" "平糴(dí)法":盡地力指統一分配農民耕地,督促農民勤於耕作,增加生產。平糴法指在豐收時平價收購糧食儲存,饑荒時平價賣給農民,取有餘以補不足,以防穀物甚貴而擾民,甚賤而傷農。

廢除井田制下的土地界限,允許土地私有買賣,同時對境內所有土地進行測評,估算國家土地產量,制定合理稅收政策。按照土地貧瘠標準,分配給農民土地,鼓勵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這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其因此而富強。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3:法制:行法治,著法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

實行法治,建立完備的魏國法律《法經》,對於國家法令、政府職能、官員的升遷獎懲、軍功的獎勵,都做了最完備的規定。

4軍事:建立"武卒"制。

即對士兵進行考核,獎勵優秀者,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戰特點,重新進行隊伍編排。

此外,李悝為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佈,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世人多知商鞅、吳起變法圖強,卻不知他才是我國變法之始!

小史個人愚見:

落後就要尋求變革與創新,李悝的變法算是成功的變法,因其極大提高了戰國初期魏國的綜合國力。後有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都受其影響。

讀史明志,珍惜和平~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