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驟起-春秋

春秋戰國 中國歷史 楚莊王 秦穆公 姒通八達 2017-05-14

有多少個王朝興起,就有多少個王朝末日的來臨,有的如疾風迅雷般迅速掃進了歷史的塵埃和斑駁的史書簡冊之中,有的卻是在歷史時間的刀口上慢慢消損磨蝕,如同一房在風中被吹得吱呀響的草木房,雖腐朽衰敗卻仍能苟延殘喘矗立一段時間,今天要說的就是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一個時期-春秋時期


何為春秋

《春秋》是周王朝姬姓魯國的史官按年、季、月、日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後又經孔夫子加以整理修訂 ,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關於這一時期的起訖,除了此說法外,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趙薇韓“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里,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

衰微的王室

狼狽的東遷

西周末年,周幽王立寵妾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為嗣,廢申後及太子宜臼。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宜臼逃至申國母舅家,申侯遂聯合繒國和犬戎伐周,“烽火戲諸侯”一事使得幽王不得諸侯勤王,鎬京被破,幽王身死驪山,西周覆滅。申侯、魯侯、許文公等諸侯擁立宜臼為王,是為平王。次年(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因鎬京及王畿遭戰爭破壞,平王在晉、鄭、秦和其他諸侯的幫助助,遂東遷於雒邑(今洛陽),以逃避戎寇,東周時期開始,紛亂的春秋時期也隨之開始了。

顏面盡失的王室

平王東遷以後,周室漸漸衰落,平王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師,害死幽王,而申侯擁立平王,使平王有弒父之嫌,周天子在諸侯間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諸侯國勢力逐漸強大,互相攻伐,最後平王東遷,使周室只有一塊不足六百里的小地盤,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因與鄭國在邊境上的問題,周桓王率軍討伐鄭國,鄭莊公不僅敢於領兵抗拒,而且打敗了王師,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周王可謂顏面盡失,周王的地位已經嚴重下降,只是還保存著天下共主的名義罷了。鄭莊公帶兵東征西討,小霸中原。

刀劍與外交博弈-五霸爭雄

齊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年),中國春秋時齊國國君(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呂氏,名小白。僖公三子,襄公之弟。在位時期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號召“尊王攘夷”,魯僖公四年(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魯僖公九年(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召開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周襄王派宰孔參加,並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聯合中原各國攻楚之盟國蔡,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會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內亂,多次會盟諸侯,成為中原霸主。

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史記》和《漢書·諸王侯表序》與中學課本中被列為“春秋五霸”。宋桓公的次子,子姓,名茲甫,諡號曰“襄”,為宋國君主,稱“宋公茲甫”,簡曰“宋茲甫”(先秦貴族男子用氏,故不稱子茲甫)。被史料認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齊國平定內亂,擁立齊孝公,因此襄公小有名氣。平定齊亂後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與楚戰於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結果宋軍大敗,次年宋襄公因重傷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繼位。

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後受迫害離開晉國,遊歷諸侯。漂泊19年後終復國,殺懷公而立。文公對內,拔擢賢能:以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趙衰、胥臣輔其政;欒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將其兵;賈佗、陽子制其禮;魏犨、荀伯御其戎。晉民各執其業;吏各司其職。晉國由此大治。對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勤王事於洛邑、敗楚師於城濮,盟諸侯於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為後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道。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漢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寫作臧王,漢族,姓羋,熊氏,名侶(一作呂、旅。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應該稱為熊侶而不是羋旅),諡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也是五霸中唯一一個頂著王冠的諸侯。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莊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五霸的事蹟雖轟轟烈烈鼎鼎大名,然而五霸之中大多一代而霸,一代而衰,如齊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宋襄公宋楚之戰恪守春秋前的不合時宜的貴族戰爭禮儀而不聽取半渡而擊的建議,戰敗重傷而亡,秦穆公人殉子車氏"三良":奄息、仲行、針虎。

大夫奪權-三家分晉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實際上和一箇中等諸侯國地位相近,只是保有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頭銜,對各諸侯早已失去掌控能力。

風雲驟起-春秋

春秋主要諸侯國

春秋攻伐不斷,小國不斷被吞併。隨著鐵器的出現,生產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發展,在各國內部,卿大夫的封地采邑實力增強,勢力強大,動亂時有發生,弒君現象屢見不鮮。《春秋》和《左傳》中記載的弒君事件達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這也反映了西周東周交替時權力的急劇變化。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聯手在晉陽打敗智氏,其後逐步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趙國、魏國、韓國,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自此春秋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列國戰爭進一步加劇,開啟了又一轟轟烈烈的時代-戰國時代。

歷史小科普

假途滅虢,春秋初期,晉獻公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國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但虞(今山西平陸北)鄰虢的北境,為晉攻虢的必經之途。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採用大夫荀息各個擊破之計,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機滅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駿馬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虢。虞公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遂不聽大臣勸阻,不但應允借道,還自願作攻虢先鋒。當年夏,晉虞聯軍攻下虢國重鎮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使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要道。二十二年,晉又故計重演向虞借道。宮之奇用"輔車相依,脣亡齒寒"的道理,說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虢亡虞必亡,勸虞公絕不能答應借道。但虞公認為:晉、虞是同宗,不會相欺,拒不聽勸。十月十七日,晉軍圍攻虢都上陽(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區青龍澗河北岸的李家窯村)。十二月初一破城滅虢。後晉班師暫住虢國休整。晉軍乘虞不備,發動突然襲擊,俘虞公,滅其國。虢、虞亡國的慘痛教訓,使後世加強了弱國聯合抗擊強國的思想。

"五羖(gǔ,音谷)大夫",晉獻公假途滅虢,滅虞國、虢國,俘虜了虞君和大夫百里奚。晉獻公的姐姐嫁為秦繆公夫人,百里奚被當做陪嫁家奴送到秦國。百里奚逃離秦國跑到宛地,楚國百姓捉住了他。繆公聽說百里奚有才,想用重金贖買他,但擔心楚國不給,就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里奚逃到這裡,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他。楚國答應了交易,交出百里奚,這時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繆公解除了對他的禁錮,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里奚推辭:我是亡國臣,值得您來詢問?繆公說:虞國不用您,所以亡國了。這不是您的罪過。繆公堅決詢問。談了三天,繆公非常高興,委任其為上大夫,把國家政事交給了他,因為僅用了五張黑色公羊皮收買回來的,故號稱"五羖(gǔ,音谷)大夫"。

一鳴驚人,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沒有發號一項政令,也沒有一樣政績上的作為。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莊王不因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事先顯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