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商鞅,秦孝公臨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卻成商鞅的必死緣由

春秋戰國 商鞅 秦孝公 秦惠文王 麼麼趣說歷史 2017-05-02

為大秦奠定一統天下基業的商鞅,為何會下場這般悽慘?至今想來,自商鞅開始,大秦的歷代相國(除了皇室中人)都一邊在為大秦效力的同時,一邊拼命地為自己撈好處謀退路,這亦是大秦的悲哀。

為保護商鞅,秦孝公臨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卻成商鞅的必死緣由說到商鞅必須死,一種說法是秦惠文王少年時因為觸犯大秦新法,險些被商鞅處理,最後連累自己的老師公子虔、老師公孫賈,而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這樣說道秦惠文王在少年時,被商鞅處罰後,流放在外,中途飽經辛酸,數次險些喪命,先前一富貴的公子哥,一下子掉落泥潭,心中怨氣可想而知!

為保護商鞅,秦孝公臨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卻成商鞅的必死緣由一種說法是商鞅變法,得罪了大秦的老世族,秦國的老世族者,以甘龍、杜摯等人為首,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以這二人的保守派,其實打心裡來說,其實是贊成秦國變法的,但反對商鞅激進式的變法,這二人的最後結局,史書上也沒有提及,料想不會像《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描繪的那麼陰險。

為保護商鞅,秦孝公臨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卻成商鞅的必死緣由商鞅之死,論導火索,其實恰恰是《大秦帝國之裂變》中那個一副“豪情壯志”的公子虔,正是他誣告商鞅“謀反”,才給秦惠文王以藉口去逮捕商鞅,其後發生了一件事,讓秦惠文王最終下定決心除掉商鞅。

為保護商鞅,秦孝公臨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卻成商鞅的必死緣由這就是商鞅舉兵反抗。而這件事確實商鞅必死的緣由,在商鞅變法期間,秦孝公就委以軍政大權,在河西之戰後又封了大片地區作為封邑,據說秦孝公去世前還想把王位傳給商鞅,不過這則消息有一定的誇張度,可以確定的是秦孝公去世前,給了商鞅一道保命計,這就是軍權,正是因為這,才成為商鞅必死的緣由。

為保護商鞅,秦孝公臨死前留一“旨意”,不料卻成商鞅的必死緣由秦惠文王繼位時的秦國是什麼樣子?商鞅自公元前359年開始變法,到公元前337年一直掌握秦國的軍政大權,威望很高,且要封地有封地,要財力有財力,要軍權有軍權,恰恰這一時期之前不久,晉國、齊國的權臣篡奪了王位,如果商鞅稍微有一點想法,秦國國君必定改姓!

如此,身負私仇的秦惠文王怎麼能放過這一大好時機,以一“謀反”的罪名逼得商鞅謀反,最終坐實了其罪名,並一舉剷除,此後,君威大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