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張嘴遊走天下,燕王之死、白起遇害、甘茂倖存,均與他有關


靠一張嘴遊走天下,燕王之死、白起遇害、甘茂倖存,均與他有關


文|淺水魚(讀史專欄作者)

01 隻言片語,激燕王自動禪位

聽說蘇代從齊國回來了,燕王姬噲便迫不及待地召見了他。蘇代本是派去齊國侍奉做人質的燕國公子的,這次是奉齊王之命回國覆命。

燕王一見蘇代,就開門見山地問:“齊王能稱霸嗎?”

蘇代說:“不能。”

燕王又問:“為什麼?”

蘇代說:“他不信任臣僚。”

於是,燕王把大權交給了宰相子之,以示他對大臣的信任。

堂堂一國之君,就憑蘇代隻言片語就放棄君王大權了,簡直太說不過去了,不深挖一下,還真是不能說服自己呀。

原來,這個燕王姬噲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崇拜唐堯虞舜,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建立一種君位任賢的制度。

他效仿堯舜,厲行節儉,愛惜民力,說起來倒是個勤政愛民的好君主,但是,這個德行高尚的君主智商可不高,在識人用人方面頗為愚鈍。

燕王讓位的宰相子之是個超級野心家。

他把燕王摸得透透的,極力迎合他讓賢推能的心理,在燕王面前表現出獨到的才能和無上的賢德,使燕王對他既讚賞又佩服。

須不知,子之的賢都是裝出來的,為了獨攬大權,他在燕國統治集團內部培植自己的勢力,培養了一批專門勸燕王禪位的謀士。

這這幫人中,蘇代是個核心人物。

蘇代利用燕王對他的信任,激燕王將大權交給子之,子之集團的其他謀士又進一步推波助瀾,沒多久,燕王就正式禪位於子之,自己倒成了大臣。

子之做燕王三年,國內大亂,齊國趁機攻打燕國,造成大量傷亡,燕國差點毀滅。

在這次戰亂中,子之被齊軍剁成肉醬,燕王姬噲也被殺害。從此,燕國與齊國結下了不解之仇,在以後的數十年間,燕齊戰亂頻繁。

對於這次燕國之禍,蘇代可難脫干係。

02 寒門之子,巧言躋身上流社會

戰國時期,能在統治階層佔有一席之地的人多是王公貴族,像被稱為戰國四公子的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不是王室成員就是貴族子弟,若想以平民身份躋身貴族之列可謂千難萬難。

但是,總有一些人不認命,雖然出身貧寒,卻不甘平庸,靠著勤學苦讀,研究古今學問和權謀之術,攢了一肚子謀略。

然後,他們便開始四處遊說,以三寸不爛之舌直戳各國君王和權臣的痛點,從而獲取當權者信任,為自己謀求富貴。

名貫古今的縱橫家蘇秦、張儀,包括做到秦相的范雎,都屬於這類人。他們的成功激發了許多貧下中農子弟的富貴夢想,蘇代便是其中之一。

蘇代是蘇秦的弟弟,當年蘇秦遊說列國執掌六國相印衣錦還鄉,蘇代親眼目睹了那個排場和氣派,於是,他也發奮圖強,學起縱橫之術。

蘇代沿著蘇秦走過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論才華,蘇代不輸蘇秦,而且,有了兄長的鋪路搭橋,他的仕途比蘇秦平坦的多。

蘇秦為助燕國到齊國行反間計而死於齊國,蘇代便趁機來到燕國,想要填補蘇秦的空缺。

為了成為燕國上賓,蘇代做足了功課。早在蘇秦在世之時,蘇代已經與燕國宰相子之結為兒女親家。

有了這樣一個大靠山,蘇代在燕國站穩腳跟便不是難事了。

他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燕王姬噲,他知道燕王一心想搏得賢名,成為堯舜一樣的聖君,便投其所好,在第一次跟燕王見面時就大談賢明國君的作為。

蘇代說:“我聽說賢明的國君一定願聽到別人指出他的過失,而不希望只聽到別人稱讚他的優點。”視

賢如命的燕王唯恐在世人面前落下“不賢”的名聲,立馬向他請教。

蘇代藉機向燕王分析七國局勢,洋洋灑灑說了千言,全方位多角度地替燕王謀劃。

蘇代深知燕王憋著一口氣要對付齊國,但燕弱齊強,燕王理想難以實現。

蘇代以此為突破口,為燕王設計了一條打敗齊國的計策,把燕王說得心服口服,從此對蘇代言聽計從。

如果蘇代能一心為燕國效力,倒不失為一個好幫手,但他哪有什麼忠心可言,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自己謀利罷了。

他費盡心力取得燕王的信任只是為了替子之代言,因為燕王深信他對自己有利無害,所以當蘇代勸燕王讓位變得輕而易舉。

以蘇代知人識人的才智,他肯定知道燕王把國家交給子之是所託非人,但他可顧不了那麼多,因為他的主子是子之,那才是他富貴的來源。

燕王和子之死後,燕國又立了新王,蘇代知道自己在燕國待不下去了,馬上給自己找了一位新主子。

如果你知道他的新主子竟然是齊國,大概也無力吐槽了吧。

蘇代雖說不講忠義,但他的才華還是有目共睹,被各諸侯國國君認可。一旦遇到需要拼智謀和口才的時候,大家都會第一個想到他。

03 解趙國之危,致白起抗秦王被殺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換掉老將廉頗,導致趙軍全軍覆沒,四十萬趙兵被武安君白起坑殺。

之後,秦軍繼續進軍,意圖攻破趙都邯鄲,滅了趙國。韓趙兩國十分恐懼,就派蘇代到秦國做說客,給了他大量錢財去打點。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蘇代以厚禮賄賂秦相范雎,得以跟他面談。

蘇代問:“武安君已擒殺趙括了嗎?”

范雎答:“是。”

蘇代又問:“就要圍攻邯鄲嗎?”

范雎答:“是。”

蘇代說:“這麼說,趙國就要滅亡了。趙國滅亡,秦國就要君臨天下了,武安君會位列三公。

武安君為秦國攻城略地,他的功勞即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呂望也不能超過。

如果武安君位列三公,您甘願屈居他的下位嗎?即使不甘心屈居他之下,可已成事實就不得不屈從了。”

范雎臉色有些難看了,蘇代繼續說:“如果把趙國滅掉,它北邊的土地將落入燕國,東邊土地將併入齊國,南邊的土地將併入韓國、魏國,那麼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了。

所以不如趁韓國、趙國驚恐之機讓它們割讓土地,就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勞了。”

蘇代一席話說得范雎如坐鍼氈,他知道自己能擁有今天的地位實屬不易,如果真如蘇代所言,失去這一切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

他可不願失去秦王的信任和現在擁有的一切,必須先發制人。

范雎馬上向秦王進言:“秦國士兵太勞累了,請允許韓趙兩國割地講和,讓士兵們休整一下。”

秦王聽從了范雎的建議,割取了韓趙的幾座城便停戰了。

武安君白起得到停戰命令,便知道是范雎在作梗,從此與范雎交惡,順帶著對秦王也不滿了。

這次停戰使秦國失去了滅趙的最佳時機,後來秦王再讓白起發兵攻趙,白起認為時機已過沒有勝算拒絕出戰。

秦王派其他將領出戰以失敗告終,便把怒氣發到白起身上,將他驅逐出咸陽。范雎仍然不放心,再次鼓動秦王賜死了白起。

白起雖然死於范雎和秦王之手,但蘇代卻是始作俑者。

作為韓趙的使者,蘇代這次行動完成得相當出色,不僅為趙國四十萬被殺的降兵報了仇,還讓趙國有了喘息等待援軍的機會,從而得以繼續存世數十年。

04 順水人情,救甘茂於危難之中

秦國著名將領甘茂得罪權臣,被參奏遭秦王懷疑,他心生恐懼,便逃出秦國打算投奔齊國。在逃亡的路上,恰好遇到替齊國出使秦國的蘇代。

落魄的甘茂請蘇代施以援手,對他說:“我在秦國獲罪,感到害怕逃了出來,現在還沒有容身之地。

我聽說貧家女和富家女一起搓麻線,貧家女沒有錢買蠟燭,就請富家女分一點剩餘的光亮給她。

這無損於富家女的照明,卻解決了貧家女的困難。

現在,我陷入了困境,而您正出使秦國,大權在握。我的妻子兒女還在秦國,請您拿點餘光救濟他們。”

蘇代答應了甘茂的請求,到秦國完成任務後,藉機勸說秦王:“甘茂不是個平常的人。

他在秦國居住多年,連續三代受到重用,從崤山要塞至鬼谷,全部地形何處險要何處平展,他都瞭如指掌。

如果他投靠齊國,與韓魏聯合,反過來算計秦國,對秦國可不利呀。”

秦王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蘇代說:“大王不如送他更加貴重的禮物,給他更加豐厚的俸祿,把他迎回來,假使他回來了,就把他安置在鬼谷,終身不讓他出來。”

秦王便賜給甘茂上卿官位,並派人拿著相印到齊國去迎接他。甘茂執意不肯回秦國。

蘇代對齊王說:“那個甘茂可是個賢人。現在秦國已賜給他上卿官位,帶著相印來迎接他了。

由於甘茂感激大王的恩賜,樂意做大王的臣下,因此推辭不去秦國。現在大王您拿什麼來禮遇他呢?”

齊王便安排給甘茂上卿的官位,把他留在了齊國。秦國趕緊免除了甘茂全家的賦稅徭役,用以同齊國爭著收買甘茂。

就這樣,甘茂最終沒有返回秦國,得到善終,而他的家人也平安的生存下來。後來,他的孫子中有個叫甘羅的,因為才華出眾,小小年紀便做了秦國上卿。

這一切,蘇代可是功不可沒。

蘇代,作為一名謀士,盡顯起巧舌如簧的本領,常常左右著時局的變化,令乾坤倒轉。

雖說他的作為都是為了追逐私利,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品行值得稱道,但是戰國時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能言善辯之士追風逐浪,才有了那麼多精彩紛呈的故事。

他們不是什麼偉人,卻創造了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