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覷的古代之“樂”,你知道多少?

春秋戰國 晉惠公 晉平公 師曠 中大博研人文商學院 2017-06-02

不容小覷的古代之“樂”,你知道多少?

中國古代有六藝之說:禮、樂、射、御、書、數。禮為尊,樂其次,禮主外,樂掌內,禮顯敬,樂示親,禮定異,樂為同。禮樂一家親,“禮樂制度”之稱為最好見證。六藝之中禮居第一,足見它的地位,但古之“樂”也同樣不容小覷。

在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樂一般指的是樂舞,即音樂與舞蹈。樂之所能為古人所重視,就在於它曉政治,通軍事,喜喪不可缺,宴飲不可少。《禮記》中又把“樂”和“禮”並立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禮節民心,樂和民聲。”可見其重要性。

春秋時期,風起雲湧,狼煙四起,鐵騎橫行,爾虞我詐,明爭暗奪,以利結盟,利去而盟散,親可結,心難連。你方唱罷,我登場。周成王“桐葉封弟”把其弟叔虞封於唐,唐叔虞之子燮(xie)繼位後更國號為晉。晉國在晉獻公時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獻公也曾雄姿英發,盡顯一代雄主本色,但英雄難過美人關。晉獻公卻在美人驪姬的妖媚下,竟然下狠心賜死了太子申生,迅速把驪姬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重耳、夷吾知道自己的父親把太子賜死後,生怕屠刀伸向自己的脖子,於是開始了流亡的生涯。晉獻公去世後,裡克一怒之下相繼殺了奚齊,奚悼子,將驪姬活活鞭死。流亡國外的夷吾卻通過雄主秦穆公的幫助回到晉國成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惠公。晉惠公坐了國君後,擺起譜來,把以前豪言壯言對秦國許下割地報恩的諾言,全然拋在了腦後,死不承認。秦國對這種厚臉皮也無計可施,畢竟秦穆公是晉惠公的姐夫(晉獻公的女兒,晉惠公的姐姐伯姬嫁給了秦穆公),作為姐夫的秦穆公也沒有對這位言而無信的小舅子計較。前647年(晉惠公四年),秦國遇上荒年,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當然,想到的是既有親戚關係又曾施恩的晉國。本想,晉國能多少借些米,以解燃眉之火,沒想到晉國毫不念親情與恩情,不借就算了,居然趁火打劫,大舉進攻秦國。秦國是又氣又恨,發兵迎擊,沒想到無情無義的晉國被打得一敗塗地。令秦國憎恨無比的晉惠公也被擄了去。但秦穆公看在自己夫人(晉惠公姐姐)的面子上,把小舅子放了回去,要求秦惠公把太子圉送到秦當質子。後來,圉卻一聲不吭從秦國就跑回晉國,父親死後,作為惟一的兒子,圉理所當然的當上了國君,即晉懷公。晉懷公也不是善茬,處處和秦國作對,曾經不辭而別就逃回國,也為秦國所顧忌。所以,秦國不能把精力都放在降服晉懷公的身上,於是把視線轉移到了懷公的伯父流亡國外的重耳身上。

不容小覷的古代之“樂”,你知道多少?

流亡的重耳一番周折之後,最終來到秦國,秦穆公對他禮遇有佳,曾多次宴請他。在一次宴會上,重耳即點歌一曲,讓樂師演奏之,歌名為《河水》,寓意他要像百川歸海那樣心悅誠服地敬重秦穆公。此樂一停,秦穆公隨即點了一曲《六月》,此曲是講一位周朝的大臣輔佐周王的故事。寓意秦穆公對重耳寄予厚望,希望重耳能重返晉國,掌握政權,來共同輔佐周天子。當時,身邊大臣趙衰馬上對重耳說“趕快拜賜”,於是重耳立即向秦穆公稽首下拜。趙衰說:“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公元前636年正月,重耳在秦兵三千人的護送下,回到闊別二十年的晉國,入國都絳,即位,為晉文公,不久成為春秋第二位霸主。懷公逃到高梁,不久被殺。

可見,古之“樂”在宴會中,政治中的強大作用,就在那“樂”的往來之間,可看出一個人的造詣,性情,品德。 “樂”的魅力在於可在聆聽之中拉近彼此的心,帶來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機。重耳不就可以把政治融於宴會“樂”的高雅之中,彼此心照不宣就獲得了秦穆公的讚賞,信任。實為“樂”之功勞。但“樂”不僅可曉政治,也可通軍事。

公元前552年,晉國在晉平公的統治下,同宋、衛等國結盟,再度恢復文公時的霸業。據史傳,晉平公曾為救兄弟國魯國,並以此炫耀自己的國力及號召力,糾結各路諸侯國向齊國發起進攻。在晉國的帶領下,各諸侯國殺氣騰騰,所向披靡,直搗黃龍,直逼齊國都城臨淄。這時遠在南方的楚國,抓住時機,趁鄭國國君鄭簡公率軍助晉軍攻齊,鄭國國內空虛之際,竟出兵攻鄭。晉平公知道這緊急情況後,只得暫罷攻齊之舉,遂率兵救鄭,所帥聯軍馬不停蹄行至鄭國邊境的祝阿,卻得知楚兵已至鄭境的魚陵。平公雖然率領各國聯軍,但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開始猶豫起來,畢竟楚國人多勢眾,恐難取勝,如果一戰而敗,恐怕在小兄弟國面前抬不起頭來,那還如何做聯軍統帥。這時盲音樂家師曠從話語中聽出平公的擔憂,遂“以聲卜之”。他先吹奏了《南風》律歌,又吹奏《北風》律歌,然後對晉平公說:“《北風》樂聲平和可聽,《南風》樂聲不揚,並且多有肅殺之聲,以此推斷,不利於楚軍。不出三日,必有好消息。”果然,三天後鄭國守城將領來報:因南邊連日大雨,山洪陡漲,楚軍不堪其苦,只好撤兵而去。 雖然故事有點杜撰的意味,即使故事真如史書所記載的那樣,“以聲卜之”而靈驗,那也是事有湊巧。雖為迷信,但從側面足以看出“樂”在古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及古人對“樂”的崇尚,敬重,信仰。軍國大事有時也依賴於“樂”的神韻,音律,因此“樂”可通軍事。

不容小覷的古代之“樂”,你知道多少?

古人認為靡靡之音可使人消沉、頹廢,不思進取,如果庸君聽了,喜而忘倦,荒淫無道甚至導致亡國之禍。高雅之音”可陶冶情操使人清神凝氣、心曠神怡、敬謹莊重。

據說,晉平公曾要求音樂大師師曠演奏悲涼之曲《清徵》,但師曠認為“古代能夠有資格聽《清徵》的,都是有德有意盡善盡美的國君,晉平公顯然還沒達到那個欣賞的水平。”因此,師曠拒絕演奏給晉平公聽。師曠越是不願意演奏,晉平公越是有好奇心,非要聽一聽。最後,師曠實在拗不過國君,只好拿出了自己的絕活,開始彈起一曲《清徵》。當他用奇妙的指法撥出第一串音響時,只見16只玄鶴從南方冉冉飛來,一邊伸著脖勁鳴叫,一邊排著整齊的隊列展翅起舞。當他繼續彈奏時,玄鶴的鳴叫聲和琴聲融為一體,在天際久久迴盪。即使身為國君的晉平公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此種奇異的景象。於是,激動的提著酒壺,離開席位邊向師曠邊敬酒邊問道:“在人世間,大概沒有比這《清徽》更悲愴的曲調了吧?” 此一問卻把師曠難住了,一是如果對君主之言不能如實以答,不是為臣之道。二是怕國君聽了不該聽的樂曲,會導致不必要的麻煩。猶豫之後,師曠還是如實以答:“《清徽》悲愴的曲調遠遠比不上《清角》。”平公一聽,更加觸動了自己的興奮點,執意讓師曠再談一曲《清角》。師曠急忙搖頭道:“使不得!《清角》可是一支不尋常的曲調!它是黃帝當年於西泰山上會集諸鬼神而作的,怎能輕易彈奏?若是招來災禍,就悔之莫及了!”此時,平公正在興頭上,哪能聽得盡這些廢話,說道:“你儘管彈你的,不必過慮,上古之事更加久遠,怎能禍及現在呢?你彈來聽聽又有何妨?”師曠見晉平公一定要聽,無可奈何,只好勉強從命,彈起了《清角》。當一串玄妙的音樂從師曠手指流出,人們只見西北方向,本來晴朗的天空頓然滾起烏黑的濃雲。當第二串音響從琴絃升起,飄離殿堂時,只見狂風暴雨應聲而至。當第三串音響驟起,但見冷冽的狂風呼嘯著,卷翻了宮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內的一幅幅帷幔,各種祭祀的重器紛紛被震破,屋上的瓦墜落一地。平公聽後後悔莫及,嚇得抱頭鼠竄,趴在廊柱下,驚慌失色地喊道:“不能再奏《清角》了!趕快停止……”。平公怕在演奏下去,不僅宮殿沒了,連自己的小命也搭在裡面了。於是,師曠停止了演奏,就在他手離琴絃的那一刻頓時風止雨退,雲開霧散。此故事顯然是把“樂”與品德連在一起。君子雖有德,但也有等級之分,德行不足,焉能聽與之不匹配的 “樂”,執意聽之,禍將頓生。難道忘了當年紂王亡國的靡靡之音嗎?

可見,古代“樂”在政治、軍事、德行方面的有其獨特的功能,重要的作用,深遠的影響。今天,音樂相比古代“樂”在某些方面有些弱化,更傾向於娛樂,更成為陶冶人心的主旋律。因此,現在的音樂最基本的存在價值是要能“走心”,雖然眾心難調,音樂難做。但,經典音樂的出現不正是歷經幾代“人心”的洗禮,最終在千錘百煉中凸顯出自己獨有的價值。所以,古今音樂都有它存在的獨特魅力。

不容小覷的古代之“樂”,你知道多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