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周忠燕母子與丈夫所在部隊官兵合影,特意擺上丈夫穿過的舊軍裝。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胡博文登上軍車體驗。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胡博文安慰傷感落淚的母親。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母子倆翻看胡永飛的舊照。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每到一處胡永飛工作過的地方,母子倆都會拍照留念。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母子倆攀爬拉則拉哨所途中。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周忠燕將丈夫的軍裝帶上拉則拉哨所。


人民網:遙遠的你,離我這樣近


母子倆到胡永飛犧牲的地方祭奠。 王旗紅攝

總有一種摯愛,渴望卻不曾擁有;總有一種依戀,來自缺失的親情;總有一種理解,在跨越時空的“團圓”之後……

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裡去?這是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

每當清明,靜立英烈墳塋前默然沉思,內心便會不由自主追尋這個答案。枝再繁,葉再茂,總有扎向大地的根。葉落歸根,生者尋根,這是融入血脈的眷戀,是我們的“來處”與“歸途”。

這樣的季節,總會牽動幾多思念,特別是對英烈的親人而言。為了心中的信仰、為了祖國,英烈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因此虧欠了本應給予家人的關愛和陪伴,這是他們永遠都無法補償的遺憾。英烈的犧牲,亦是家人的犧牲。跨越時間的長河,他們的生命已經逝去,但他們的精神會在親人、乃至更多人的世界中傳承和永生。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與英烈親人一起踏上尋根之旅,我們收穫的是一份感動、一份對於偉大的理解,並由此昇華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得到心靈上永恆的慰藉。 ——編 者

近段時間,一則新聞《為愛約定,一個隱藏10年的祕密》刷爆朋友圈。這個春天,許多網友都在點贊這一家子:軍人偉岸,軍嫂忠貞,軍娃堅強。

這則新聞裡的軍人、軍嫂、軍娃,名字分別叫作胡永飛、周忠燕、胡博文……

20多平方米的洗衣店裡,周忠燕不敢讓自己閒下來——洗衣、熨燙,兩臺一人多高的洗衣設備轟鳴不斷,她像臺機器一樣,根本停不下來,每天都忙到深夜。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她必須加快工作進度,為遠赴高原爭取更多時間。這是她和兒子胡博文的一個約定。

今年是周忠燕的丈夫、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某團原汽車隊隊長鬍永飛犧牲的第10個年頭。在此之前,胡博文對父親的記憶,大多來自母親的描述,他始終覺得爸爸沒有離開,還守在高原上……

清明前夕,周忠燕母子踏上雪域祭奠的追思之旅。從家鄉江蘇揚州到西藏錯那,足跡跨越大半個中國,行程4000多公里,路途顛簸,風雪阻隔。

在周忠燕看來,相比10年的思念與煎熬,這一路的辛苦,算不了啥。在小博文心裡,只要能多瞭解爸爸一些,哪怕只是走進爸爸生活過的地方,也是一種幸福。

因為摯愛,所以堅強

跨越時空的“團圓”,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再次置身熟悉的藏南邊防營區,看著官兵們打出“歡迎回家”的標語,周忠燕數度哽咽。

高原的風,述說往事。那年,周忠燕與胡永飛因好友牽線結緣,很快相知相戀。2005年盛夏,周忠燕第一次到部隊探望,這對心心相印的戀人就在駐地登記結婚,組建起一個幸福的小家。

再上高原,風景依舊,往事歷歷在目,只是深愛的丈夫已成為周忠燕記憶中的一個影子。

這一路,每經過一處當年和丈夫留影的地方,周忠燕都會駐足追思,與兒子一起合影留念。她恍惚覺得,每一張照片裡還有丈夫的身影,“一家人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團圓’,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2009年-2019年”,中間一條短短的“橫線”,濃縮著周忠燕10年的思念,10年的艱辛。

2009年6月24日,時任邊防某團汽車隊隊長的胡永飛,帶隊執行運輸任務。車隊行駛至一處懸崖峭壁,突遇塌方,一塊巨石砸向胡永飛駕駛的汽車。危急時刻,他奮力推開戰友,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家中的頂樑柱轟然坍塌,周忠燕哭過、抱怨過命運不公,她無法接受丈夫永遠離開她的事實,更不敢去想餘生如何度過。但最終,她還是選擇用羸弱的肩膀扛起整個家——丈夫犧牲那年,他們的兒子胡博文剛滿16個月,每次看到孩子稚嫩的臉龐,周忠燕便默默向丈夫許諾:擦乾眼淚,堅強走下去。

因為摯愛,所以堅強。料理完丈夫的後事,周忠燕回到自己的四川老家,她對父母說:“永飛的父母年事已高,我既要當好周家女兒,也要做好胡家媳婦。”聽完女兒的訴說,兩位老人已是泣不成聲……一個月後,他們賣掉了四川老家的房子,跟著周忠燕去了胡永飛的家鄉江蘇,定居生活。

再艱辛的路,都要一步步走下去。丈夫不在了,但兩家人的生活還得繼續。

憑藉自己的努力和社區的幫助,2011年,周忠燕辦起一家洗衣店。為了把小店經營好,她往返上海、無錫等地學習技術。日積月累,她掌握了30多種衣物護理液的用途。周忠燕善良真誠的性格,贏得了街坊鄰里的信任,小店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店裡缺少幫手,為了照顧好年幼的兒子,每次忙起來,周忠燕只能把孩子放在熨衣服的臺子上睡覺;晚上哄睡孩子後,她又跑到店裡繼續加班,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胡永飛生前最放心不下的是身患重病的母親。對待婆婆,周忠燕格外上心。一次,婆婆右耳長了兩個蠶豆大小的腫塊,周忠燕帶著老人跑了好幾家醫院檢查,掛號、問診、預約手術……整整一個月,她往返奔走於醫院和店鋪之間,時常累得腰痠背痛。

小博文漸漸長大了,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周忠燕編了一個“爸爸在邊防執行特殊任務,短時間內聯繫不上,也回不來”的謊言。她還跟家人反覆叮囑,一定要替自己“圓謊”。

有一種愛,叫“圓謊”

作為母親,這是她必須承受的最大痛苦

柴米油鹽奔波之累不算啥,對兒子隱瞞丈夫犧牲之苦,卻像大山一樣,壓得周忠燕喘不過氣。

生命中所有善意的謊言,都是因為愛。“博文還小,必須給他一個幸福的童年。”面對成長中的兒子,她反覆用這個理由說服自己,把失去摯愛的痛苦悄悄隱藏。

在胡博文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很“神祕”。一次,他收到了“父親”的禮物,是一把寄自西藏的玩具槍。小傢伙愛不釋手,就連睡覺也要放在床頭。他說等自己長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樣成為解放軍……周忠燕悄悄抹去眼淚,對兒子露出讚許的笑容,心裡卻是五味雜陳。

作為母親,周忠燕深知,這是她必須承受的最大痛苦。每當看到兒子天真的笑臉,她便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胡博文5歲那年,和小夥伴發生爭執。小傢伙哭著跑回家,拽著周忠燕的衣袖要找爸爸……那一刻,周忠燕的心都碎了。許久,她平復了心緒,輕聲對兒子說:“爸爸在邊防執行任務,他很愛我們,等他忙完工作就會回家。”

為了保護兒子,“圓謊”成了周忠燕的習慣:“爸爸託戰友捎話來了,他很想知道你聽不聽媽媽的話”“爸爸說了,他知道你是個懂事的軍娃”……空閒時間,周忠燕會習慣性地登錄胡永飛的“QQ”,把兒子的成長照片傳到相冊裡,與遠在天堂的丈夫默默“對話”。

在周忠燕和家人的呵護下,胡博文到了上學的年齡。他背上“爸爸買來的新書包”,高高興興走進校園。從此,周忠燕和老師們有了一個“祕密約定”,老師們私底下也會給小博文更多關愛。

只是,謊言終究是謊言,怎能長久?

隨著胡博文慢慢長大,心中的“不解”也越來越多: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自己想和爸爸視頻聊天,媽媽總以西藏信號不好為由推脫;家中相冊裡,始終沒有新添爸爸的照片,媽媽的解釋是“軍人要保守祕密,不能隨便拍照”。

還有一次,小博文提出到西藏找爸爸,媽媽板起面孔說,高原氣候環境惡劣,小孩子不能去……

直覺告訴胡博文,這一切並不真實。“爸爸在哪兒?爸爸到底啥時候能回家?”成為縈繞在小博文心頭的疑團。

“繼續隱瞞,只能換來更大的傷害。”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周忠燕與家人商議決定把真相告訴小博文。

去年清明節,對於剛滿10歲的胡博文來說,註定是他生命中最不平凡的一天。

那天,風輕雲淡,江蘇省高郵市烈士陵園的“胡永飛烈士”墓碑前,周忠燕含淚給胡博文講述了父親犧牲的過程……

微風輕拂,樹影婆娑,那一刻,周忠燕終於可以卸下心頭的巨石,母子倆相擁而泣。

尋找你,讀懂一群人

當我終於“找到”你,卻發現你已離開很久了

與同齡人相比,10歲的胡博文看起來要成熟許多。

從烈士陵園回到家的那個夜晚,手拿父親泛黃的照片,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胡博文一下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那天,胡博文年幼時所有不理解的情感、內心的委屈,以及對父親的思念,都在一瞬間爆發。想起墓碑上父親的名字,他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爸爸,我終於‘找到’了你,可你為什麼離我們那麼遠。”

在極度的無助和悲傷中,胡博文從未如此渴望父親的鼓勵和撫慰。儘管父親的形象,在記憶中只是“拼湊”出來的殘片,但他始終無法割捨對父親的眷戀和依賴……直到有一天,小博文哭著對周忠燕說:“媽媽,我想去高原找爸爸,我覺得他還守在那裡。”

10年,與丈夫陰陽兩隔,含辛茹苦撫養兒子,周忠燕的頭髮有了銀絲。當她聽到兒子這句話,多年積蓄的辛酸湧上心間。她覺得兒子終於長大了,抹著眼淚說:“走,咱們上高原看爸爸去。”

今年清明前夕,周忠燕母子踏上雪域祭奠的追思之旅。周忠燕把丈夫的舊軍裝整整齊齊地疊好,放進行李箱……

胡永飛生前所在部隊的戰友們得知周忠燕母子倆來隊,熱情地做了許多安排。在與官兵合影留念時,周忠燕特意把丈夫的軍裝擺放在椅子上……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淚溼眼眶。

第二天,母子倆決定跟隨送給養的官兵,到拉則拉哨所看一看。

周忠燕知道,拉則拉哨所對於丈夫有著特殊的意義。10年前,守哨官兵還住在簡易木房裡。為了改善哨所居住條件,時任汽車隊隊長鬍永飛就是在幫助哨所運送建材物資的途中,不幸犧牲的。

拉則拉哨所,鑲嵌在海拔4088米的雪山之巔。哨所與連隊的直線距離不過700多米,上哨只有一條陡峭山路,最窄處僅容得下一隻腳,必須藉助纜繩攀緣而上。

母子倆登上哨所,何其艱難。連隊指導員郭鑫選派幾名官兵組成“護送分隊”,前拉後推,步步驚心。歷時近3個小時,途中遭遇一場暴雪、全身溼透的母子倆,才艱難登頂。

哨所的一磚一瓦情牽故人,哨所的每一張面孔都是那麼親切。山上冷風颼颼,周忠燕娘倆兒的內心卻無比溫暖。“爸爸,我來看你了。”胡博文爬上哨樓,對著雪山吶喊,“新哨樓修好了,您看到了嗎?”

在團史館,胡博文了解到當年父親犧牲的更多細節,也聽到許多像父親一樣的英雄故事——巡邏路上,排長張子義將生命化作一座“冰雕”;團長高明誠在犧牲前要求將自己葬在巡邏點位旁,“站立”成一個永恆的“路標”……

11歲,依然是懵懂的年紀。說不出什麼大道理,胡博文只能忍不住地流淚:“爸爸,長大了我也會像你一樣。”

對周忠燕來說,瞭解帶來了更深的理解和心痛。她無法想象巨石砸來的瞬間,丈夫經歷了怎樣的掙扎與痛苦?

10年時光飛逝,經過歲月沉澱,對於丈夫的選擇與堅持,周忠燕明白了。雖然丈夫的離去,讓周忠燕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但她從沒有責怪過丈夫,反而覺得丈夫很了不起——他用生命保護了戰友,履行了一名邊防軍人的職責,而作為妻子,她不能辜負逝者的心願。

“在這裡,我讀懂了丈夫,更讀懂了一群人。逝去的人已經逝去,我們活著的人一定要好好活著……”這是周忠燕流著淚說的話。(記者 晏良 通訊員 李國濤)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