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崛起》:戰神白起

-1-

古道,西風,長亭。

一位老者,神情愴然的仰望天空,璇璣恢復了平靜。

“早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他說,“但我竟仍心存僥倖,幼稚!”

他問來者,“我王對夫人怎麼處置?”

得知不殺後,他安下心來,神情懇切,“請求大人……不要讓夫人看到我的屍首。”

獲肯後,他再無牽掛。

表情堅毅,持秦王劍面向沙場方向,默然,靜立。被他欺騙而遭殺的二十五萬趙國降卒的哀嚎掙扎在腦海裡一閃而過。

夫人趙蔓取水回來,亭內只有一灘鮮血,和血染的長劍。

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2-

戰神白起,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眉(今陝西眉縣東)人,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其父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夠像吳起(和孫武並稱為"孫吳")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就給兒子起名為起。

白起少年時就沉默寡言,隱忍果斷。

他常在岐山附近觀察地形,模擬排兵佈陣,對兵書戰策十分痴迷。

十五歲從軍,因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漸漸地引起了秦權臣穰侯魏冉(宣太后弟弟,秦昭王舅舅)的注意,便把他調到自己的身邊,著意培養。

他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威震六國。

秦昭王十三年,任“左庶長”,次年升“左更”;伊闕之戰後因功晉升為國尉,十五年再升大良造;二十八年攻陷楚國都城郢,受封為“武安君”。

“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關於白起有史記載37年,其中35年都在征戰,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

他戰無不勝,故稱“戰神”。

他具備一個優秀將領的一切素質,冷靜、靈活、善斷,軍事直覺一流!

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強的大局觀,對戰爭局勢、各國總體形勢,都瞭如指掌。

他善於分析敵我形勢,“因勢利導”,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進行毀滅性進攻。

伊闕之戰,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郢都之戰,採取掏心戰術,幾萬精銳橫掃半個楚國,輔以水攻;長平之戰,佯敗誘敵,再分割包圍,成功殲滅。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200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3-

白起征戰六國,為秦統一六國做出巨大貢獻。

秦昭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翦伯贊),奠定了秦一統天下的基礎。

白起功不可沒。

伊闕之戰他大破韓魏聯軍,殲滅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攻陷楚國國都郢,迫使楚國遷都,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經過這些重要戰役,原本可與秦抗衡的幾個大國(除了齊國受益於蘇秦的計謀),面對虎狼秦國,已無招架之力。

-4-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歷史上的英雄不少,很多時候真正打動人心的不是他們的豐功偉績,而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女人,他們的鐵血柔情。

有愛的英雄才有溫度。

白起的女人叫趙蔓,趙國人。殺了強姦自己的繼父後逃難至秦,希望入秦新軍以求生計。

秦軍不收,爭執不下。

恰白起經過,半是玩笑的約定:若打贏了一兵士,便可入軍。

他希望她知難而退。

她也深知自己不是對手,卻有股拼命的勁。連番幾次被打倒在地,又執拗的爬起來……

這姑娘,有點意思,白起便帶其回咸陽。

後當秦王面,冷不丁的求婚於她。

戰場上肅殺之氣森然的武安君,面對心愛的女人立馬化身霸道總裁,又萌又有愛。

趙姑娘:(跪地哭而不語)

白 起:姑娘是不願意嗎?

趙姑娘:將軍,小女不配。

白起:姑娘,就不要讓王上為白起的家事費心了,白起還有很多的仗要打,委屈姑娘了。

秦王:嫂子,就別哭了,今後我白大哥就託付給嫂子了。

白起(點頭行禮):拜託了!

白起是軍事天才,也是撩妹高手,更是寵妻狂魔。劇中渲染其愛情的場景不多,但每一個都實力虐狗。

趙蔓不能生育,勸其納妾,他說:“軍中將士都是我的娃娃。”

對趙軍降卒的處理,秦王欲殺卻不言明,以一空詔試探之,美其名曰“任其自行定奪。”趙蔓不知其間利害,對其殺趙兵的命令不解,反應激烈,拔劍對之。他不解釋,也不躲閃,只希望她和他們都“只恨他一人”。

長平大戰後,被降為普通士兵。一日,和趙蔓閒坐庭前,她問,“當初你怎麼就看上我了呢?”

戰神微微側轉,微笑,“我看走眼了。”夫人的小拳頭便落花般捶在他的肩頭……

-5-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

白起勞苦功高,卻不恃功而驕,對秦國赤膽忠心。這點連真小人範睢都心生佩服,在秦王面前直稱其“英雄!”

只是對秦王來說,“愛國”比不上“忠君”重要;對範睢來說,謀私的路上,管你是不是“英雄”,擋路者殺!

客觀的說,自範睢入侵被重用,白起的失意已成定局。

他早年受穰侯魏冉的知遇之恩,依靠軍功一躍為“三貴”,後宣太后和穰侯相繼被收權,他也一度處於政治邊緣。

後因上黨之爭和長平大戰不得不出,但迫於形勢而已,秦王的信任無從談起,加上心胸狹隘的丞相範睢煽風點火,罅隙更深。

如果沒有範睢,雖無以前的輝煌權勢,終老應該不難,奈何“劣幣驅逐良幣”不止發生在經濟學領域。

一飯之恩必賞,睚眥之怨必報的範丞相,驅逐遠遠不解恨,必毀之而後快。

《大秦帝國之崛起》:戰神白起

長平大戰後白起準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範睢恐白起滅趙後威重功高,巧言說服秦王令兵士修養,接受趙國割地求和,勒令退兵。

秦罷兵後,趙國不但毀約而且連齊抗秦。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拒絕。“三拒王命而不出”。

秦王惱羞成怒。

說起來,白起之所以不出,是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否則空耗國力。

這是他的形勢判斷,其實,也是他的託詞。

範睢看起來處處為“王”著想,實則揣測王意為謀私利。

而白起有他的堅持,在王命之外,他還追求氣節,講究兵道,嚮往秦孝公和商鞅那樣君臣相知的松柏之義。

秦孝公對商鞅說“信君如信我,終我之世,絕不負君!” 商鞅對秦孝公說“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負君。”

有範睢那樣不擇手段的人受秦王寵愛,他深知與秦王早年的情誼不復存在,而秦王的空詔試探和勒令退兵等做法,已令他“心寒”,這才是真正不出的原因。

他對自己的處境認識很清醒,他說:“戰與不戰,對我都是一樣的結果。”

如此看來,白起實在也是一枚耿直的boy。這是他結局無法完美的原因,卻也正是讓人敬仰和動容之處。

沒多久,他被貶為士伍,令遷出咸陽。

期間,範睢登門哭求出戰而被拒,臨走前惡狠狠的揚言道,“即便你我都是要死的,你也要先我一步!”

後果在秦王面前誣白起,離開咸陽時,“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鼓動秦王殺之免除後患。

秦王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使者追至杜郵,白起引劍自殺。

《大秦帝國之崛起》:戰神白起

“秦民憐之,莫不隕涕。”

唐太宗也替鳴不平:“白起為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

《大秦帝國之崛起》:戰神白起

秦王也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過失,幻覺其父王現身,把自己臭罵了一頓。後為其平反。

可是“遲到的正義”於生命而已,是沒有意義的。

叱吒風雲的一代戰神,熱血沒有灑在疆場,沒有終結於強敵,卻因君王輕信小人讒言而終於鄉野長亭,不能不令人感嘆。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一個人的生命不過滄海一粟。活著是時候,不錯過甘甜,花光濃爛時,有人陪伴;風雨飄搖時,有所守護,便也是不枉此生了。

如此說來,白起,無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