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和燕國是最弱的兩個國家。燕國畢竟在燕昭王時期有過輝煌,大敗東胡,並且打得強大的齊國幾乎滅國。但是說起韓國,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卻乏善可陳,表現平平,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歷史,差不多就是在七雄之中打醬油的。然而,韓國卻誕生了兩位頂尖級人才,讓秦朝和漢朝都受惠良多。

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韓非子。法家思想源遠流長,源頭早在夏商時代的理官中就存在了,經過春秋時的管仲、士匄、子產,再到戰國時期的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集大成者莫過於韓非子。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韓非子精於“刑名法術之學”,他犀利地指出儒家學說的缺點,直言仁義道德解決不了問題,光靠個人的修養道德是無法讓天下走上正軌,更不能約束暴君,只能依靠鐵的法律。這個主張,讓韓非子和他的法家,成為了儒家的死敵。

當時韓國並不重視他,但韓非子的著作流傳到秦國後,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極大興趣。秦國本來就是以法立國,在思想上與法家高度契合。因此,秦國不惜攻打韓國也要得到韓非子。不過,韓非子在秦國也遭了大難,他因彈劾上卿姚賈而入獄,又被李斯陷害,最終被迫服毒自盡。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但是,韓非子人雖然死了,卻留下了《韓非子》五十五篇。秦王嬴政後悔逼死了韓非子,並且將法家思想和《韓非子》一書奉為秦國治國經要。在法家理論思想的指導下,秦國愈發強大,最終剪滅六國,一統中華。

法家思想本來是很深邃而超前的,至於說後來秦國矯枉過正,過度迷信嚴刑峻法,導致國家百姓忍受不了這個暴政,紛紛響應六國沒落貴族推翻了秦王朝,則實在不能歸咎於法家。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第二位就是謀聖張良。張良是韓國都城新鄭人,他祖上五代都是韓王的相國,典型的貴族出身。但是,秦王朝統一天下,徹底杜絕了張良的仕官之路,因此,張良就是那種秦朝最不穩定的因素。

年輕時的張良,急於向秦朝報復,首要目標就是秦始皇。他曾經傾盡家產,招攬刺客。最著名的是他邀請一個大力士,準備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埋伏在秦始皇出巡必經之地博浪沙。然而,這次刺殺行動最終失敗,附近的老百姓卻倒了黴,全部被殺。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後來,張良遇到了劉邦,這才改變了原來魯莽的計劃。刺殺一個皇帝,終究改變不了天下的走勢,只有輔佐一個皇帝建立新王朝,才是真正為韓國復仇。

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成為最為重要的謀士。他並不善於沙場作戰,那是兵仙韓信的強項,他也不善於料理政務,那是丞相蕭何的長處。張良最擅長的,應該就是對於大勢的把控能力,也是對於局面的判斷。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比如在劉邦攻下咸陽之後,樊噲勸說他不要做富家翁,劉邦不聽。但張良卻能分析利弊,冷靜指出勝利之後的巨大危險,這才讓劉邦封存秦宮,還軍霸上,避免過早與項羽發生衝突。在鴻門宴上,張良又能利用與項伯的關係,讓劉邦逃出生天。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時,張良要去輔佐韓王成,臨行之時勸告劉邦燒燬棧道,消除項羽的疑心,這也為後來韓信執行“暗度陳倉”打下了基礎。

在楚漢相爭最艱難的時刻,張良又為劉邦獻上“下邑之謀”,籠絡英布、彭越,重用韓信,這個計謀從打破了楚強漢弱的局面,使劉邦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最後項羽兵敗,就是來自於韓信、英布、彭越這三股力量。

戰國七雄中最弱國家,走出了兩個頂級人才,幫助建立了兩個王朝

尤其是張良阻止了謀士酈食其的分封制,避免了劉邦的一次重大戰略失誤,也體現了他不守舊的政治家魄力。更為難得的是,分封制是讓六國重新建立起來,而韓國復國曾經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為了漢王朝的基業,他放棄了這個目標。

張良以超前的眼界,為劉邦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是毫無疑問的開國功臣。劉邦甚至將張良列為漢初三傑之首,封萬戶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