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與河南博愛縣地名(二)

楚漢戰爭 劉邦 考古 漢朝 太行山下小江南 2017-05-03

今天,繼續說楚漢戰爭與河南博愛縣的地名。

三、楚漢戰爭的戰爭生活所留下的地名。

如漢高城附近有兩個泉,一為刀搠泉,一為馬刨泉。

據傳說,劉邦率人馬駐紮在漢高城等山區,水源奇缺、士卒們沒有水喝,心急火燎,連戰馬也焦急地用蹄在地上亂刨。忽然在一匹馬的足下冒出一股清泉,因叫馬刨泉。(現全國多處有馬刨泉,多與秦、兩漢歷史相關)

疲備的士卒行軍累了,“嗨”地一聲把刀往地上一搠,坐下來休息,站起拔刀時,刀搠處冒出汩汩泉水,因叫刀搠泉

楚漢戰爭與河南博愛縣地名(二)

四、因戰爭創傷而留下的歷史地名。

楚漢戰爭結束後,我縣丘冢遍地。在金城東邱村、西邱村之間,就有五個“漢冢”。

據傳,當時劉邦率部在邱村之南作戰,許多將士死後埋葬在此,堆成五個大冢,在五個冢的西側定居產生的村莊名叫西邱村,在五個冢東側居住產生村莊名叫東邱村。

從現在的文物出土來看,傳說漢冢為將士死屍堆集而成之說是有點值得懷疑。在邱村的漢冢曾出土過許多珍貴文物。這說明漢冢不是亂葬崗,而很可能是漢朝的文臣武將們死後的“疑冢”。

當時,王候將相們死後,怕後人盜掘墳墓,而築了許多“疑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難以辨別,從而避免陵寢被盜、被挖。

五、尚待考證的歷史地名。

漢高祖劉邦是江蘇西北人,項羽是江蘇西南人,因之,楚漢戰爭也帶出了許多子弟兵,包括附近的安徽、山東子弟。楚漢戰爭結束後,許多老弱病殘就地定居的情況是司空見慣的。

楚漢戰爭與河南博愛縣地名(二)

劉邦像

如某縣的同鄉集體定居在某地,為了稱呼方便,常以其家鄉的地名來稱呼現在的住地,這就造成了許多遠隔千里而地名相同的鄉、村。翻開江蘇省、安徽省歷史地圖,便發現博愛縣的許多村名與江蘇、安徽某些縣名鄉名相同。

楚漢戰爭與河南博愛縣地名(二)

劉邦故里的漢城公園

如江蘇有丹陽縣,博愛縣有丹陽村(磚井);江蘇有金城縣(歷史地名,見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543頁),博愛有金城村;安徽有清化縣(同上828頁),博愛縣有清化街(即清化鎮)。

博愛縣和江蘇、安徽某些地方的許多語言、習慣相同,如呼“母親”為“悶”(men音),講“水”為“肥”(fei音),吃奶稱為“吃媽”、“吃悶”,稱“叔”為“夫”(fu),讀“書”為“夫”(fu)。

楚漢戰爭與河南博愛縣地名(二)

老清化街

而博愛縣周圍的縣卻不是這樣。“徽州語”產生於徽州即安徽省,博愛縣人卻也會講“徽州語”,這些地名、語言、生活習慣上的相似,與歷史地名有哪些關聯,都需要我們進一步考證。

也願我縣有志之士能夠將我縣的歷史人文方面的資源繼續挖掘整理,讓更多的博愛老鄉知道、瞭解、熟知我縣的歷史文化。

本文引用魏美智先生文章,有刪改。在此感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