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王位繼承總是如此血腥的原因

春秋戰國 楚成王 鄭文公 晉文公 木易說歷史 2017-05-25

公元前627年,晉國發生了三次對外戰爭,首先是夏天的殽之戰,接著是秋天的箕之戰,到了冬天,晉國再動刀兵,聯合陳、鄭兩個國家討伐許國,理由是許國仍然暗中與楚國保持勾結,不服從晉國的領導。

雖然在城濮之戰中敗於晉國,楚國的實力並未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楚成王迅速作出反應,派令尹鬥勃帶兵北上入侵陳國和蔡國,在迫使這兩個國家屈服後,鬥勃按原定計劃揮師逼近鄭國。

鄭國,中原的心臟,天子腳下的國度,是楚成王多年以來虎視眈眈的主要目標。他曾經一度將鄭文公這棵牆頭草牢牢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以此獲得了進出中原的最有利位置。然而,隨著晉文公的崛起和鄭文公的去世,加上城濮之戰的失利,鄭國很明顯地脫楚入晉,成為了晉國的附庸。

楚成王向他昔日的對手晉文公學了一手,這次討伐鄭國,不僅僅有軍事上的準備,同時也有政治上的準備——他命鬥勃帶上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做公子瑕。

鄭文公有三位夫人,為他生了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以罪早死”。鄭文公一怒之下,將其他侍妾生的兒子也全部趕出國去。其中公子蘭逃到了晉國,並且在晉文公的幫助下回到鄭國,繼承了鄭文公的君位,成為歷史上的鄭穆公。另外還有一位就是我們現在要講到的公子瑕,逃到了楚國。

楚成王想做的事情,就是將晉文公當年做的事情重複一次:幫助公子瑕登上鄭國的君位,達到控制鄭國的目的。

楚國大軍長驅直入,很快打到新鄭遠郊的桔柣(dié)之門,鄭國岌岌可危。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公子瑕的馬車發生交通事故,連人帶車翻到了“周氏之汪”,也就是周家的池塘裡。公子瑕本人被一個叫髡(kūn)屯的奴僕擒獲,送到鄭穆公那裡,被斬了首。

當年晉文公扶持公子蘭,在攻打鄭國的時候,命令公子蘭在晉國東部的邊界待命,不讓其以身涉險,顯然比楚成王考慮得更周全。看來,在沙場上廝混了數十年的楚成王,真應該好好看看《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

楚成王這邊派鬥勃攻打鄭國,晉襄公那邊也派陽處父入侵蔡國,以牽制楚軍。果然,鬥勃不能坐視不救,加上公子瑕已死,進攻鄭國已無更大意義,於是楚軍放棄進攻鄭國,轉而救援蔡國,與晉軍在泜(zhì)水隔江相望。

距城濮之戰五年,晉、楚兩雄再一次狹路相逢。

鬥勃顯然吸取了城濮之戰的教訓,將軍隊駐紮在泜水岸邊,嚴陣以待。雙方都構築了牢固的防禦陣地,密切注視著對方的動向,按兵不動,戰線處於膠著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誰先渡過河主動出擊,誰恐怕就會吃虧。雙方的主將,鬥勃和陽處父都深諳此理,採取了同樣的靜坐戰略,等著對方犯錯誤。

因為有成得臣的前車之鑑,鬥勃慎之又慎,對晉軍的挑逗始終無動於衷。時間一長,陽處父有點沉不住氣了,他派人給鬥勃送去一封信,信上這麼說:“我聽說,文不犯順,武不避敵。現在咱們隔江相望已有些日子了,成天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實在了無樂趣,也有違武士之道。您若有心與我一戰,我可以將軍隊後退幾十裡,放您過江來列陣,咱們痛痛快快廝殺一場。如果您不願意那樣做,也沒關係,那就請您後退,讓我軍渡江列陣。要不然,咱們在這裡浪費時間,耗費財力,對雙方都沒任何好處。”並且擺出一副準備拔營起寨的架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非小編原創,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