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左傳》2

春秋戰國 左傳 晉文公 申生 簡單說道 簡單說道 2017-11-05

一口氣讀完《左傳》2

《莊公》篇

曹劌論戰(本篇章唯一值得一讀的)

講述的是魯國大夫曹劌在齊魯之戰中獻策妙勝強齊的故事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進攻魯國。莊公應戰,大夫曹劌得知,求見請戰,商討對敵之策,認為莊公深得民心,能堪一戰。

雙方在長勺之地交戰,曹劌建議在齊軍擊鼓三通之後出兵,果然大勝。又在慎重查看齊軍的敗退車轍印,下令追擊。

大獲全勝之後,莊公為他如此做有何原因。曹劌回答說:雙方交戰全看士氣,第一通鼓時,士氣高漲,第二通鼓時士氣開始減弱,第三通鼓時士氣已經衰竭,所以此時進攻,憑藉我方士氣旺盛定能擊潰他們。後來,撤退之時,我怕他們設兵埋伏,所以看他們的車轍印很亂,知道他們是真的潰敗,所以才去追擊他們。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僖公》篇

1、齊桓公伐楚訂盟約

齊桓公派兵攻打楚國,楚成王派使臣到齊軍詢問齊國出兵緣由。齊國大臣管仲說到,因為楚國對周王室的祭祀供應不上,齊國代替周天子來追責楚國。使臣連忙致歉,並說一定不會拖欠祭祀貢品。

這年夏天,楚國使臣屈完到達以齊國為首的諸侯軍駐地,齊桓公對屈完說到,諸侯聯軍到此並非是為了幫助齊國,而是因為彼此的先輩國君都是好友關係罷了,並希望也能和楚國建立外交友好關係。楚成王本就有意如此,於是一拍即合。

於是,二者簽訂了同盟誓約。

其中,齊桓公還想炫耀武力迫使堆放屈服,屈完也是不卑不亢完成了任務。

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2、宮之奇力諫拒假途

講述的是虞國大夫宮之奇識破晉國的假途滅虢計,勸誡虞公不聽從終至亡國的事件。

期初,晉國曾經請求借路於虞國,順道去攻打虢國,滅掉了一個城池下陽。

這一次,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進諫說到,虢國是虞國的外部屏障,互為依存,如果郭國滅亡,虞國也會跟著滅亡。所以萬萬不可借道給晉國,所謂“脣齒相依,脣亡齒寒”,正是此理啊!

然後,天真的虞公說自己和晉獻公好歹是同宗,有些親戚關係,而且自己祭祀禮儀從不缺少,鬼神庇佑,不會出事。

同年十二月,晉國滅掉了虢國,晉軍返回途中,趁機滅了虞國。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3、晉獻公驪姬之亂

講述的是晉獻公夫人驪姬陰謀策劃了太子之爭的禍亂

晉獻公專寵驪姬夫人,驪姬想立其子奚齊為太子。驪姬早已和中大夫裡克預謀策劃,這天,驪姬對太子申生說到,晉獻公夢見了其母齊姜,讓申生去祭祀亡母。太子變去祭祀了,還把祭祀的酒肉帶回來獻給晉獻公吃喝。

只是,晉獻公出外打獵,六天後才回來,期間,驪姬早已在酒肉裡下了毒藥,晉獻公灑酒祭地,結果地上的土凸成小堆,拿肉給狗吃,狗就被毒死了。

驪姬便哭著說這些酒肉都是太子申生拿回來的,晉獻公大怒,要捉拿申生,申生得知消息逃到了新城。

有人勸告申生,如果去小晉獻公解釋,必定會水落石出。可是,申生卻說到,要是真相大白的話,驪姬肯定會被降罪。只是自己見父王年邁,身邊只有驪姬能讓他快樂喜悅,自己雖然無罪,但是卻無法取悅父親,所以不想去做辯解。

那人有問申生是否要逃走,申生拒絕了。說到自己尚未明察,自己就帶著弒君殺父的罪名逃走,根本不會有人接納。後來,申生在重重矛盾之中,在新城上吊自殺,以證清白。

誰知驪姬得寸進尺,還想陷害重耳和夷吾兩位公子,邊誣陷說二人也參與了太子企圖殺父的陰謀,二人得知後,各自逃亡出去。

至於後來重耳重新奪回大權,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卻是後話,此處不表。

本章旨在說明在面對陰謀詭計的鬥爭時候,採取一心委曲求全的態度如申生那般只會害苦自己,更會讓小人更加猖獗放肆。

4、子魚論戰,宋襄之仁

講述的是宋襄公的庶兄子魚在戰爭中反駁宋襄公軍事思想的故事

這年,宋楚樑國交戰於泓水。宋軍在河岸邊已經擺好陣列,眼見楚軍還咩有全部渡過河水,司馬公孫固勸誡到,說宋軍兵力本來就偏弱,趁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河,趕快下令進攻。宋襄公認為這樣有失道義,就拒絕了。

等到楚軍全部渡過河,公孫固提議趁者楚軍尚未排好陣列,發起進攻,還有機會獲勝,宋襄公依然拒絕了。

後來,楚軍擺好了陣列,兩軍交戰,宋軍大敗,宋襄公腿部還受了傷。

宋國人民知道後全都歸罪於宋襄公,宋襄公卻說,君子不殺傷殘兵,不擒拿老人。古時候用兵之道,不進攻沒有排成陣列的敵人。

子魚確認為這種說法極其迂腐,若是此說法成立,根本就不應該發起戰爭。既然戰事一開,不可以再去追求仁義道德,應該不擇手段獲取勝利。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5、重耳出亡

講述的是重耳歷經磨難,最終成為一代霸主的經過。

公子重耳遭受禍難的時候,始終都在躲避晉國軍隊的追擊,跟隨的人有狐偃、趙衰等人。

重耳流亡狄國的時候,當地人俘虜了某部落的兩個女子,叫做叔槐和季槐,並將此二人送給重耳。重耳娶了季槐,叔槐嫁給了趙衰。就這樣,重耳在狄國待了十二年後方才離開。

經過衛國的時候,衛文公不以禮相待。他向農夫討飯吃,結果對方卻給了他一塊泥土,狐偃說這是上天的恩賜,重耳扣頭感謝。

重耳也不是一直遭受白眼,他到了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將女兒嫁給他為妻,為姜氏,讓他在此安心生活。

重耳安於享樂,不願離去,他的隨從認為這樣難成大事,便偷偷商議如何能讓重耳離開。後來在姜氏的幫助下,把重耳灌醉,將他偷偷送出了齊國。(中國好妻子啊!)

可憐的公子又要四處流亡了,到了曹國境內,曹共公聽聞重耳的腋下肋骨相連在一起,,就想親自驗證一下。於是在重耳洗澡的時候,竟然去偷看。曹國大夫僖夫羈聽從其妻的建議主動向重耳示好,變主動送給重耳一盤晚飯,裡面藏有一塊寶玉。

到了鄭國,鄭文公並不待見重耳。大夫叔詹勸說重耳一直有都為才智之人追隨,再加上目前晉國內亂不已,重耳將來能夠重掌大權也未可知,希望鄭文公能夠以禮相待,鄭文公顯然沒有理會。

到了楚國,楚成王以禮相見,還設宴款待重耳一行人,重耳念其恩德,便許諾說,如果有天自己能夠重掌晉國,一旦晉楚兩國交戰,雙方軍隊相遇,自己便讓軍隊避讓九十里地。這便是“退避三舍”的來歷,楚成王心理欽佩,還派人送重耳一行人直到秦國。

重耳在秦國深受有待,秦穆公賜給了重耳五名女子作為他的姬妾,自己的女兒懷嬴也在其中,這便時“秦晉之好”的由來。

後來,秦穆公甚至直接派人護送重耳回到了晉國,後來更是在秦國軍事幹預之下,殺了晉懷公,登上王位,即晉文公。晉文公登上王位之後,大封有功之臣,介子推卻推辭了,以至於才有後來的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現的典故,即為寒食節的來歷。

6、展喜犒齊師

講述的是魯國大夫展喜犒賞敵軍而退敵的故事

魯僖公二十六年夏天,齊孝公領兵攻打魯國北部邊境。

魯國使臣展喜領命前去齊國軍隊面見齊孝公,說是讓齊國國君親勞大駕,特派自己來犒賞軍隊。

齊孝公得意的以為對方是來屈服的,便問到,魯國人害怕齊國軍隊嗎?展喜回答說,平民百姓或許害怕,但是大人君子都不害怕。展喜曉之以理,說到彼此先王們曾有盟約,疏導世世代代子孫都要互助互幫,不許侵害。這個盟約如今尚存,當年,齊桓公就是因為此盟約,解決諸侯糾紛,才會為人稱讚。

還說到,魯國一向尊重盟約,所以無所畏懼,齊孝公思之有理,於是領兵回去了。

7、晉楚城濮之戰

本篇章詳細講述了城濮之戰的由來和發展。

其中鋪墊超級多,不過都無關緊要。簡單地說,晉楚兩國本就想試探對方,正好藉助盟友的利益相關借題發揮,雙方戰事一觸即發。晉文公想起以前對楚國國君的承諾以及對方對自己的禮遇,頗有些為難。

將領中有人說道,楚國野心勃勃,早已吞併漢水以北許多小諸侯國,不能想著之前的小恩小惠,就讓楚國繼續恃強凌弱下去,晉文公於是決定抗爭到底。

這天,晉、宋、齊、秦四國聯軍,以晉為首駐紮在城濮,面對以楚過為首的楚、陳、衛、蔡等諸國聯軍,坦然無懼。

後來雙方交戰,晉軍同盟順利獲勝,後來,晉國同諸侯在周王室的廳堂訂立互幫互助的盟約,立誓說到,若是有人違背盟約,天人同勠。

小編語:這群人真是搞笑,拿盟約當廢紙,還動不動就結盟立誓。

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民未知禮,未生其共。

允當則歸,知難而退。

8、燭之武退秦師

講述的是鄭國大夫燭之武說服秦國退兵的外交辭令的故事

這次,晉文公和其岳父秦穆公聯合搞事情,派兵要攻打鄭國,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硬是湊數的理由),而且又親近楚國。

鄭文公甚是焦灼啊,大臣佚之狐建議讓燭之武去出使秦國軍隊,肯定能退兵。老燭這傢伙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得到重要,此時還耍脾氣說自己無能為力,鄭文公只得低聲下氣的求他,軟膜硬盤最終還是讓他答應了。

這天夜裡,燭之武從城牆上偷偷出去,面見秦穆公,對其剖析厲害。

老燭說到,鄭國和晉國相鄰,秦國距離太遠,即便整個鄭國都算作秦國領地,管理這麼遠的地盤也是頗為費事的。倒不如,留下鄭國讓它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臣往來,可以供給他們物資,對秦國也沒有什麼害處。

再說,晉文公甚是貪婪,曾經答應過將焦邑等地給秦國,結果他早就派兵在那裡修築工事,現在他名義上是幫助秦國,實際上則是想把鄭國作為自己的東邊屏障,這隻會白白損害秦國利益。

秦穆公一聽,覺得有理,於是竟然神奇的退兵了,並且和鄭國簽訂了盟約。(汗,又是屁用都沒有的盟約)晉國軍隊,眼看秦國撤軍,自己也撤軍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9、秦晉殽之戰

講述的是秦軍偷襲鄭國不成反被晉軍截擊打敗的故事

上面講到秦晉合攻鄭國又退兵的故事,當時,秦國曾派大夫杞子駐紮在鄭國以作為幫助(監視)。

這天,杞子派人傳來消息說,自己深受鄭國國君信任,甚至讓自己掌管國都北門的鑰匙,要是派兵偷襲,定能一舉佔領鄭國國都。

秦穆公頓時決定進攻鄭國(我說什麼來著,之前簽訂的盟約有個屁用?前腳結盟,後腳就攻打,無恥。),大臣騫叔早已收到消息說是晉國軍隊肯定會偷襲秦國軍隊,勸誡不要派兵,未曾有效。

可是秦國出兵的消息被前來經商的鄭國人弦高得知了,他連忙派人捎信給鄭國,早做準備。

鄭國戰時準備的舉動被秦國細作得知,秦國主帥說鄭國已經有準備了,還是撤兵算了,於是收兵回國。

同時,因為晉襄公以秦國沒有為晉文公舉哀,卻去討伐和自己同姓的國家為由,出兵偷襲(這流氓,當初你老爸和外公聯合派兵攻打人家鄭國的時候怎麼不說啊,恬不知恥)。秦國軍隊返回途中,在殽地遭遇晉國軍隊的偷襲,大敗,三軍主帥都被俘虜。

小編語:這章節精彩的是秦國和晉國各自出兵的理由,現在讀來簡直荒謬可笑,無恥至極。

輕則寡謀,無禮則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