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慘敗後,趙國是如何在邯鄲之戰大獲全勝的?

比起邯鄲之戰,大家似乎對長平之戰的印象更加深刻,然而同樣發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兩場戰爭,趙國剛剛經歷了長平之戰的慘敗,竟然就立刻在邯鄲之戰中翻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長平之戰慘敗後,趙國是如何在邯鄲之戰大獲全勝的?

邯鄲之戰發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時正由趙孝成王即位。趙孝成王一生守衛邯鄲、退卻秦軍、開闢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時期,趙國國勢逐漸轉衰。

公元前245年,趙王去世,太子趙孝成王趙丹即位。剛即位時,秦國攻打趙國,奪去了趙國三座城池。眼看著秦國還要繼續攻打趙國,趙王向齊國求救。齊國回覆說把趙王的弟弟長安君當作人質送到齊國,齊國才出兵。最後,長安君依照約定前往齊國,齊國出兵為趙國解圍,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聯合齊國阻擋了秦國的進攻。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攻佔了野王,切斷了上黨通往韓都新鄭的道路,韓國遂獻上黨郡給秦國以求和,但上黨郡守馮亭卻將上黨私自獻趙,希望聯趙抗秦。

長平之戰慘敗後,趙國是如何在邯鄲之戰大獲全勝的?

趙孝成王冒然接受,遭到秦國報復,秦王命將軍王齕率軍進攻,從而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

長平之戰是一場秦趙之間的大決戰,是秦國統一之路上的關鍵之戰,雙方共出動兵力達百萬之眾。

長平之戰中趙國國君誤中反間計,罷免了老將廉頗,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而秦軍卻暗中用大獎白起,且秦國國軍得知趙軍被圍後,抓住機會,舉全國之力滅趙,最終導致趙國45萬大軍活活被埋。

長平之戰慘敗後,趙國是如何在邯鄲之戰大獲全勝的?

而且趙國國君根本就沒有認識到長平之戰是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失敗自然。

邯鄲之戰是繼長平之戰之後的一場戰役,涉及到四個國家,秦國、趙國、魏國、楚國。其中秦國自成一隊,有六十五萬兵力,趙魏楚成為聯軍,有約六十萬兵力。但是最後,秦國沒有戰勝趙魏楚聯軍,反而損失慘重。

秦國失敗有很多原因,第一個,就是沒有事先估量好自己的實力。當時秦昭王派出徵被白起拒絕,因為白起注意到經過,秦軍傷亡慘重,精銳部隊損失大半。但是秦王對自己的軍隊十分有信心,仍然揮軍伐趙。

長平之戰慘敗後,趙國是如何在邯鄲之戰大獲全勝的?

第二是秦國將士的心沒有趙國的齊。白起在長平之戰時發現趙人的戰鬥意志十分頑強,且他們的頑強在於內在的民族氣質,不像秦國要靠著利誘才能激發士卒的戰鬥激情。在邯鄲之戰中,雖然邯鄲城內傷員遍地,但士氣高昂。趙國民眾可以“以骨為炊”、“刎子而食”,秦國士卒卻怨聲載道,疲憊不堪。

第三是秦國沒有考慮到魏楚的動向。之前在長平之戰時,秦國就因為擔心魏楚的威脅而暫時接受了趙國的求和。此次邯鄲之戰中,魏楚成了趙國的聯軍,三方齊力,打擊了秦國的囂張氣焰,嚴重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這是戰國後期非常有名的一次合縱之戰。

長平之戰慘敗後,趙國是如何在邯鄲之戰大獲全勝的?

因此邯鄲保衛戰之所以能大獲全勝,不是因為趙國軍事實力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秦國在長平之戰後野心膨脹、妄圖乘勝擴大戰果而全面打擊的策略同時觸動了多國的根本利益,激發了趙、魏、楚、韓抱團取暖,予以絕地反擊。

之後秦國改弦易轍,堅持採取之前范雎遠交近攻政策,肢解了合縱聯盟,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完成了大一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