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雜談(2)——晉文公

春秋時期 歷史 羅什 2017-08-01

晉文公(?-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春秋五霸雜談(2)——晉文公

文公即位,勤於修政,勵精圖治,“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才”。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互通有無,經濟獲得了繁榮的發展。同時,“賦職任功”,“舉善援能”,對“從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撥亂反正,大量起用受惠公、懷公時代受到迫害的舊族,,提拔才能佼異的新貴,籠絡了新舊貴族,使統治集團和諧相處。晉國更致力於精兵強民,惠公朝之善者,取之;惡者,去之。晉文公認為晉惠公時代招募州兵及開墾私田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就將其保留。這些都成為晉國在文公回國後僅僅兩三年就能實現質的飛躍的根本原因。

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帶盜嫂事發,與襄王發生火併,王子帶聯合狄人軍隊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於鄭國的汜,並告難諸侯。與晉文公同樣有著圖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文書,便調兵遣將,屯兵於黃河岸邊。晉文公關起門來商議,狐偃以一個大政治家的嗅覺,力挺文公:“想得到諸侯擁護,勤王是上上之選,足以取信諸侯,且合乎大義。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公挺直腰桿,下令出兵勤王。這年三月,文公親率大軍,撇開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進。自周邑陽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濟源西南)分兵兩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從溫(今河南溫縣西)攻叔帶。很快,甘昭公的叛軍在晉國部隊大舉攻擊下,很快就潰不成軍。四月,敗狄人,殺叛黨叔帶、隗後、頹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為感動,親自接見晉文公,並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沒有這樣揚眉吐氣了,襄王自然對晉國的崛起異常看重,畢竟周、晉同宗,皆為武王之後。為了讓晉國更加方便的輔弼王室,將陽樊、溫、原、欑茅四個農業發達的城池賜予文公,晉國南部疆域擴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一帶,為其日後圖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條件。逐鹿中原的大門頓時大開。

前633年,晉文公親自率領晉國二軍至廬,檢閱部隊。因為這些年,晉國國力膨脹太厲害,人口增長較快。文公召集眾臣,重組晉軍,將原晉國二軍,擴大編制為三軍。這一創舉,宣佈晉國正式步入大國行列(周代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晉國的霸權卻存在了長達百年之久,並從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強國的地位,後晉襄公接霸;晉景公與楚莊王爭霸;晉悼公復霸;直到前506年,正卿範獻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諸侯會盟。在此期間,維護著東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統治,積極充當著周朝的憲兵。

然晉文公繼續惠公“作爰田、州兵”之國策,激發了郡縣制的萌芽,促進了晉國的經濟、軍事的狂飆式發展,卻也在分解周禮宗法制的社會結構。文公用卿族而不納公族,並作三軍六卿,為世卿世祿制在晉國的實施與發展鋪平道路,使之成為權臣擅政的溫床,後趙盾、欒書、中行偃、韓起、士鞅、趙鞅、知瑤、趙無恤、魏斯一步步顛覆晉國宗廟,且前赴後繼。似乎在泱泱大晉鼎盛之時,隱隱浮現出三家分晉的日暮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