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與鄭國往事

春秋戰國 晉文公 鄭桓公 周幽王 有態度有原則雙優青年 2017-04-12

前631年(晉文公六年)夏,晉文公與王子虎、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會盟於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鞏固踐土之盟,並謀劃討伐鄭國。

鄭國

鄭國姬姓,伯爵。得國較晚,在西周末年。周宣王將鄭地封給他的弟弟,姬友。作為周宣王的好弟弟好基友,在哥哥去世後,幫助自己的侄子,擔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國戶籍和土地。姬友的司徒做的不錯,深得周民愛戴,但還是沒能阻止西周的滅亡。因為他的侄子,當時的周王是周幽王。西周的最後一任王周幽王寵幸妃子褒姒,每天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並重用奸臣虢石父,加重對百姓的剝削,因此百姓怨憤,諸侯們亦有叛離之心。鄭桓公見周幽王一意孤行,料到國家終將再起禍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早思退路。

鄭國得國的鄭地,在今天的陝西華縣。華縣古稱鄭。但這個地方屬於畿內,周室衰微,鄭桓公積極謀尋全身之策,不與周室共存亡。他問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王室多故,餘懼及焉。與其何所(處)可以逃死?”史伯說:“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著仔細分析了當時形勢,只有“濟、洛、河、穎之間”(濟水、洛水、黃河、穎水)比較安全,那裡沒有大國,虢、鄶兩個小國國君,“皆有驕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賄賂,就可以對付。

鄭桓公說:“周朝衰落,哪些國家將興盛?”太史伯說:“大概會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吧?齊國,姜姓,是伯夷的後代,伯夷輔佐堯帝掌管禮儀。秦國,嬴姓,是伯翳的後代,伯翳輔佐堯帝安撫各個部落。至於楚國的先祖,都曾經有功於天下人。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周成王將叔虞封在唐,那裡地勢險阻,憑這樣有德的子孫與周朝的衰落相併存,它也一定會興盛起來。”鄭桓公於是同意,避開齊秦晉楚四國,暗中開始籌劃東遷事宜。

晉文公與鄭國往事

鄭國周邊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鄭桓公請求周幽王,向東遷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陽)以東。得到周幽王同意後,鄭桓公便派長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向虢鄶二君借地。虢鄶二君因鄭桓公是當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權重,並貪圖禮品豐厚,於是各自獻出五座城池。鄭桓公聞訊大喜,如此鄭桓公便有立國的基礎。 不久,鄭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東遷。根據太史伯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的京城(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史稱虢鄶寄孥或桓公寄孥。

晉文公與鄭國往事

鄭國東遷

周幽王十一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王后申後、外孫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為王后和太子之事,大為惱怒,於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並同時殺害鄭桓公。鄭桓公死後,鄭國人共同擁立他的兒子掘突為國君,是為鄭武公。

鄭武公元年(公元前770年),鄭武公護送周幽王之子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之始。周平王因鄭武公護送東遷有功,於是任命鄭武公繼承其父鄭桓公的職務,繼續擔任周王室的司徒。《詩經》中的《緇衣》,據說便是為歌頌鄭桓公、武公父子兩司徒而作。

晉文公與鄭國往事

鄭氏三公

齊桓公之前春秋第一任小霸就是鄭武公的兒子,鄭莊公,姬姓,名寤生。鄭莊公在平定共叔段之亂鞏固了政權之後,與齊魯結盟假命伐宋,由於鄭國勢大,周天子企圖分解鄭莊公權利造成鄭莊公不滿,而後發生周鄭交惡。後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這個被毛主席稱讚為很厲害的鄭莊公,身死國亂。他共有四個兒子當過鄭國君,鄭昭公,名忽,鄭國第四任及第六任君主。鄭厲公,名突,鄭國第五任及第九任君主。鄭子亹,名亹,鄭國第七任君主。鄭子嬰,名嬰,字子儀,鄭國第八任君主。

重耳準備攻鄭的時候,鄭國國君是鄭厲公的兒子,鄭莊公的孫子,鄭文公。這個在重耳出逃時,讓重耳吃過閉門羹的人。重耳聯合秦穆公準備攻鄭的故事,就是教科書上大家耳熟能詳的燭之武退秦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