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春秋戰國 張儀 鬼谷子 秦惠文王 中大博研人文商學院 中大博研人文商學院 2017-10-10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作者:山人砍樵

捭闔,是《鬼谷子》的中心思想,即一開一合。闡述了萬物動靜的基本原理,也是縱橫家遊說諸國的指導思想。很多人以為縱橫家只是搞遊說的。

然而又有誰知道縱橫家的「縱橫」其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

韓非子將「縱橫」解釋為合縱連橫,這是以版圖為依據來闡述的:戰國時期,秦國版圖在西陲之地,五國在東,楚國在東以南。以秦國為主,其他六國與秦國的版圖呈橫線關係(連橫),而六國之間是呈縱線關係(合縱)。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戰國時期的諸國版圖

「合縱連橫」只是一個概念。

而這個概念的背後,是滿滿的乾貨!

首先,山人想引申一個字——“爻”。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度娘給出的解釋是:

它表述的是一個演變的過程,也有不同的表述形式,目前的符號是一個演變結果。

以時空角度來看,爻也是一種時空狀態的基礎表示形式,是伏羲易基礎邏輯的立足點。表示的是陰陽交織的整體作用。

這個解釋沒毛病,就是太抽象。

如果將它通俗化,其實就是兩個字——「矛盾」一縱一橫,兩線交錯即矛盾。

矛盾是事態發展的開端,也是事態發展的終點。

可兩極分化,也可合二為一。

縱橫家就是以這個為中心,來分析事態發展所延伸出的利弊,從而進行遊說捭闔的。

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解決,一種是擱置。

史事案例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

秦惠文王時期,秦國與鄰國有兩個矛盾點:秦魏河西之爭,秦楚商於之爭。這兩個矛盾幾乎是同一時期發生的。

矛盾分析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以秦國為中心,分析第一矛盾主體——河西:河西是秦國的內河,屬戰略要地,秦穆公時期,魏國靠吳起的魏武卒重創秦國,將秦國鎖在河西,導致秦國百年不得出關,常年處於被動。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吳起魏武卒

以秦國為中心,分析第二矛盾主體——商於:

商於是秦楚之間的交通要道,又是“咽喉",兩國為此還在邊界修築了“武關”。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商於武關

分析完矛盾,我們來看看為秦國謀事的縱橫家張儀是怎麼處理矛盾的:

首先,秦惠文王已經給秦國未來定了一個小目標——東出。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秦國相邦張儀(?-前309年)

東出,就是向東發展,向東發展就要出關,出關就要過界河。那麼這個主要線路就很明瞭了——河西。

然後,以這一小目標為中心,分析矛盾的主次。

因為河西和東出之策的關係最為直接,所以與河西相關的矛盾,我們稱之為主要矛盾。

而商於在秦境以南,秦國的小目標是向東,在版圖上與秦國的目標相遠。但常年的邊防消耗也是負擔,東出又需要國力,所以商於和東出之策的關係較為間接,這種間接的矛盾我們稱之為次要矛盾。

是不是很熟悉?因為這是毛主席毛爺爺提出的觀點: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摘抄自毛澤東(1893——1976)的《矛盾論》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鬥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如果是存在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結解了。

張儀抓住了主要矛盾,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解決主要矛盾,擱置次要矛盾。

最後,張儀向秦王給出兩套方案: 一,為收復河西做軍事準備(解決主要矛盾)。二,軍事準備充分之後,馬上與楚國聯姻聯盟,擱置商於爭議(擱置次要矛盾)。

秦王很快採納,張儀馬上採取行動,出使楚國,以陘山為條件換來秦楚聯姻聯盟。隨後楚國羋八子嫁入秦國。

秦楚聯姻,又威懾了齊國,齊國不敢出兵援魏,準備充足的秦國趁機發兵收復了河西,向“東出之策”邁進了一大步。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縱橫家智慧的精髓不在口舌之術,而是在他們分析處理格局的思維。列國諸侯可不是傻子,幾句如沐春風的讚揚,或危言聳聽的話語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就讓君王心服口服?

捭闔之術(口舌之術)只是幫助他們把這種大格局的思維合理得表達出來。

真正該吸取的,是這種“縱橫”的思想。

生活中,你是否被繁雜的事物所紛擾?人際交往中,你是否常常看到有人拉幫結派? 套用這種思維,你且看看這些事物背後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就像這個字——“爻”:交錯,分化,延伸。這就是變化。

這就是捭闔

你可能對「縱橫家」一無所知

▲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鬼谷子》

縱觀古今歷史,可知聖人生活在天地間,就是做大眾的先導者。通過觀察陰陽變化可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把握事物存亡之理。

測算萬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通曉人類思維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控制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

所以,聖人在世界上始終是奉守大自然陰陽一道的變化規律,並以此駕馭萬物的。因為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然而都各有自已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審察它的變化順序,揣度它的權謀,測量它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優劣。所有的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以進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都要仰仗無為來認識考察它們。

口是心靈的門窗,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口出入。

因此,用開放和封閉法來把守這個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使之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使之封閉、緘默、隱匿。

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能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

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譭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戮、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做“終止”。

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新生派”,它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

凡是那些遵循“陰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它們以談論“惡”來終止計謀。

憑“陽道”運動者,在活躍中道德就會與之相生,以“陰道”而運動者,在安靜中,有力相助,自有形勢。所以,用“陽”來求得“陰”,就要用道德來包容;用“陰”來求得“陽”,就要施用力量。“陽君”與“陰臣”相互追求,就是遵循“捭闔”之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