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從一鳴驚人到差點取代周天子

楚莊王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一定的作用。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學派的“仁”的思想基本相符。

楚莊王在位時期,任用令尹孫叔敖輔佐朝政。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主張“施教於民”、“佈政以道”。孫叔敖重視民生經濟,制定、實施有關政策法令,盡力使農、工、賈各得其便。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芍陂(今安豐塘),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國力。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寫到“孫叔敖舉於海”,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諡號莊。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楚莊王——從一鳴驚人到差點取代周天子

一鳴驚人

直至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依舊在花天酒地,依偎於國君而生存的諸大夫心急如焚。

一日,大夫伍舉進見莊王。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你說說!”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隻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飲酒玩女人。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麼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麼能死呢?楚國又怎麼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蘇從十分痛切地說:“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後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必亡。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言已至此,您要殺便殺吧!”楚莊王忽然站起來,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隨即,他便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決心要大幹一番事業。

楚莊王——從一鳴驚人到差點取代周天子

楚莊王終於同意伍舉、蘇從等人的建議,決定此後遠離酒色,親自處理朝政,楚莊王開啟霸業自此始。

初露鋒芒

楚莊王親政的當務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國。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撇開令尹鬥般,乘坐戰車到抗擊庸國的前線,與前方部隊會師,親自指揮,將楚軍分為兩隊:子越從石溪出兵;子貝從仞地出兵,並聯絡秦國、巴國及蠻族部落合攻敵人。楚王督戰,將士們猛攻庸國。不久,庸國不支,宣告滅亡,楚莊王取得了親政以來的第一場勝仗。

楚莊王經平定內亂與滅庸後,統治已趨穩定,遂萌北上圖霸之志。中原諸侯仍以晉實力最強,它西抑秦東制齊,秦、齊雖強卻仍非晉之對手。時晉靈公也已親政,然大權卻依舊把持於趙盾(趙宣子)手中。靈公漸長,對內殘害臣民,對外受賂無信,故國內統治既不穩定,國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與權臣趙盾矛盾異常突出,勢同水火。這就為楚莊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時機。

公元前610年,晉會衛、陳等諸侯於扈,以鄭有二心於楚,拒絕鄭穆公與會,經鄭子家書告趙盾,申辯鄭居大國之間不得不從強令的苦衷,晉才允於請和。從中亦可知楚已復強,鄭不得不考慮與楚改變關係。

公元前608年,鄭即以晉無信,伐齊、伐宋,皆因受齊、宋賂,半途而廢,於是叛晉而“受盟於楚”。附晉之鄭,現在主動與楚結盟。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一些中原國家,開始看風使舵,認真選擇自己的出路了。恰在這時,陳共公卒,楚莊王不派人前往弔唁,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結盟。楚莊王見時機已到,立即親領大軍攻陳,接著又攻宋。晉趙盾率軍會宋、陳、衛、曹諸國軍隊於棐林,攻鄭以救陳、宋。

同年冬,晉為擺脫被動局面,從趙穿計,攻打秦之與國崇,想迫使秦來救,然後便於向秦求成,不料秦國並不理會。晉又攻鄭,以報北林之役。

公元前607年春,鄭受楚命攻宋,以打擊晉國。鄭、宋戰於大棘,宋軍大敗,鄭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華元逃歸,為宋築城。秦為報復去年晉侵崇之役,出兵攻晉,圍焦。秦、晉關係一度緊張。同年夏,晉趙盾解焦圍,接著聯合衛、陳攻鄭,以報大棘之役。楚莊王立即命子越椒領兵救鄭,趙盾以鬥椒屬若敖氏“殆將斃矣,姑益其疾”為由,悄然退去。鄭攻宋、秦攻晉,以及趙盾不敢與鬥椒正面交鋒,雖有晉靈公不君之故,也側面說明其時楚國實力日益上升,連一生不服軟的趙盾都不敢接戰。

楚莊王——從一鳴驚人到差點取代周天子

正當晉國外爭不利時,國內又因晉靈公暴虐,這年為趙穿所殺,趙盾等立公子黑臀為晉侯,是為晉成公。晉成公初立,即於公元前606年,就率軍攻打鄭國,抵達郔(今河南鄭州北),鄭被迫與晉和,訂立了盟約。

同年春,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至於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觀兵於周疆”。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徵九州,夏、商、周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標誌。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熾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一方面以“楚國折釣之喙,足以為九鼎”表示蔑視;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取代周王室條件還不成熟,便退兵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