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首霸齊桓公之三:盛極而衰

春秋戰國 齊桓公 中國歷史 管仲 百度知道 2017-04-12

中國古代的明君,往往在晚年出現晚節不保的遺憾,這是君主專制制度的固有缺陷。而這一缺陷最早為人所熟知就是齊桓公晚年霸業的衰頹;之後又在趙武靈王、漢武帝、唐玄宗等雄主身上一再重演。

一 “不務德而務遠略”

葵丘之盟,西方正在崛起的晉國也準備參加,但是路途遙遠,晉獻公沒能及時趕到,遇到了提前回程的宰孔。宰孔對晉獻公說:“不必去了。齊侯不致力於德行而忙於遠征,到處征討,反正是不會打到晉國的,晉侯你還是管好自己國家的事吧!”

宰孔已經看出齊桓公東征西討的後果,那就是國力的過度消耗,總有一天會支持不住,不會永遠對外擴張勢力範圍的。葵丘之盟之後的齊國,終究走上了下坡路。桓公三十七年,王子叔帶作亂,作為霸主的齊桓公按理說應該派兵平亂,可是他只派了管仲和公孫隰朋前去調停,是秦和晉兩個西方的大國派兵平定叛亂。伺候狄人、淮夷又侵擾諸侯國,齊國無力征討,連幫忙遷都都辦不到了。楚國消滅齊國的盟友黃國,齊桓公根本就沒有干預。

這樣一來,齊桓公賴以稱霸的法寶“尊王攘夷”就成了空頭支票。現在的齊桓公,既不能尊王,也無力攘夷,霸業的衰落天下人都看在眼裡。可是齊桓公醉心於自己的霸業,並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機,而是志得意滿,甚至想要封禪泰山。他在召陵之盟後曾說:“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樑父。”

春秋首霸齊桓公之三:盛極而衰

此時齊桓公的心態已經非常狂妄了,要不是楚國的實力強大讓齊桓公意識到無法使用武力讓楚國屈服,估計他真的會去封禪泰山。管仲勸說齊桓公,要得到遠方的奇珍異寶才能去封禪,奇珍異寶實際上無法取得,齊桓公才打消了封禪的念頭。

二 任用“三貴”與悽慘結局

管仲是最後可以阻止齊桓公墮落的人,可是他在桓公四十一年去世,從此齊桓公完全丟棄了創業時的理想,耽於享樂,任用小人,最終下場悽慘。

齊桓公晚年最喜愛的三個臣下,人稱“三貴”,其中易牙是一個廚師,廚藝高明,一次齊桓公對他說:“不知道人肉吃起來怎麼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易牙把自己四歲的孩子殺掉,做成湯羹獻給齊桓公吃。桓公覺得鮮美無比,問這是什麼肉,易牙哭著說這是我的孩子,那天國君說想嘗人肉的滋味,我就殺掉了他給您品嚐。桓公覺得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寵信易牙。

春秋首霸齊桓公之三:盛極而衰

第二位名為開方,是衛國的公子,為了討好齊桓公,侍奉他十多年時間,連自己雙親死了都不回國探望。齊桓公認為開方愛他勝過愛自己的父母,也非常寵信他。第三位人稱豎刁,為了入宮侍奉桓公,自己把自己閹割。桓公認為豎刁愛他勝過愛惜自己的身體,也非常寵信他。

管仲病重之時,齊桓公詢問誰能夠接替管仲為相。管仲說:“沒有比國君更瞭解臣下的。”桓公說:“鮑叔牙行嗎?”管仲說:“鮑叔牙好惡過於分明,不適合當相國。”接著齊桓公就說出了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想讓“三貴”當相國。管仲規勸道:“易牙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愛,開方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他們做這種違揹人性的事,是為了從國君你手中得到更多。所以不能任用他們。”

但是在管仲死後,齊桓公終究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重用專門迎合自己的“三貴”。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三貴”見有機可乘,就把桓公軟禁起來,各自分別支持桓公的幾個兒子爭奪君位,史稱“五子爭位”。可憐齊桓公一代霸主,活活餓死,死後六十七天無法安葬,以至於屍體生蛆從房間裡爬出來。直到兒子們的內戰告一段落,屍體才得以收斂。

三 霸業的逝去

齊桓公的五個兒子在桓公之後陸續登上君位,期間互相傾軋,骨肉相殘,導致齊國國勢衰落,雖然仍然算是一個大國,但是沒能重現桓公的霸業。而中原秩序的重新確立,由晉文公重耳及其繼承者來主導。

春秋首霸齊桓公之三:盛極而衰

齊桓公開創的“尊王攘夷”的霸業,當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新事物,具備深刻的歷史影響。學者顧頡剛評論道:“為了周平王的微弱,鄭莊公的強暴,使得中原諸國化作一盤散沙,而楚人的勢力這般強盛,戎狄的馳騁又這等自由,夏、商、周以來積累了千餘年的文化真動搖了。齊桓公處於如此艱危的時局,靠著自己的國力和一班好輔佐,創造出‘霸’的新政治來,維持諸夏的組織和文化,使得各國人民在這均勢小康的機構之下慢慢作內部的發育,擴充智慧,融合情感,整齊國紀,畫一民志,所以霸政行了百餘年,文化的進步真是快極了,戰國時代燦爛的建設便是孕育在那時的。這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該注意的人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