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現代化 發展生態畜牧業

畜牧業 農業 三農 農村 青海新聞網 2017-06-26

青海新聞網訊 6月 20日,由省人民政府主辦,省農牧廳承辦的中國·青海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

論壇以發展高原特色農牧業為主題,邀請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品牌農業與市場》雜誌等單位3 名專家,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生態畜牧業,打造農畜產品品牌,促進農牧民從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轉變為主題,圍繞農業現代化、草地生態畜牧業、品牌農業等內容作了專題報告,交流了新思想、拓寬了新思路、凝聚了新共識、謀劃了新發展。

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嘉賓簡介: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會副祕書長,農業部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專家諮詢組成員,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農業發展重大規劃的主要起草人,農業部農業建設項目評估和監管專家。

【精彩觀點回放】

-從總體來看,中國農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令我們自己感到自豪,令世界為之矚目。第一,糧食總產在2016年保持在6 億公斤以上,連續13年取得了豐收;第二,我們提出的糧食安全的基本目標— —穀物基本自給,糧食絕對安全,我們這個目標已經穩步實現。第三,中國人人均糧食佔有量已經達到了450公斤以上,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農業自身來看,農業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種植業品種結構不斷改良。農業內部三次產業的結構也在不斷地優化,特別是農業內部的三產,成為農業增加值增速最快的部分,成為農民增收最重要的來源,這樣一個產業結構的變化,說明我們農業發展的總體質量是在快速提升。

-從資源環境上來看,這麼多年以產量為導向的農業生產發展,導致了我們資源利用的粗放、環境保護的輕視,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有效地破解這些問題。

-從市場條件來看,隨著越來越廣泛的市場流通、聯通,國際國內的市場在物質、信息、人員等方面的交流互通越發頻繁,規模、深度不斷地拓展,這種情況下,農產品自身發展過程中面臨兩個挑戰,一是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二是國外價格的持續下降,這對農業生產帶來了愈發嚴重的“夾縫當中求生存”的難題,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我們就要找到有效的路徑。

-從農業收入來看,收入增長放緩的勢頭越來越明顯,所以如何有效保障農民收入的穩定和增長,是一個難題。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調高、調精農業產業,增加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生產,做強生產、加工、儲藏、包裝、流通、銷售各環節,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效應,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需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 加工+ 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明確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區域範圍,建設水平比較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

-產業園創建的條件,必須是政府引導,以政府的名義申報。二是市場主導,這裡面必須要有一個龍頭企業的帶 動,必須 是“以 農為 本,創新 發展”。以農為本,有這樣幾個概念,第一個是以“老鄉”為主體,而不是以“老闆”為主體,儘管要有龍頭企業,但龍頭企業必須和農民建立非常穩固、非常合理的利益聯結、產業共處的發展機制,而不是簡單的老闆來投資。

-現代農業產業園,當然應該是以農業為依託,而且是以現代水平、現代特色的農業為依託,體現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的基本特點。還要有加工的龍頭企業,而且龍頭企業要和農民有比較好的利益聯結機制,企業一家獨大是不行的。

綠色發展引領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

嘉賓簡介: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科學院高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長期從事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演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過程、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和恢復機理、以及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技術的創新、模式集成及示範推廣等工作

【精彩觀點回放】

-青藏高原的畜牧業生產是非平衡生產系統,牧草的生產與牲畜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儘管冬季家畜有足夠的草場,但由於牧草營養的匱乏,牲畜的掉膘是必然的。從人類經營的生產系統來講,對這樣的非平衡的生產系統,有沒有辦法實現它營養的均衡生產,這是要突破的。

-如何協調生產生態功能?這就是我們提倡的綠色發展。能否實現魚和熊掌的兼得,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青藏高原,這裡有大量的藏族同胞生產生活,他們的生產資料依賴於草場,把這兩個方面能不能均衡起來,有一個供給側發展模式。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強調的是兩點,一點是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另一點是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其實我們發展這個地區畜牧業必須考慮生態系統間要素的配置。要實現整個區域的持續發展,我們把冰川、湖泊、林業、草業等整個系統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區域的綜合治理。

-從大的思路講,就是要農牧結合。在農牧交錯區,或者在傳統的牧區,在適合做人工草地的地方,種一部分草,這些草留存到冬天,在牲畜冬天掉膘的時候進行補飼;或者縮短出欄週期,這樣也可以使草地放牧的壓力減輕。

-高寒草甸退化的自然因素只佔32% ,而人類經濟活動因素佔到68% ,其中,放牧佔39% 。飼養週期長導致過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而高寒草地退化導致生物群落結構變異明顯,功能快速衰退。相反,適度放牧可維持較高植物物種多樣性及生產力,可去除凋落物,加速營養物質循環,提供多級生態位,為物種生存提供更多場所。

-在遊牧區,建立牛羊營養均衡飼養基地,農牧交錯區和河谷農業區,建立飼草料生產和加工基地。目前已在三江源區的果洛、玉樹、海南等地,青海三江集團的國營牧場得到推廣應用。

-建植1 畝多年生人工植被可提供給家畜的可食牧草量至少是退化草地的20倍。高寒牧區營養均衡規範化飼養技術,解決了牧草生產蛋白質不足問題。比如青貯解決冬季營養物質匱乏問題,青貯牧草CP含量平均達到9.06% ;而青乾草約為4-5% 。

- “暖牧冷飼”兩段式生態畜牧業優化模式,是營養均衡飼養模式。同等體重綿羊出欄時間,相對於傳統模式的24個月,兩段式在冷季育肥3 個月,暖季放牧10個月。冷季育肥3 個月,飼草資源利用效率提高1 倍,加速牲畜出欄。

如何打造農業公共品牌和特色品牌

嘉賓簡介:《品牌農業與市場》雜誌社總編輯,《糖菸酒週刊》雜誌社副總編輯,長期專注大食品、大農業行業的產品、渠道、營銷和品牌研究,倡導價值路線,提出了“厚利多銷”、 “品牌同心圓”、 “食品產業增長三階段”等觀點,引發了行業的深入思考。

【精彩觀點回放】

-當前,農產品遇到了包裝化、品牌化、高檔化、全國化的“四化”歷史機遇。消費升級、主流換擋,包裝食品行業進入新主流時代。未來三至五年,是新興農業、食品加工企業再造格局的最佳機遇。

-傳統農業因產品安全、缺少標準化運料、價格波動大等問題,令企業、商戶、消費者和農民不甚滿意。而品牌農業思維根據消費需求,打造適銷產品和服務,理順種植、加工、流通鏈條。

-品牌農業型盈利模式— —企業品牌成為同類產品的代名詞,整合市場資源和產品資源,最終獲得盈利。這個盈利模式比較典型的企業如“好想你棗”、“獐子島海蔘”、 “沁州黃小米”、 “德清源雞蛋”等。它們不僅是個企業品牌,更是一個行業一個品類的標誌,往往在行業中具有定價權,是行業的價值標杆。

-政府、企業、農民構成鐵三角分工協作關係。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打造公用品牌,推行產業標準。企業開發產品、市場打造企業品牌組織化生產銷售。農民職業化種植專業化生產複製示範基地。

-青海獨特的自然環境、農業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性強、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但存在企業弱小、市場意識薄弱、產業鏈不健全、資本缺失、交通不便,公用品牌及消費聯想較弱,在消費升級和新生代消費、品牌農業模式興起、互聯網社群傳播等方面,讓內地許多省區搶先了佔位。

-青海= ?鮮明的整體印象+ 強勢關係聯想,成為農業品牌的生長的沃土。黑龍江=黑土地,新疆= 陽光,河南= 大廚房,山東= 大菜園,而一說到青海,讓人想起什麼?“世界犛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中國有機枸杞之鄉”、“中國冷水魚養殖繁育之庫”?好像整體都不是太鮮明。

-青海海拔高、汙染少、氣溫低、品質高,具有高原寒地農業的特性。青海要加強企業主體培育和資本市場建設。走出去— —青海農產品和消費品中,缺乏全國知名品牌,扶持龍頭企業走出去。政府扶持— —政府支持從普惠制到突出重點,從全面補貼到獎勵優秀。冠軍工程— —啟動細分門類冠軍工程,培育若干品類冠軍。引進來— —引進來項目,可以發揮鯰魚效應、示範效應。

-青海要打造核心產品品類。如規模品類普及化,像牛羊肉、枸杞等讓青海農產品在城市人群中流行;特色品類精品化,如犛牛肉、有機枸杞、冷水魚、有機蔬菜、沙棘產品等,成為精品代名詞。

-青海農產品豐富多樣,正好順應了 個性 化、多元 化的 消費 趨勢 。2016年,青海省接待海內外遊客2877萬人次,通過旅遊鏈接大數據,讓2800萬人和更多的人成為青海農產品的消費者、推廣者,把青海特色帶回家,變銷售產品為消費引導,變廣告為消費溝通,讓青海農產品變成中產和富裕階層的生活方式。 2016年,青海旅遊業總收入310億元,如果每人次帶回100元農產品,那就是30億,如果每人次影響1 個人購買100元的青海農產品,又增加30億的銷量。

-國內幾大產業集群,像東北糧油集群、山東糧油蔬菜集群、內蒙古乳業集群、川渝特色休閒食品集群等,青海要培育產業集群,每個區域找到自己的定位,形成龍頭企業及配套帶動。形成航母(青海品牌農業) + 艦隊(龍頭企業) + 衝鋒部隊(合作社及其他企業)的格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