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形成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廣漢模式”

畜牧業 農產品 種植業 農村 環球網 2017-04-30

央廣網德陽4月28日消息(記者賈宜超通訊員孔季虹)四川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暨高標準農田綠色示範培訓會4月27日在四川廣漢市舉行,廣漢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秸稈綜合利用以及現代種養結合模式等受到關注。其中,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兩大體系,還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廣漢模式”。

據悉,2016年廣漢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72萬畝,總產首次突破33萬噸。廣漢市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持續豐產豐收的同時,也承受了農作物秸稈處置的巨大壓力。廣漢市有耕地面積約42萬畝,年產生秸稈約20萬噸。從2013年開始,廣漢市開始探索農作物秸稈焚燒汙染防控暨綜合利用工作,採取了專合社收集、企業加工、市場運作、財政補貼的模式。

在廣漢市全成秸稈回收專業合作社的廠房裡,秸稈經過粉碎壓縮後堆積起來,非常節省空間。“我們有秸稈打捆機、秸稈打包機、抓草機、秸稈粉碎機等,最大收儲量為2.5萬噸,現在已經同周邊養殖場、食用菌種植場較多的金堂、青白江等地的多家公司,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並帶動6000多家農戶參與秸稈綜合利用。”專合社負責人說,2016年專合社收集銷售秸稈7200餘噸,實現銷售利潤22萬元。

籬邦農業技術創新示範園裡,一座座大棚整齊排開,大棚裡的西紅柿長勢良好,預計再過兩個月就可以採摘。繁茂的枝葉下,一根根細長的管道縱橫交錯。“管道里的就是添加了一定比例水的沼液,可以對大棚內的蔬菜進行澆灌,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廣漢市墾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介紹說,專合社流轉土地1100餘畝,按照種養結合的現代種植模式,建立了水肥一體化設施,利用微生物對沼液進行發酵再處理,所有農作物全部使用有機肥,年銷售無公害蔬菜7000餘噸,銷售金額達1500餘萬元。“等7月份西紅柿採摘完後,我們將用沼液浸泡大棚1個月,大棚內的溫度可達到80攝氏度,可有效殺菌,併為下一輪蔬菜種植打好土壤基礎。”

廣漢市興新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了7年,常年存欄生豬600餘頭,年出欄商品豬2000餘頭。這個養豬場按照現代化養殖場的建設要求,現已基本實現“標準化建設+配套治汙設施+種養循環”,在2016年被評為省級標準化建設示範場。為消納養殖糞汙,專合社承包土地500畝,投入10萬餘元,建立了田間沼液儲存灌,鋪設田間管道1000餘米,將沼液直接輸送到田間還田利用。這種種養結合模式既解決了養殖廢棄物汙染環境問題,還改善了土地結構,減少了種植成本投入,也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專合社的統計顯示,2016年每畝可節約化肥成本450元,使用有機肥後蔬菜價格比市場價格每斤高出0.2元-0.3元。

廣漢市農業局局長鬍智介紹,近年來廣漢市狠抓高標準農田建設,並通過實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等措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綠色示範區建設;狠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了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兩大體系,從而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廣漢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