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春秋戰國 晉獻公 西周 趙盾 春秋時期 欲雲談史論今 2018-11-27

公元前662年冬,《春秋》中突然出現一條記錄:“狄伐邢(邢國,河北邢臺市附近)。”這一記載,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現狄人身影,也意味著中原狄禍的開始。兩年後,即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伐衛(衛國,河南鶴壁市淇縣),雙方在熒澤(今地不詳,當在黃河以北)大戰一場,衛軍潰敗,衛國因此國滅;公元前659年春,狄人再伐邢國,中原霸主齊桓公率領諸侯大軍前往救援,可邢國卻仍然不能倖免,也被狄人滅國!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狄人不出則已,一出就連滅兩國,而且還是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中原兩大姬姓諸侯國,瞬間震驚了整個天下!這兩個諸侯國,尤其是衛國,周王國下任何一諸侯國,都不敢說滅就能滅——狄人究竟是什麼來頭?實力居然如此強大?

戎狄、戎狄,雖然古時二者經常連說,但在春秋時期,戎與狄還是有區分的。

對於狄人,《春秋》及《左傳》中提到的主要有白狄、赤狄、長狄三大種群。

白狄主要分佈在陝西與山西黃河分界線以西,春秋以後長期是晉國的勁敵。大約在西周晚期,白狄分裂成兩個支派:一支仍居故地;另一支則涉河經山西以北東遷至河北正定一帶。東遷白狄後來又分裂成三部:鮮虞(河北正定)、肥(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鼓(河北晉州市)。

赤狄部落眾多,多散居於晉東南的太行山周邊:東山皋落氏大致生活在山西垣曲一帶;潞氏位於山西潞城東北;甲氏位於山西長子縣;留籲位於山西長子、屯留附近;鐸辰位於山西長治;廧咎如大致在晉東南(也有說山西太原附近);翟柤(音渣)位於山西翼城附近;……。主導滅衛國和邢國的狄人,就是指赤狄。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長狄歷史悠久,傳說夏商時期為汪芒氏,其首領為防風氏。長狄最早活動於浙江德清縣東部,春秋時期活動於衛、曹、宋、齊四國之間,建立了鄋瞞國。在公元前616年~公元前607年間,中原鄋瞞在魯、齊、衛三國的攻擊下,首領陸續被殺,餘族被迫投靠了赤狄。

這三支狄人種族中,對中原諸侯國影響最大的,就是赤狄;而赤狄諸部落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就是潞氏。


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為鄭桓公論興衰,在說到成周之北的形勢時,就已提到成周之北有潞氏國。可見,早在西周時,潞氏就已經成為一強大的國家。春秋時期,潞氏更成為眾狄首領。《左傳·宣公十一年》記載:“晉郤成子(郤缺)求成於眾狄,眾狄疾(痛恨)赤狄之役,遂服於晉。”此處的“赤狄”,就是指潞氏國。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公元前620年夏,狄人入侵魯國,攻打了魯國西部邊境。為此,魯國人趕忙向霸主晉國投訴。晉國正卿趙盾聽過魯人訴苦後,便派人去潞氏國,與前一年逃亡至此的狐射姑聯繫,對狄人侵魯一事進行譴責。狐射姑又將此事告知潞氏國宰相酆舒。酆舒沒有回答入侵魯國一事,卻問起毫不相干的另一事:“趙衰、趙盾誰更賢德?”狐射姑回答:“趙衰,如冬日之日;趙盾,如夏日之日。”趙衰就如同冬天裡的太陽,人們都期望它來取暖;趙盾卻是夏天的太陽,人們都儘量躲著他,以免晒傷。

潞氏國的宰相對他國政治人物品性如此關注,足見其國政治並不如想象中那麼落後。

然而,魯國遠在山東半島,潞氏國卻在山西太行山上,怎麼可能跨越這麼多中原諸侯國、前往攻打魯國?

入侵魯國的狄人,極有可能是長狄,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鄋瞞國。宋武公時期,鄋瞞首領緣斯曾經入侵宋國,結果為宋所敗,緣斯也被宋人所殺。雖然長狄身處中原,與赤狄相隔甚遠,但隨著赤狄消滅衛國與邢國,赤狄勢力也擴張至中原地帶。鑑於赤狄實力雄厚,長狄也臣服於赤狄,供其驅使。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所以,這次魯國遭受長狄入侵,晉國卻要責備潞氏國,就是因為赤狄為眾狄之長。

雖然傳統史書中對赤狄侵擾中原多痛恨不已,但卻鮮少有人去反思這一重大問題:從西周覆滅到衛、邢二國先後被滅,期間長達110年的時間裡,赤狄都與周王國的各諸侯國和平相處,為什麼他們會突然東出太行山,一舉滅掉兩個諸侯大國?


赤狄各大部落,絕大部分位於山西東部和南部。春秋初,在山西東南部,有一地區性大國開始崛起。

西周滅亡後的“二王並立”時期,晉文侯及時轉投周平王,讓晉國獲得了汾水流域土地。晉文侯死後,晉國陷入了曲沃與晉侯內亂,長期無所作為。直到晉武公時期,曲沃代晉成功,晉國才又重新走上了大發展道路。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晉武公死後,其子晉獻公繼位。晉獻公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清洗晉國公族,制定了晉國公子不能養於晉國的強硬制度,使異姓大臣在晉國脫穎而出,奠定了晉國日後快速發展的基礎。晉獻公時期,晉國吞併了眾多周邊國家,如魏國、霍國、耿國、虞國、西虢國等等,就是拜眾多非公族人才所致。然而,人們往往沒有注意到的事實是,晉獻公對於周邊戎狄的攻擊,卻意外地引發了東周江湖上一場連鎖大地震。

公元前672年,晉獻公討伐位於析城、王屋二山之間的驪戎,大勝而歸。此戰後,晉獻公得到了驪戎二女,引發了晉國曆史上有名的驪姬之亂。

驪戎不過是倒在晉獻公刀下的戎狄之一,《國語·晉語一》中,還記載了晉獻公伐翟柤(音渣)之事。翟柤為赤狄之一,其國有君有臣,國都還築有城牆,可見其文明程度已與周王國諸侯國相接近。晉獻公伐翟柤的時間,史書並未記載。從《國語》章節順序判斷,應該是在晉獻公將諸公子趕出國都、駐守邊疆之年前不久,也就是公元前666年左右。

晉人攻下翟柤後,對於赤狄的震懾作用,極為強大。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四年後,即公元前662年,赤狄就突然東出太行山,前往攻打邢國。此次赤狄攻打邢國,因為東周霸主齊桓公及時派兵救援,使得邢國倖免於難。

然而,晉國在太行山西部的擴張並沒有停止,赤狄向東部尋找生存空間的壓力仍然存在。

此次攻打邢國,不過是赤狄的一次試探性攻擊。


公元前660年,在太行山東、西兩側幾乎同時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赤狄入侵衛國。由於衛宣公無辜殺死太子姬急、姬壽事件,衛國人對於衛惠公、衛懿公父子都無好感。衛懿公繼位後,不理朝政,長年沉湎於嬉戲玩樂,更加大失人心。因此,衛國士人大多厭戰,在面對赤狄入侵時不願上戰場作戰。人心分崩離析的衛國,在赤狄強大沖擊力之下,很快就潰敗,衛懿公也戰死在戰場!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另一件大事,卻是晉獻公令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揹負著巨大壓力:為逼迫他,晉獻公命申生“盡敵而反(返)!”晉獻公此舉,遭到了諸多大臣的非議。然而,太子申生卻頂住壓力,出色地完成了剿滅東山皋落氏的重任,在稷桑大敗狄人後,順利地返回了晉國。太子申生這次征伐的結果,雖然史書中是輕輕一筆帶過,但對東山皋落氏而言,打擊卻是極為沉痛:從此以後,他們不得不遠離故土,往東逃竄,以尋找新的棲息地。雖然東山皋落氏早期棲息地在山西垣曲,但時至今日,山西方山縣、盂縣、昔陽縣、武鄉縣、垣曲縣等地都有名叫“皋落”的地名。這麼多地方都存“皋落”地名,也許就是皋落氏在不斷遷徙過程中所留下的痕跡。

兩件大事,《春秋》記載了狄人滅衛,卻沒有記載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左傳》中,是先述狄人滅衛,再述申生伐東山皋落氏。如此看來,應該是狄人先滅衛國,太子申生再伐狄人。然而,狄人滅衛已是當年12月,晉人伐狄人應該不會更晚。為得更好天時,晉人出兵時間應該是越早越好——畢竟越到年底,天氣越寒冷。因此,很可能太子申生伐皋落氏是在狄人伐衛之前。只不過,《左傳》為了釋經,才先說狄人伐衛,再說申生伐皋落氏。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晉國伐翟柤與伐東山皋落氏,剛好就發生在赤狄穿越太行山,入侵邢國、衛國前後,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正是由於晉人持續不斷地向赤狄發起攻擊,才迫使赤狄各部落不斷向東遷徙。如果衛國和邢國還如西周建國初期時那麼強大,晉人在西,邢、衛二國在東,就可實現對赤狄的兩面夾擊。然而,春秋之後,邢國與衛國的統治層日漸腐化墮落,貪圖享樂,以致兩國軍備長期鬆懈,最終被赤狄人一擊即潰,釀成了前所未有的滅國悲劇!

因此說,春秋中期的中原赤狄之禍,是因晉國興起而生。


公元前662開始入侵太行山以東諸侯國後,赤狄勢力正式擴展至中原。其後,赤狄又臣服了已在中原建立起國家的長狄鄋瞞,不斷地向中原諸侯國發起挑戰。

可在此期間,赤狄卻意外地與晉國建立起了長期友好的關係。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晉文公出逃時所奔之狄,很多史學家認為應該是黃河西岸的白狄。但以史書記載而言,重耳出亡時根本就沒有經過河西的數個諸侯國,如粱國、芮國、秦國等等,反倒是直接經過衛國、曹國而到了齊國。從重耳流亡路線分析,他所奔之“狄”,應該是赤狄。狄人伐廧咎如,取勝後又得二女季隗、叔隗,隨後送給了重耳。此狄人實力如此強大,那麼重耳所奔之狄很可能就是潞氏國。難怪後來狐射姑逃亡時也逃往潞氏國,這卻是有淵源的——他父親狐偃在潞氏國就已呆過十二年了。

因為這段交往,赤狄與晉國保持著半盟友關係。晉景公之時,甚至將自己姐姐嫁給了潞氏國君做夫人;可見,晉國與潞氏國交往之深厚!

魯國遭遇長狄入侵,之所以要找晉國幫忙,也就是因為晉國與赤狄的這段關係。

公元前607年,長狄鄋瞞在魯國、衛國、齊國的持續打擊之下,連續失去了三位國君。鄋瞞僅存的首領焚如被迫逃離中原,投奔了潞氏國。從此,赤狄正式接收長狄舊地,取代了長狄。

公元前606年,《春秋·宣公三年》記載“秋,赤狄侵齊”,這是“赤狄”一詞首次出現在《春秋》中。此後十年,赤狄一邊向山東半島大國齊國發起進攻,同時還不斷對強晉國發起攻擊。

赤狄如此囂張,終於引發晉國人高度不滿。

公元前662年~588年間中原狄禍:赤狄才是罪魁禍首,長狄不過幫凶

公元前594年6月,晉景公派荀林父出兵,一舉將潞氏國消滅;公元前593年,晉人再度消滅了甲氏、留籲、鐸辰三大赤狄附屬;公元前588年,晉人討伐廧咎如,將最後一支赤狄部落消滅。

從公元前662年到公元前588年,在中原橫行了七十四年的赤狄,此後再也沒有出現在歷史舞臺上。赤狄之禍,從此結束。回顧赤狄從崛起到消亡的歷程,正可以說:興也是因為晉國,亡也是因為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