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雖然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卻堅持到了戰國末期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在戰國七雄之外,周王室境內還存在不少諸侯國,比如鄭國、宋國等諸侯國。不過,在戰國時期,鄭國被韓國消滅、宋國被齊國消滅、越國被楚國消滅、中山國被趙國消滅,也即這些諸侯國基本上都在兼併戰爭中消失了。與此相對應的是,魯國雖然沒有位列戰國七雄,卻堅持到了公元前256年,也即魯國直到戰國末期才滅亡,這是為什麼呢?

魯國雖然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卻堅持到了戰國末期

首先,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是公元前230年,被秦國消滅的。對於魯國來說,則是公元前256年被楚國消滅的。那麼,問題來了,魯國為什麼能堅持到戰國末期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對於魯國來說,雖然在春秋戰國時期處在晉國、齊國、吳國、楚國等大國的包圍下,但是,對於這些大國,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良好的時機卻消滅魯國。具體來說,就晉國來說,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也消滅了眾多弱小的諸侯國。不過,在春秋後期,晉國卿大夫家族之間的內耗,促使其沒有對魯國用兵。

魯國雖然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卻堅持到了戰國末期

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在三家分晉後,韓國、魏國、趙國之間的互相牽制,為魯國的存在提供了有利地外部環境。換而言之,如果晉國沒有卿大夫家族的內耗,魯國自然很難抵擋晉國的進攻。除了晉國之外,一直北進中原的楚國,也對魯國虎視眈眈。當然,直到公元前249年,楚國才徹底消滅魯國。

魯國雖然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卻堅持到了戰國末期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春秋時期,因為晉國的存在,晉楚爭霸對於楚國的消耗和牽制,導致楚國不敢輕易進攻魯國。到了春秋後期,吳國和越國相繼崛起,都對楚國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衝擊。比如在柏舉之戰中,吳國的孫武、伍子胥就率領大軍攻入了楚國都城。而這,無疑打亂了楚國北進中原的節奏,客觀上為魯國等中原諸侯國的存在贏得了有利地外部環境。另一方面,魯國之所以能堅持到戰國末期,也和自身的實力存在直接的關係。比如在春秋時期,齊桓公曾多次派兵攻打魯國,但是,在長勺之戰等戰役中,齊國大軍被魯國擊退。

魯國雖然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卻堅持到了戰國末期

最後,就魯國來說,在春秋時期誕生了曹劌這位名將。進入到戰國時期,燕國大將秦開就出自魯國。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魯國的軍事實力。另外,就魯國來說,之所以能堅持到公元前256年,也和其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關係。就鄭國來說,地處中原核心區域,也即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很早就對鄭國動武了。而就宋國來說,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也即宋國比魯國更加富有,這也是齊國全力消滅宋國,而不是魯國的重要原因。綜上,基於以上幾個原因,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遷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莒。

文/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