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隨著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並獲周天子認可為諸侯,戰國逐漸拉開大幕,形成了主要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局面。但是在燕國和趙國之間還有一個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藉著中原亂世,悄然興起,試圖崛起為戰國第八雄。這個白狄人建立起來的國家就是中山國。

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趙國。趙襄子執政的時候,趙氏一度強盛,在三家分智、三家分晉均表現不俗。但是趙襄子在選立繼承人問題上做法欠妥當。趙襄子有五個兒子,但是在立太子的時候,沒選五個兒子之中的任何一個,而是選擇哥哥伯魯的兒子代成君。估計,趙襄子是為了彌補伯魯未能繼位缺失,執意要將代成君立為繼承人。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代成君先趙襄子去世了。正當趙襄子的兒子們為了重新獲得繼承資格歡欣雀躍的時候,個性執拗的趙襄子竟然宣佈代成君的兒子趙浣確立為趙氏的繼承人。

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趙襄子當國三十三年就去世了,趙浣即位,史稱趙獻侯。趙浣少年當國,趙國立即陷入危機。趙襄子的弟弟趙桓子立即對趙獻侯發難,驅逐了趙獻侯,自立為君。趙桓子當國僅一年就去世了,趙國人立即以趙桓子奪權為名殺了趙桓子的兒子,擁立趙浣復位,史稱趙獻子。正當趙國內亂不止的時候,魏國卻在魏文侯的帶領下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魏國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擠壓了韓國、趙國的生存空間。直到趙獻侯後期,歷史證明趙襄子託國非人,趙國一度衰落。中山國本來就像釘在在趙國後背上的一顆釘子,中山國在中山武公的英明領導下趁機壯大,一度呈現出在趙國腹地開花之勢。

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趙獻侯去世,即位之君是趙烈侯。中山國的攻勢再度加強。此時,在趙國國內產生了一種聲音,他們主張向魏國求助,藉助魏國的力量,解除中山國的威脅。但是他們在提出這種想法的同時,也在猶豫向國力日盛的魏國求援,是否是引狼入室,當年的“假道伐虢”順道滅了虞國就是晉國所為,趙國豈能分不清其中利害關係。再者,魏國是否會趁機獅子大開口,提出苛刻的條件。

此時的魏國,在魏文侯的帶領下,一度向西發展,控制了河西之地。但是,秦人的好戰與堅韌也讓魏國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在西擴受阻,南進無望的形勢下,魏文侯的戰略目標投向遙遠的北方。趙國國力日衰,讓魏文侯看到了北上的希望,而拿下中山國正是其戰略目標的關鍵。但是魏國與中山國並不接壤,拿下中山國必須越過他國,借道趙國是最佳途徑。於是,魏文侯一邊詳細謀劃,一邊積極準備,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魏國向趙國發出了借道請求。

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魏國的借道請求,讓趙國上下既驚且喜,驚的是魏國奪取中山之後,趙國的壓力相較於今天的中山對趙國的壓力更大,將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喜的是在趙國看來,魏國出兵中山取勝的可能性很小,到那個時候可以消耗了中山國、魏國,幸運的話他們兩敗俱傷,趙國將收漁翁之利。趙國君臣的矛盾心理,《戰國策》收錄了趙國君臣的對話,可以作為最好的證明:魏文侯借道於趙攻中山。趙侯將不許。趙利曰:“過矣。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則魏必罷,罷則趙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趙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趙也。君不如許之,許之大勸,彼將知趙利之也,必輟。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

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魏文侯派出大將樂羊,越過趙國突襲了中山國。在樂羊的出色指揮下,訓練有素的魏國大軍苦戰三年,終於攻破了中山國,解除了中山對趙國的威脅。魏文侯封公子擊為中山君治理中山,兵任命李悝為中山相作為輔佐。在公子擊、李悝、樂羊的努力下,中山的局勢逐漸穩定了。

戰國篇10:七雄爭霸中山起,魏借趙道鏟未盡


魏國把控下的中山對趙國的壓力果然如之前所料與日俱增。但歷史的發展也像趙利在《戰國策》中所說的那樣,魏國實力雖強,但治理中山國這塊飛地確實困難重重。隨著中山國殘餘在太行山中的壯大,最後中山國得以復國。

歡迎關注“歷史倪說”,與您一起分享歷史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