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阿姨脫貧致富告訴貧困戶啥道理?

畜牧業 疣鼻棲鴨 三農 臍橙 客家新聞網 2017-05-24

“番鴨”阿姨脫貧致富告訴貧困戶啥道理?

□客家新聞網特約評論員 謝啟東

近日,筆者走訪了尋烏縣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劉宴娣。劉宴娣是尋烏縣晨光鎮黃坑村的貧困戶,家有80多歲長年臥床的家公,還有一雙兒女,丈夫長年外出打工,為了照顧家公和生計,自己在家種臍橙。然而,她卻不是因為種臍橙致富,而是養番鴨致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致富帶頭人,被人們稱為“番鴨”阿姨。

“番鴨”阿姨脫貧致富,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過了曲折的道路。捧著縣委、縣政府頒發給她的“脫貧致富先進個人”榮譽證書的劉宴娣,樂呵呵地給我們介紹了她的創業史:原來想通過種臍橙脫貧致富,然而正當臍橙掛果有收入時,黃龍病卻與她的果樹結緣,她只得痛心地砍掉那些臍橙樹。此後,她萌生了利用果園空地養殖番鴨的想法。於是,去年3月就用家裡所有的積蓄買了1500羽番鴨崽回來,但一個多月後,番鴨得病陸續死去七八十隻。當扶貧幹部曾祥東等人得知後,便打聽到了廣東興寧畜牧獸醫所有個技術過硬的禽醫,劉宴娣便一個人帶著死鴨到廣東興寧找到那個禽醫,她不僅從禽醫那裡拿到了藥物,還學到了一些技術,每當鴨子出現問題時,就電話諮詢,從此,她的養鴨路才搭上了順風車。去年下半年她爭取到貼息扶貧貸款5萬元後,又買進了3000多羽番鴨崽,年底賣番鴨收到20多萬元,獲純利潤近10萬元,一年就脫貧了,還帶動了不少村民養鴨。

“番鴨”阿姨脫貧致富的故事,不僅帶給大家滿滿的正能量,還告訴貧困戶們四個深刻的道理:

一、脫貧路上充滿坎坷,只有意志堅強、百折不撓,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劉宴娣從種臍橙到臍橙得黃龍病,到砍樹養鴨,又從養鴨得病,眼睜睜看著病鴨死去,到帶死鴨去外地求醫,發展到養鴨脫貧致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致富帶頭人。期間的辛酸只有這個倔強的女人自己心裡清楚。我們想想,如果劉宴娣不能頑強地堅持下來,如果她看到鴨得病死去就洩氣,或許現在她還是貧困戶。

二、脫貧致富不能蠻幹,要靠科學技術,只有掌握必要的科學技術,才能走好脫貧路。試想,如果劉宴娣不懂技術,如果她還是在被砍的果園空地裡再去種臍橙,黃龍病將再次撲滅她的希望;如果劉宴娣怕苦怕麻煩,不去廣東興寧求醫求藥求技術,或許她就早已被死鴨嚇倒,脫貧路上就會半途而廢。

三、脫貧致富要靠吃苦耐勞、勤勞肯幹。光喊脫貧致富是脫不了貧的,要靠幹,只有幹,才能有收入,才能脫貧致富。劉宴娣之所以能夠脫貧致富,都是她自己幹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靠“等靠要”是實現不了脫貧致富的。

四、脫貧致富首要的是精神脫貧,只有貧困戶精神脫貧了,解決好精神層面的問題,才會激發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才會激發貧困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變被動救濟為主動脫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貧困戶要脫貧致富,首先必須解決貧困戶的思想問題,也就是必須要精神脫貧。學習“番鴨”阿姨劉宴娣,不是要大家都去學習她養鴨,而是要貧困戶去學習她那種吃苦耐勞、百折不撓、不被困難嚇倒的精神,從而拋棄“等、靠、要”思想,自覺變被動救濟為主動脫貧。廣大扶貧幹部要教育引導貧困戶樹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思想和勇氣,從而通過貧困戶自己的勞動去脫貧致富,去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