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傳染病 豬瘟 非洲 畜牧業 飼料 曾都發布 2018-11-30
非洲豬瘟防控要點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知識小百科

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的接觸性病毒性傳染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該病也是我國重點防範的一類動物疫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發熱(達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部分咳嗽,嘔吐,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髮紺,淋巴結、腎、胃腸粘膜明顯出血,非洲豬瘟臨床症狀與豬瘟症狀相似,只能依靠實驗室監測確診。非洲豬瘟總體來說給養殖業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儘快殺滅才行;但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非洲豬瘟無藥治,無疫苗防,要想豬不感染只能靠“生物安全”

目前流行的非洲豬瘟疫病,泔水是其重要的傳染源。因為泔水中除了剩飯剩菜外,還有各種肉類解凍、洗滌、切割產生的血水、肉渣和其他一些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極有可能存在傳染性致病微生物。存貯期間,有害微生物滋生繁殖產生毒素和一定量的重金屬,會使生豬體內毒素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因此,食用“泔水豬”豬肉容易導致人體慢性中毒甚至導致癌症。另外,賓館、飯店、集體食堂等餐飲單位的就餐人員來源複雜,健康狀況不一,人類許多傳染性疾病如結核、乙肝、丙肝等病原均可在豬體內生存繁殖,如果用泔水餵豬,就極易導致生豬感染和攜帶人類傳染性疾病病原,並通過生豬及其產品再傳染給健康人群。因此,嚴禁泔水餵豬不僅能防止餐廚廢棄物進入人類食物鏈,保證食品安全,而且對阻斷非洲豬瘟、豬鏈球菌等動物疫情傳播起到關鍵性作用。

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非洲豬瘟發生的十大原因:

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1、泔水(潲水)泔水中混合了用來清洗鮮肉或凍肉的水,煮之前汙染有桶和環境,無法徹底消滅病毒;

2、來自疫區的凍肉、內臟等豬副產品;

3、引種,發病後到處賣豬等,帶入病毒;

4、外購帶毒新鮮豬肉、疫區汙染的香腸火腿等:

5、運豬車、飼料車、來客等各種因素:

6、養殖場員工、銷售人員的鞋底;

7、疫區或汙染病毒的血漿蛋白粉、肉骨粉等飼料原料;

8、鈍緣軟蜱(一種寄生蟲);

9、周邊鄰居豬場發病傳入;

10、汙染了病毒的生活品、郵寄品等帶入。

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要點

1)禁止泔水養豬

研究發現,飼料是非洲豬瘟防控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泔水作為飼料將非洲豬瘟病毒引入健康豬的概率要明顯高於使用普通飼料餵養的豬。目前已經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餵豬,所以提醒養豬朋友目前禁止任何形式的泔水養豬。

2)減少訪客次數

外來豬場訪問人員很可能就攜帶非洲豬瘟病毒,若是訪客接觸了生豬,就有可能將非豬瘟病毒傳染給健康豬。所以應儘量減少訪客次數,若是必需進入則需要更換衣物和雨靴之後方可進入。

3)封閉飼養

在疫情發生期間應封閉飼養,避免引種。另外應注意避免拉出去的生豬再次返回豬場,若必須返回則應同引種豬一樣處理,在隔離舍隔離14天時間。

4)防止野生動物靠近豬場

軟蜱,俗稱“狗豆子”。犬體表外寄生蟲,其成蟲可多次吸血和多次產蟲,一般可活5-6年,有些種類可活10-20年。是連接家豬和野豬傳播非洲豬瘟的紐帶,野豬體內攜帶的非洲豬瘟病毒就可以通過軟蜱傳染給家豬。所以豬場周邊應禁止野生動物、鳥類等進入豬場。

5)加強消毒

養殖場要加強門衛、裝豬臺、場地、產房、種豬舍、保育舍、育肥舍等進行消毒滅源工作;

消毒液:鹼、酚、醛等。可選用0.8%的氫氧化鈉、0.3%福爾馬林、3%鄰本基苯酚、10%的苯及苯酚、次氯酸鹽、戊二醛。

a、工作人員消毒。工作人員在進出豬場前應做好消毒,豬舍門口放置消毒盆,供員工鞋底消毒使用,外出工作人員返廠後要更換衣服和鞋子方可進入豬場內。

b、車輛消毒。對進入豬場的飼料車輛,生豬運輸車輛都需要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後方可進入豬場內。

c、環境消毒。在非洲豬瘟疫情期間,建議隔日消毒一次,目前證實有效的消毒劑包括次氯酸鹽和戊二醛,此外對乙醚和氯仿也敏感。據統計,非洲豬瘟病毒在8/1000火鹼溶液中30分鐘可殺死,在含2.3%氯的溶液中病毒30分鐘可殺死,此外使用碘製劑也可將其殺死。

非洲豬瘟防控六句防控口訣:

禁泔水,防凍肉;盯新豬,管住車;

把好門,看好人;潔淨料,避軟蜱;

探疫情,常消毒;廣宣傳,重落實。

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